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女性在科技、数学、工程等领域占的比例少?也许答案就在玩具店!

 龙叔文馆 2017-09-24


作者介绍


 “Sexism(性别歧视


这个词我们已经不陌生了,不仅仅是众多女权主义者,甚至可以说是绝大多数人都认为男性和女性应该被平等对待并且给予同样的机会。


了解女权主义并认识到这个观点的重要性只能算是消除性别歧视的第一步。


如同我们解决其他难题一样,想要消减性别歧视,就需要找到起因,然后才能想出解决方法。


棘手的是:


我们对于周边的世界太习惯了,以致于对于这些已经习以为常的事物我们几乎不会去质疑它们是否正确。


寻找性别歧视的起因就变得特别困难。

 

这次我想同大家讨论,一个现实社会中,最令人意想不到,存在性别歧视的地方:


商店里的玩具区域



有人会说:“那里只是卖一些有趣没有伤害的玩具,逗孩子开心的普通玩具嘛,怎么会有什么问题呢?” 


哦,果真是这样吗?


父母在为孩子们准备玩具的时候可要慎重呀!


就拿3-9岁的孩子来说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高认知阶段,换句话说这时候的小孩正开始对世界形成最初步的感受。


如果他们得到的是“错误的”玩具,那可能无法知晓这些带有性别歧视色彩的玩具会给孩子造成多深的影响。

 

从走入一家玩具商店的开始,大家就能立刻分清男孩玩具区域和女孩玩具区域。


这两个区域都会有各自代表颜色,一眼望去男孩玩具基本都是蓝色和绿色,各式车辆模型、动作人偶、积木和成套科技小工具,大多数玩具是战斗和力量的主题内容;


而另一边,女孩玩具则是以粉色为主,摆放着漂亮的娃娃和公主玩偶,展现的是美丽、梦幻和照顾小动物或娃娃的主题内容。


有人做过一项关于玩具广告的研究,发现在调查的25个有关玩具汽车的广告中,只有在一个广告中出现过一名女孩形象。


还有,乐高玩具中出现的科学家人物玩偶均为男性,没有女性科学家形象。


很多父母觉得玩具上的这些差异只是“反映了不同性别天生的不同喜好”,但这其实是一种假象,它隐藏了对性别的歧视和没有科学依据的性别固化。

 

调查研究显示,有性别定义的玩具对小孩无益。 


少儿教育联合协会报告称,“对孩子生理、心理等方面最有益处的玩具一般都是中性的,或者略偏向于男孩的玩具”


为了让孩子们得到充分的发展,家长最好选择不同类别的玩具,特别要让女孩子接触到多种类的。


如果没有可选择的其他类玩具,性别定义的玩具会限制女孩的兴趣,相当于直接的告诉女孩“应该”喜欢什么。


在海量的媒体广告的引导下,小女孩儿无形中被灌输了一种思想——美和时尚才最重要。虽然孩子还小,但是同龄人也之间存在无形的压力,如果谁不喜欢这个玩具,那她/他就不合群。


比如,有一个男生在玩一个芭比娃娃,他的朋友们就会嘲笑并且孤立他,因为娃娃不是一个男生“应该”喜欢的玩具。性别固化的玩具好比一个封闭的气泡,不同定义的气泡间无法相融。


但是玩具只是性别固化的冰山一角,当孩子们长大以后,这些性别角色会被逐步稳固下来。因为女生对其他兴趣和选择接触少,所以才会认为那些都不可能是未来就职的方向,换句话说,她们不觉得“应该”是一个女生从事的工作。


所以如果你还在思考为什么女性在世界500强公司,科技、数学、工程等领域占的比例比男性少得多的话,


那么也许答案就在玩具店!



剑桥大学实验物理学教授 DameAthene Donald曾提出这样看法:性别定义玩具局限了女孩对学习科学的想法,“把女孩限制在了一个特定的性别角色中,直接影响到她对自己未来工作方向的规划,男孩也同样如此”。


曾参与欧洲第一高楼——碎片大厦(The Shard)设计和建造的女性工程师,Roma Agrawal就说过:在她小时候,她的父母让她可以接触各种类别的玩具、游戏,并培养多种兴趣。


她还曾在为英国各地青少年演讲的时候谈到女性从事的工作。在英国将近有一半的公立学校中学习A-level物理的女生人数为零,还有职业规划顾问会告诉女孩们“女孩不适合去搞科学”,许多公司找女性科技人才变得越来越难。当这些女生长大成为母亲的时候,她们可能还会将这种固化性别工作的想法讲给她们的孩子听。


一份来自英国工程技术学会的调查报告说,仅有1%的父母觉得他们的女儿可以在将来从事工程科技类工作。 


Roma称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STEM是非常有趣的领域,可以让孩子们多接触多尝试。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改善世界的机会,我们要鼓励他们打破那些工作性别固化的障碍。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女孩子都会喜欢STEM,但是父母们可以为女孩选择不同种类的玩具,包括积木、机器和乐高等等,而不光光是芭比娃娃。给予孩子们开启广泛的兴趣大门的钥匙,让他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而不是限于他们的性别。




其实这些常见的性别定义的玩具,并不是一直这样的。 


回顾70年代美国的玩具广告,当时的玩具几乎都是中性的。 在当时,有很多女性在工厂工作,结婚和生育率降低,涌现出第二次女权主义思想潮流,所以玩具厂商不会冒险为玩具定位特定的性别目标。


在1975年,不仅只有低于2%的玩具广告带有性别定义,而且更多玩具广告还挑战了人们对性别角色的传统观念。


大约三年前,美国一家大型玩具商店(Toys’R US)中有出售一套塑料扫帚和畚箕玩具,它在包装盒上标明“这是女孩的玩具”招来了大量家长们的批评。



其实这套玩具并不是唯一带有性别定义的玩具,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个现象。这些性别定义玩具已经进入公众视线,并且许多人准备采取行动抵制它们。

有一个叫“Let Toys Be Toys”的组织机构致电玩具厂商,提出“玩具厂商应尽其社会责任,用创新思路推广玩具,改正错误的性别固化推销方式”。


一名Let Toys Be Toys 组织成员,Jess Day说:“玩具对于孩子学习和各方面发展至关重要。孩子应该可以自由的选择他们喜欢的玩具,玩具厂商有责任提供安全的并且适龄的玩具,孩子们应该受到好的引导”。


现在许多知名百货公司纷纷响应这个组织的倡议,撤下商场中带有性别定义的玩具和儿童家具等商品。


在儿童认知全方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就要注意抵制性别定义玩具,防止产生性别固化概念。


如果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就能避免性别固化,那么或许这将是我们社会最终消除性别歧视的最重要的一步。


写在最后


又和大家见面啦,,这是我的第二篇关于女权的文章,第一篇文章在这里:Hey ! 女孩们,咱们可能错啦~


欢迎大家留言与我讨论,感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