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人专家荟萃 第二届“天一阁论坛”隆重举行

 lvzhenhui1957 2017-09-23

(徐思佳 摄)

9月22日,第十五届亚洲艺术节的重头戏之一——第二届“天一阁论坛”在宁波隆重举行。此次论坛由宁波市人民政府主办,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天一阁博物馆和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联合组织,主题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观”,海内外学者齐聚探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的审美,中国传统美学观,饶宗颐教授的文学、书画与古琴艺术,天一阁与传统文化审美等议题。

天一阁的藏书文化向来闻名遐迩、蜚声海外,然而馆藏中丰富的书画艺术收藏、品类繁多的工艺美术杰作以及古今结合的园林建筑于世人而言却知之甚少,而这些珍贵的人类文明结晶同样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东方传统文化的杰作,也是全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于美学、文学、书画及各类传统艺术形式皆有精深造诣,他也是天一阁博物馆的名誉馆长。此次双方共同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将进一步挖掘传统中国艺术中的审美观,展现东西方文明交融互鉴中的艺术之美。

来自中国、德国、法国、西班牙、俄罗斯、香港、台湾等7个国家与地区的近6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除了作为会议主办方代表的天一阁及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多名研究人员外,还包括法国巴黎索邦大学考古艺术史系教授顾乃安,德国汉学家、中德翻译学家吴漠汀,著名学者、文学评论家、古文学史专家胡大雷,西班牙中国会会长陈弘,俄罗斯著名汉学家万山翠等在文学、语言学、园林美学、艺术审美等领域卓有成就的专家,可谓极一时之盛。

开幕式上,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领导张爱琴在致辞中表示,现在的天一阁不仅仅是一座藏书楼,更是集藏书、书画、碑帖和园林建筑于一体的南国书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东方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此次研讨会通过专家学者的思想碰撞,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呈现大众面前,让传统美学在新世纪绽放更耀眼的光芒”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郑炜明教授、法国阿尔多瓦外文系副教授李晓红也在开幕上致辞。

在主题演讲环节,三名专家分别就园林美学、文学、艺术审美三方面发表了精彩的主旨演讲,为本次论坛奠定了基调。顾乃安教授通过比较不同朝代的园林风貌以及不同阶层的造园特色深入探讨了中国园林的风格,他认为园林不仅是各种艺术形式的重要载体,也是不同传统中文化与人性所存在的普世性与差异性的显现。胡大雷教授则从审美角度对比了南北朝文学创作上的侧重点,对北朝“以赋为诗”的文体改革进行了反思。最后,吴漠汀教授也发表了演说,作为《红楼梦》首部德文译本的翻译者之一,他以建筑、雕塑、绘画为例阐述了西方文化中模仿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几个审美原则,并指出中国文化对欧洲人具有相当强的吸引力,且一度引爆了在西方国家生产具有中国艺术风格物品的热潮。

随后,与会专家分为两组,进行了四场分组讨论。首先,五位来自各大高校的专家学者分别就饶宗颐先生的古诗词、书画、著作等方面详细解读了饶公学艺通融的艺术人生。其中,黑龙江大学关健英教授认为,饶宗颐先生在敦煌学、甲骨学、考古学、史学、简帛学、目录学、宗教学等方面卓有建树,其学术广大精微、无所不涉,是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汉学泰斗、“东方文化的坐标”。福建师范大学欧明俊教称,饶公授善于将诗词与音乐、绘画贯通,揭示古典诗词的独特艺术魅力,学术视野宏阔。来自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的学者们则将饶公的艺术人生总结为“诗、书、画修养无一不臻极致,可说是当代硕果仅存的传统学者文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闵定庆则对饶宗颐先生的父亲饶锷先生的文化心态进行了专题性探讨。他认为饶锷先生作为潮州的富商、文物收藏家、藏书家、学者、作家及社会活动家,毕生致力于保存国粹、振兴国学,充分体现了近代转型时期本土知识分子特有的精神气质与美学深度,对少年饶宗颐的人生选择与学术取向起到了关键性影响。

与此同时,数位学者相聚在另外一个会议厅,共同探讨天一阁的园林美学。“万卷诗书来左右,小园容我一藏身”,学者们认为,“形式源于功能”的理念始终贯穿于天一阁园林营造的各个方面,而天一阁园林与其他江南园林最大的不同在于其以“书香”为特色。著名的古建筑学家、园林艺术大师陈从周先生当年在设计天一阁东园时,移碑入廊,形成了“环园皆廊也”的清雅景象;并引宁波地方文献之经典为园中数亭命名;另在园中广泛种植书带草,为园林增色不少。天一阁园林结合传统园林的造景手法,构筑意趣天然的山水格局,遵从植物的自然之理,营造清秀淡雅的人文氛围,最终呈现出清幽质朴的园林气质。正如陈从周所说:“阁有书卷,园存雅趣,洵甬人之清福也。”另天一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龚烈沸通过对新发现史料明代著名文学家屠隆的《由拳集》的考证,“复原”了天一阁创建初期的园林形制与格局,这对追溯天一阁园林营造历史意义重大。

此外,专家学者们还热烈探讨了天一阁馆藏书画、碑帖,以及古籍修复技艺中蕴含的审美意趣,将除藏书之外的馆藏“珍宝”通过学术研讨的形式呈现在社会大众面前,让世人了解到天一阁除了书香之美,还有许多充满魅力且不为人知的美丽之处。

中国传统文学中的美学思想也是本次论坛的一个重要议题。郑炜明教授通过分析《吕氏春秋》中所蕴含的艺术思想,归纳出艺术的起源与其社会功用,并认为艺术本身是有感情的,“凡事顺着事物的自然规律去发展就可以自然而然进入佳境。”华东师范大学的朱惠国教授比对分析了辛弃疾24首《临江仙》词的体式,认为辛弃疾对词调、体式的选择以及对词调固有声情特点的遵循,使其词总体呈现出舒缓流畅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同时对宋词进行研究分析的还有江南大学孙虹教授和赵国强副教授,二人以宋词四大家之一吴梦窗的词为例,从心境幻化、内省隐喻两个层面展开深入剖析,认为词体作为一种“梦幻型文学”,最具超验象征的朦胧美感。而梦窗词“整合了二李诗的某些特质,更带上个人及词体的鲜明特征,是我国词史上独特存在的艺术奇葩。”

本次论坛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的一次学术盛会,各国学者云集于甬、坐而论道,研究成果丰硕。此次论坛结束后,与会专家所提交的34篇论文将被汇编成册,并编辑出版。

去年12月,以“阳明思想与世界文明建设”为主题的首届“天一阁论坛”在宁波举行,通过倡导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思想,探讨思想文化建设与世界文明建设的新路径。天一阁博物馆和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联合举办了其中一个分论坛——“明代的书籍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今年论坛的顺利举办将进一步打响“天一阁论坛”的国际影响力和号召力,促进宁波文化的综合发展,为“书香宁波”的打造和增强宁波的国际竞争力做出积极贡献。

王伊婧/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