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去什么得自然 出离什么可心安 什么又可以斩断 在股市上的时间越长,就越会懂得,一个人要在股市上成功,就要学会做减法,学会放弃,抛弃各种错误的投资理念、炒股秘诀,放弃各种眼花缭乱的机会,减少各种干扰建议诱惑......我把它总结成三个字:断舍离。
断——要彻底断绝一夜暴富、迅速发财的观念。这是老生常谈,但却非常非常重要!遗憾的是,大多数人要明白这一点,往往需要经历一个完整的牛熊循环。也就是说,仅这一个错误的观点,就会让人在股市上浪费3—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以及数不清的血汗钱。多可惜。
大多数人进入股市,都是因为在某个时间段受到周边的人在股市里迅速发了一笔财的影响,造成心理上的各种羡慕嫉妒恨,才匆忙入市的。这个时间段,恰好都处于较大的多头行情中,大家赚钱都很容易,不需要懂什么技术,也不需要懂政治经济和企业的基本面,只要胆子大就能行了,钱哗哗的来,挡都挡不住,就像2015年上半年一样。这种亲身经历更让新手们强化了在股市赚钱容易、发财很快的观点,根本不知道什么叫风险(记得15年股灾前,赚了很多纸上富贵的新手们连“回调”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更不知道这一年半载较大的多头行情是经过了3、4年的惨跌才出现的。他们轻率的认为牛市会一直长长久久的存在,股市会一直上涨,日进斗金的日子还会幸福的延续,直到某天不知不觉亏光所有的钱。甚至有些人会像我当年一样,亏光了钱都意识不到这个错误,要反复撞南墙,破产好几次,才明白在股市里要长期持续的赚钱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 在股市赚钱并不难,运气再差的人,也能品尝到几次赚钱的喜悦;在一段时间内赚钱也不难,只要你长期待在市场里,总会遇到一段多头行情、一个牛市。但是,当你挥霍完这些“暴富”的机会后,会发现自己依然是两手空空,甚至背负巨债。无他,就是因为“一夜暴富、迅速发财”的思想让人放纵欲望,忽略风险,失去理智和常识,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 所以,一个人如果真的想通过股市致富,改变清贫的命运,首先就是要彻底断绝“快速发财”的思想。这一点,醒悟得越早越好。 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非常重要,并且要让它成为信仰,才能到达成功投资的彼岸。股市上诱惑太多,分分钟都在考验一个人的三观;股市上挫折太多,下一秒就可能恐惧绝望、万念俱灰。投资理念缺失或错误,是很容易会迷失并遭受沉重打击的。这也是我在公众号上不断写这方面文章的原因。
舍——要舍得放弃机会。这一点可能不太好理解。很多人会说,放弃机会怎么能赚钱呢? 首先要明白的是,股市上的所谓机会,大多数都是圈套和陷阱,或者是理论上的赚钱机会。特别是在弱市里,机会就是亏钱的代名词。舍不得放弃任何可能赚钱机会的人,一般而言就三种情况:一是被快速获利的观点洗脑了;二是已经养成了频繁交易的烂习惯,一天不交易就坐卧不安;三是遭遇挫折孤掷一注,急于扳本。身处这几种情况的投资人,才会不断的寻找机会来操作,生怕错过一次赚钱的机会,而股市上看起来能赚钱的机会又那么多,市场先生分分秒秒都在诱惑交易者买进卖出。但正如我在年初写的文章《机会》一样,股市上天天有的,不是赚钱的机会,而是亏钱的机会。因此,当你放弃那些太多太多的似是而非的机会,也就最大限度的回避了不必要的亏损。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错误的认为,通过频繁的操作,可以集腋成裘,积小胜为大胜。这种观点就是典型的“理论上的赚钱方法”。在某个阶段是可行的,比如在牛市里,今天买明天卖,一段时间下来,大概率是赚钱的。但赚钱这并不代表这种观点是正确的,而是恰好你正处于系统性大机会中。如果把时间拉长,把熊市也放进来计算,三年五年、八年十年之后,结果一定是积小亏为大亏,积大亏为破产,而不是相反。 你今天赚2%,明天赚3%,后天亏5%,就不仅仅是利润没了,还会把本金亏掉一个角。你牛市赚一倍,100%收益,熊市里只要亏掉50%,收益就没有了,而你要把这个收益找回来,就还得再赚100%才行。这个计算还没有把印花税、手续费计算在内。 看看下面这张图表,就会明白这个道理。 美国投资家查尔斯.埃利斯在其经典著作《赢得输家的游戏》中写到,“网球比赛中,业余球员很少能主动击败对手(无论对手是专业球员还是业余选手),相反,他们经常击败自己。所以比赛结果是由输家决定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在业余比赛中,凌厉的击球、长时间的精彩对打、奇迹般的救球等场面是非常少见的,更多是球经常撞网或者出界,连续几次发球失误的情况也不少见。在这种情况下,获胜的一方得分更高是因为对手失分更多。比赛结果由输家的行为决定。输家往往是自己击败了自己。” 在股市上操作也是如此。上半年网上流传的一张“股王大赛”成绩单,第一名是空仓不操作的人,其他选手都是因操作而亏损。这个结果正好证明了查尔斯.