X周齐侯罍全形拓 北京诚轩2011春拍 成交价59.8万元 作品鉴赏 拓片为周齐侯罍全形及器铭的精拓本,出自清晚期吴云的两罍轩,民国八年由邹安为蔡守访得,蔡守、谈月色除钤盖多枚藏印以示珍重外,并先后邀康有为、罗振玉、梁鼎芬、邓梦湘等人鉴赏,王国维、赵藩、邹安分别题跋,其中以王跋最具内容。 王国维注意到器铭中的“大司命”,将之与《周礼》、《左传》的记载联系考证,认为“大司命”就是古代的盟誓之神,纠正了汉代郑玄旧注的错误。王氏学术著作《东山杂记》卷一“盟誓之祀”条,即与此跋的内容相互参证。这一论断为郭沫若、杨树达、于省吾、孙作云等学者后来的研究开创先河。此器也是目前所知出现“大司命”一词最早的实物,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周齐侯罍是金石界公认的吉金大器,罍有一对,形制纹饰完全相同,仅铭文略有差异,今分藏于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两处,拍品为国博藏品的清代旧拓本,由于铭藏壶腹,椎拓不易,历来受到收藏家的珍视。 赵藩(1851-1927),云南剑川人,工诗词书法。 邹安(1864-1940),号适庐,浙江杭州人。精研金石,与王国维为上海仓圣明智大学同事。 王国维题跋《齐侯罍精拓本》 文/张志亮 清末民国,以陈介琪、端方、阮元、吴大澂、吴云、潘祖荫、罗振玉、王国维为代表,直至近代的郭沫若、容庚、商承祚、于省吾等,涌现出一批收藏研究青铜器及对其进行铭文考释的学者。这些著名的金石学家在古文字考据及证史断代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绩,并促成了这些远古器物的文物、艺术价值的发现和弘扬,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齐侯罍,现在称谓都叫“齐侯壶”。另外的称谓甚多,比如徐同柏《从古堂款式》中称其为“陈恒子研”,郭沫若《金文大系两录》中称其为“洹子孟姜壶”,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亦从郭说。而罗振玉《三代吉金》、福开森《历代吉金著录目》、台湾严一萍《金文总集》、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殷周金文集成》等均称其“齐侯壶”。现为避歧义,仍从旧说为“齐侯罍”。齐侯罍共有两件,其铸当为同时,唯两罍铭文字数不同,一为 166字,一为142字。其中166字者为吴荣光旧藏,具见《筠清馆金石录》。后归吴式棻,具见吴氏《攈古录》。咸丰年间归吴云所有,载入《两罍轩彝器图释》。另一件(142字)初为苏州贝氏所藏,后入吴县曹秋舫怀米山房,其后亦归吴云收藏。吴氏在清中期名闻海内的斋名“两罍轩”即因得此两罍而来。 作为清中期为金石学界所公认的吉金大器,齐侯罍在当时的地位不让毛公鼎、散氏盘。只是随着时过境迁,由于佳拓难寻以及铭文的难解,齐侯罍才渐渐远离人们视线,归于无闻了。本文据吴云刻《两罍轩彝器图释》录其铭文释文如下: 齐侯罍为器其旅齐 侯命太子立乐周桼呁宗 白听命于天子日则 尔余不其事女伯□□ 帚悊惠受御尔其齐土 受奉齐侯拜嘉命 于天子用璧王备玉大 舞绍折于大司命用璧 两壶入鼎于南宫子用 璧玉二备玉二绍鼓钟齐 洹子孟姜器其入椉都 邑舞用 从尔大乐用铸尔羞斤 用御天子之吏洹子孟姜 器其入椉都邑舞 用从尔大乐用铸尔羞 用御天子之吏洹□□ 姜用乞嘉命用祈眉寿 万年无疆用御尔事 此件齐侯罍全形拓本,立轴,纸本,白绫精装,红木轴头,高230厘米,宽63厘米。上有王国维、赵藩等题跋及康有为、罗振玉、梁鼎芬等的印鉴,可谓至宝。兹将题跋作者及内容简要分述之: 王国维(1877—1927),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浙江海宁人。