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壤的温度......

 昵称y0b4H 2017-09-24



来源/网络  整理/小洲

游子手捧的为啥是“热土”


小洲可不是标题党。


故土难离,手捧故乡的土壤,滚烫的泪水、炽热的乡情,连手中那捧泥土也“滚烫”起来了。


热土既是赤子情怀,也存于客观世界,除了情绪的感染,其实土壤也是有温度的。


温度是热量的表现。


土壤热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热;其次是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作用,放出一定的热量,使土温增高;

太阳辐射热

影响土壤辐射热的因素很多,有纬度、海拨高度、地形和坡向。


这主要是因为土壤有导热性,能从阳光吸收热量,不同纬度、海拔、地形、坡向,接受阳光照射的角度不同,吸收热量也不同。


一般来讲,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逐渐减少。

海拔高的地区云层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海拔低的地方则相反。


这下懂了,山坡向阳一面和背阴一面的树木生长,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区别。

微生物活动

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分解,主要是对不含氮的有机物的分解,包括糖类、纤维素、半纤维素、脂肪、木素等。


这种分解进程实质上是能量释放过程。


土壤碳水化合物分解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受不同类型微生物的作用,产生不同的分解过程。


例如,葡萄糖在好气条件下,在酵母菌和乳酸菌等微生物作用下,生成简单的有机酸(醋酸、草酸等)、醇类、酮类。这些中间物质在空气流通的土壤环境中继续氧化,最后完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热量。


一般来说,在土壤空气不充足条件下,各种碳水化合物分解形成还原性产物时释放出的能量,比在土壤空气充足条件下所释放的能量要少得多,而且会产生对植物生长不利的CH4、H2等还原物质。


也就是说,土壤疏松程度好土壤含氧量就高,含氧量高决定了微生物分解释放热量越大,提升土壤温度越明显。


当然,微生物分解过程是一个缓慢进行的过程。


反之,如果施用的有机肥发酵不充分,把发酵反应延迟到土壤中,则发酵产生的大量热量,会快速而显著地提升土壤温度,直至产生烧根烧苗现象。


除了上述分析的土壤热量来源外,土壤本身的热特性也决定着土壤温度,如土壤热容量、导热性、吸热性和散热性等。

尤其是热容量和导热性是决定土温最重要的内因。

土壤温度最重要的内因

第一是土壤热容量。


每1立方厘米的干土温度提高1℃时所需的热量卡数(卡/立方厘米/度),称为土壤热容量。


水的热容量为1;空气为0.0003;土粒介于二者之间,约为0.5—0.6。


由于土壤固体部分变化很小,因此,土壤热容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土壤水分和空气的数量。


凡水多气少的土壤,热容量就大,增温慢,冷却也慢,温度变化小;反之,水少气多,土温变化就大。


所以农民伯伯在稻田管理的时候,早春白天排水,使土壤水分减少空气增加,土壤增温就快;早春夜间灌水,使土壤水分增加空气减少,土壤冷却就慢,达到保温效果;夏季又运用深灌,使土壤水分增加空气减少,土壤增温就慢,减少夏季高温影响。


第二是土壤导热性。


土壤导热是指从温度较高的土层向温度较低的土层传导热量的性能,其大小与土壤固、液、气三相组成比例有关。


土壤矿物质的导热性为空气的100倍;水为空气的25倍;有机质为空气的5倍;空气几乎不传热。


由此可知,土壤导热性的大小取决于空气和水分之间的相对比例。


土壤中空气越多,导热性就越差,土壤水分越多,导热性就好。


因此,农民伯伯中耕松土是有道理的!那是为了减弱土壤导热性,使表土温度不易向下传递,深土温度不易向上散失。


冬季北方果园要灌水也是有道理的,那是为了增强土壤导热性,让更高的土壤深层温度向表土传导,从而保持地温。

土壤温度的重要作用

土壤温度对作物生育和土壤中微生物活动以及各种养分的转化、土壤水分蒸发和运动都有很大影响。

作物从播种到成熟都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如大麦、小麦在1-2℃时就能发芽,而水稻、棉花要在10-12℃时才发芽。


所以不同作物的适时播种,就是由土壤温度来决定的,比如2016年初的一场大降温(雪线竟然罕见的推进到了南方的广东省),就导致南方春播晚了半个月左右。


一般土壤微生物活动,以土温25℃-37℃为适宜,最低是5℃,最高不超过45℃—50℃。


土温过低,微生物活动减弱,甚至完全停止,有机质难于分解,有效养分缺乏。


冷浸田就是如此,所以要排除冷浸水,采取措施以提高土温。到底有哪些措施呢?

如何调节土壤温度

土壤温度随气象因素的影响而经常变化。


为了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必须围绕“早春增加土温,夏季降低土温,秋冬保持土温”的目标,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合理灌溉:

早春寒潮期间多灌水、灌深水,避免土温骤然下降,增强幼苗抵御低温能力;


一般天气期间采用浅水间灌,通气升温,促进作物生长;


夏季以增强土壤散热性为主,采取短期灌深水和经常性的灌水露田相结合,达到散热、通气、供水的目的,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秋冬时节,一般结合施肥,推行霜前灌水,以减轻作物冻害。


>>合理施肥:

在保证施足肥的前提下,增施有机肥。


其一,加深土色,增加土壤吸热力;其二,有机质分解中放出热量;其三,土壤疏松,增加空气容量,降低土壤热容量,土壤增温快。


>>实行覆盖:

早春和秋冬低温季节,运用草木灰、切碎的草子(紫云英)、干(湿)牛粪、苔藓、塑料薄膜等覆盖地面,能提高土壤吸热,减少散热,有保温防冻作用;


夏秋高温干旱期间,采用稻草或其它作物秸秆覆盖地面,有遮荫防晒,降低土温的作用,同时,还能减少水分蒸发和消灭杂草。


>>中耕松土:

这有利于土壤空气容量增加,减少表土热量向下传导和下层土温上升的作用。


因此,早春,对粘重紧实土壤进行中耕松土来提高土温,加快种子萌芽;


夏季中耕松土,缓和根系活动层土温过高,促进作物根系生长。


>>此外,利用风障、防风林、熏烟及施用化学增温剂等,均可调节土壤温度,可以因地制宜进行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