埃利斯用业余网球赛来说明在股市上大多数输家失败的原因——获胜的一方得分更高是因为对手失分更多,输家是自己击败了自己。 输家击败自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输家操作次数过于频繁造成的。没有交易就没有亏损,交易次数越多,失误也就越多,亏损也就越多。有太多的人想通过频繁的短线操作来对抗股市的不确定性,但这无疑是和想扯着自己的头发来对抗地心引力一样不可靠。对抗股市不确定性的方法是找到确定性的赚钱机会,而不是靠频繁操作,频繁操作只会带来更多的不确定。 最成功的赌马人,是那些不在每一场比赛中押注的人,他们只有当非常确信的时候才会下注。同理,在股市上,控制住自己的操作欲望,控制住手,多观察多思考,尽可能的过滤掉各种数不胜数的小机会,放弃不属于自己的机会,耐心等待,在系统性大机会到来后,牢牢抓住属于自己的机会,重拳出击,才是取胜之道。
巴神说,“一生的投资只打20个卡洞就足够了”、“你只需要在20个投球中击中一次就可以了”、“等待适合你的投球”……都是在告诉我们,只需要抓住少数的确定性的赚钱机会,就能成功。 下图是上证指数季线图,可以看到,这20多年来,只需要入场5次(紫红色圈子),其余时间尽可能的放弃,就会成为股市上顶尖的罕见高手。 股市上的人,有90%只适合跟着指数做股票,所以学会放弃非系统性机会尤为重要,只有不到10%的人能达到放弃指数专注个股,穿越牛熊进行长期的价值投资。但是在这个市场上,90%的人都是全天候的泡在股市里,天天盯着行情,把股票交易当成电子游戏玩。这就是大多数人在股市上不断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 离——要远离大众喧嚣,远离大众思维。“七亏二平一赢”是股市上赚钱的规律和残酷写照。同时,这个规律还折射出一个道理——大众是错误的。如果一个人对股市各方面的认识和大多数人一样,思维和大多数人一样,操作方法也和大多数人一样,那么结果肯定也和大多数人一样,注定是失败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关于IPO发行。每次一到熊市,IPO就会成为股市下跌的最佳替罪羊,上至经济学家、各种大V,下至网络写手、散户个人,都会跳出来指责新股发行是造成股市快跌、慢跌、大跌、阴跌的主要原因,呼吁暂停新股发行。但是停止新股发行,从来都救不回牛市,20多年来,无一例外。 这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股市牛市,从来都不是因为停止新股发行而产生的。正好相反,暂停新股发行,只能证明一件事——股市处于熊市中。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意义。熊市都是因为疯狂炒作导致市场整体估值过高,泡沫破灭才形成的,而不是因为新股发行过快过多。2001年7月,财政部在熊市之初里宣布国有股减持,遭到万众反对,不得不很快停止,但上证指数依然从2200点跌到了998点;2005年,国家在熊市的凄风苦雨中宣布全流通,市场一片哗然,无数人跳出来说明全流通加大了无数倍的供给,股市会因此跌到300点(上证指数)之下。无数人都深以为然,因此抛出股票,在历史性的大底部把“带血的筹码”统统拱手相让,但股市却从998点涨到了6124点。这说明什么呢?熊市之初,市场整体估值太高,任何救市举措都是无用的,挡不住价值向下回归;熊市末段,市场整体估值很低,再大的冲击也挡不住价值向上回归。2015年开始的下跌也是一样的,在估值没有向下回归到位之前,别说放缓或暂停新股了,哪怕是把股市暂停了,一旦重新开放,市场还是会继续下跌的。 再举一个例子。股市上的专家和很多职业投资者都认为,高风险才能获得高收益,低风险只能得到低回报。这种观点广为流传,甚至成为很多人投资策略的基础。但这种观点是非常危险的,在股市里,高风险往往意味着高损失,而非高回报,每轮熊市或者个股的一次意外大跌,都会有人因为冒了高风险以生命为代价,应验“人为财死”这句老话。 自从有了互联网,各种资讯异常发达,股市上分分秒秒都充斥着海量的信息以及各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影响着每个人的判断和投资决策。在这个混乱不堪的股市里,盲从和跟随主流观点,是通往失败的捷径。要想成功,一定要远离大众喧嚣,保持自己深思熟虑后的独立判断,并长期付之实践。正如索罗斯所言“......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 聪明的人善于吸取他人的经验和教训。但愿今天我的老手常谈,能让读者诸君节约几年光阴,少走几段弯路。牛熊循环,花开花落,一年又一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从日线图看,上证指数用10个月构建的大W底,突破回抽阶段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指数在原红色上升通道下轨和3300点箱顶之间,震荡1、2个月,也不足为奇。 股市无预测,只有对策。对策的重点在于多考虑不利自己的一面: ———————————————— 本周继续在调仓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