中国近代博学通儒,于文、史、哲等各领域均成就卓著且精于考古、考释及古文字研究。 此件齐侯罍跋文即是从学术角度出发,而尤对齐侯罍文字内容中“大司命”的考证可谓至深。跋文以精致小行楷写出,结体谨严,笔力遒劲,跋为: 此器言折于大司命,“折”者,“誓”之假借;大司命即周礼大宗伯之司命,康成以为文昌第四星者也。据此,则司命为盟誓之神。周礼司盟职,盟则北面诏明(察)神,注以日月山川当之。然《春秋·左氏传》自有司慎、司盟为专掌盟约之神。《说文》引《左传》作司慎、司命。证以此器,则古盟誓之神实为大司命,(康)即周礼司盟职之明神,康成以日月山川当之,盖不然矣。观堂王国维。 邹安(1864—1940),字寿祺,一字景叔,号适庐,浙江杭县人。晚清名宿、大收藏家,博览古器,精于赏鉴与书法。有《周金文存》《艺术类征》《草隶存》等著作行世。跋文为小行楷,点画劲健,生发自然,跋为: 女壶犹妇罍、母觯,与此同例者,宋君夫人敦,奉天故宫器,今在北京古物院可见也。寒瓊同道觅齐壶拓本十余年,函属余代访亦三年,诺之未有以报,今来沪上适遇此本,为作缘获之。金石各有前缘,即此一介,亦似豫定,寒瓊以为然否?已未十月适庐记。此宜书在下轴,误书于前,与古钟同矣,一笑。 赵藩(1851—1927),字樾村,一字介庵,别号蝯仙,晚年号石禅老人,云南北寨人。曾任云南省图书馆馆长,为云南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学者、诗人和书法家。著有《向湖村舍诗二集》《向湖村舍杂著》《介庵楹句集钞》等。此拓本上赵氏书有跋文两则,其一为赵氏自跋,其二为赵氏抄录张叔未题识,分列拓本上、下两端。赵氏自跋为小楷,用笔、结字颇带隶意,端庄静穆、典雅古质,跋为: 周齐侯罍二,一藏仪征阮氏积古斋,一藏苏州曹氏怀米山房,后皆入归安吴氏作两罍轩以张之。自阮文达考释歌咏,珍为大宝一时。许印林、龚定庵、吴子苾、朱椒堂、张叔未、陈颂南、何子贞各有释文。吴平斋独取颂南所释刻入彝器图释,称其赅博。然子贞释以为齐侯服孟姜之丧而作是器,侈其贵盛而无忌惮,且谓器归陈氏,应名为齐孟姜壶证以史事,可备一说也。顺德蔡哲夫得吴氏精拓本索跋,跋之如此。已未大寒日,赵潘。 张叔未题识则对齐侯罍铭文椎拓等进行了记载: 周齐侯罍器凡两,见尺寸、形制、铭文皆同。此在苏州曹秋舫怀米山房。想散失已久,后为藏家分据,且前人无著录,不能定其何时出土也。铭在器内,自颈至腹刻画布置随势为之,具一种历落古质。然不易施椎拓,必剪纸细心濡覆,用墨燥湿得宜,方能使原文显豁呈露。世人获其传本,故足宝贵。籀法奇雄纵恣与楚公钟、散氏盘同称横绝一时之作。道光二十四年甲辰冬十月六日,嘉兴张廷济叔未甫记于三颂轩。 正如商承祚在《十二家吉金图录》的序言中所云“凡兹古物之尤,咸在网罗之列,此著录虽未尽诸家之藏,然其精英备著于是,念我友朋,慨然假借,即许鉴别已摩挲,复获传摹而著录”,青铜器的考释及器物的传承有序,很多都是依靠拓本的小范围赏玩及题跋来佐证、流传。此件齐侯罍拓本上的诸家题跋和印鉴不仅反映出齐侯罍及其拓本为方家的珍视和青睐,更得以使齐侯罍珍贵铭文及其艺术价值能够更好地真实再现和永世流传。 作品资料 作者 赵藩 王国维 等 尺寸 104×48cm 估价 RMB 180,000-220,000 成交价 RMB 598,000 专场 中国书画(一) 拍卖时间 2011-05-21 拍卖公司 北京诚轩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1春季拍卖会 备注 王国维、赵藩、邹安等题识、钤印及收藏印、鉴赏印皆略 ━━━━━━━━━━━━━━━━━━━━━━━━━━━━━ 阴山箴言 阅画千卷,不如读透一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