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五讲持身笃实做人诚意

 不惜身命利有情 2017-09-24
  【居身务其质朴。】
  
  有的版本是讲“居身务其简朴”,稍有不同,质朴比简朴意思更圆满。
  
  ◎  心内有诚  讷言敏事
  
  “居身”就是持身,“其”,跟期许的期是一样的。这句话就是讲,我们持身为人,要笃实朴素,笃实是说人品,朴素是说我们的生活,要节俭。这句话从事上讲,是说我们为人,要做到笃实,也就是朴实无华。《论语》里孔老夫子有一句话:“巧言令色,鲜矣仁。”巧言这个巧,善巧,是说讲好听话,言语听起来都挺好听的;令色的令,也是善的意思,他的面色、外表、表现,看起来都很好,那是什么?装模作样出来的,他不是“务其质朴”,只是在颜色上下功夫,其实就是在做表面功夫,在表面功夫上花很多的精力,必定是疏忽了心上的功夫。所以“鲜矣仁”,这个仁是仁德,仁是心上功夫。所以孔子这句话,是教我们从心地上下手,不是从表面颜色上下手。
  如果从表面上去下这个功夫,那跟仁会愈离愈远,南辕北辙,为什么?似是而非,好像你装的是人的样子,装模作样,但真诚没有了,那一定不是真的。譬如说,当我们犯了过错的时候,应当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忏悔改过,这是仁的表现,本来犯过错是难免的,为什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但是我们现在却是用巧言,文过饰非,装出个好样子来,想方设法为自己辩解开脱,这叫“巧言令色”。“鲜矣仁”,鲜是什么?少,仁就少。愈是文过饰非,愈是在颜色上文饰,下这些表面功夫,那仁的心就愈来愈少。所以《朱子治家格言》教我们,“居身务其质朴”,“务”是一定要,即一定要朴实,要真诚,这才能跟仁相应。
  “居身务其质朴”,从事上讲,这句是教我们为人笃实,要朴实无华,不要巧言令色,也就是说要多做、少说,这就是质朴的表现。《论语》里,孔子教导我们:“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讷就是迟钝,言语好像迟钝,但是行动很敏捷,这个言语迟钝是什么?不要抢先说话,不要随便说话,要慎重,所以这里讲的欲讷于言,这个欲字,非常重要,君子必定是学习减少言语,少说多做;行就是行动、做事,要敏捷,要有效率。所以你看人,手有两只,但是口只有一个,就是说要少说多做,这就是质朴。
  从心上来讲,这句是告诉我们,要修自己笃实诚意的心地,这个诚意非常重要,《大学》讲到的“诚意正心”,这是修身的根本。居身就是修身,所以诚意正心就非常重要。什么叫诚意?《大学》所说的诚意:“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就是不自欺的意思,“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这是《大学》里面的“诚意章”。什么叫自欺?就是明知是善而不为,明知是恶而为之,这就是自欺。所以知道自己有习气毛病还不肯改过来,这叫自欺。这里讲到的,我们的用心,禁止自己自欺,要在心地上着实用力,厌恶恶,就好像厌恶臭味一样,如恶恶臭;喜欢善就好像喜欢美色一样,叫如好好色。也就是说自己有丝毫恶,立即要断除、要远离;看到别人有善,必定立即要学习,希望自己也得到这样的善,这叫自谦,谦是快足、满足的意思,自己得到心满意足了。满足什么?在学道方面的满足,心有喜乐,这叫自谦。
  不可以只是为了应付外面人的耳目,做一个好样子,给别人看看,但是内心里并不是真实的断恶修善,这就叫自欺,这就不能够自谦了,内心就不能有喜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就得不到,颜回讲的“不改其乐”,我们就做不到。所以这讲到要诚意笃实,完全在心地上做真实功夫。所以,“君子必慎其独也”。要慎独,慎独是诚意的关键所在。独是独居,一个人的时候,还是这样的谨慎,就好像很多人在看着我,我要做个好样子一样,哪怕我一个人,在暗室屋漏当中,仍然持身严谨,对于自己微细的恶念,都要斩除干净,令自己的善心不断地增长。果然能够这样在心地上下功夫,那么这一生成圣成贤不难。
  
  ◎  尽心行己  守诚不怠
  
  司马光是宋朝的名相,司马温公,他告诉我们,说“尽心行己之要,就是一个诚字”。尽心行己,“尽心”就是做心地功夫,“行己”就是持身,这里讲到,“居身务其质朴”,这个质朴就是司马光所说的一个诚字,诚意的诚。诚意从哪儿下手?司马光告诉我们:“其功夫先自不妄语始。”这个功夫是从不妄语,不讲假话,不巧言令色,开始做起。这个妄就是虚妄,言语不实在,自欺欺人,这叫妄语,文过饰非,掩盖自己的错误,这就是妄语,所以一个诚字,可以让我们一生去努力奉行。这是“居身务其质朴”的意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