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0岁周有光的长寿秘诀

 学用知行 2017-09-24

今天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经济学家周有光110岁寿辰,这位曾参与设计汉语拼音方案,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的老人,历经了世纪沧桑,至今仍笔耕不辍。110岁的周老,有什么独特的养生之道呢?

110岁周有光的长寿秘诀

谈起自己的长寿之道,周有光先生大致归纳了这么几条:

一、多吃素食,少吃荤食,不吃补品。“饮食上,很多荤菜不能吃,不吃油煎肉类,主要吃鸡蛋、青菜、牛奶、豆腐四样。但是牛奶和鸡蛋都不能多吃。鸡蛋一天一个,上下午各喝一杯红茶。”周先生和夫人都不吃补品,别人送来的补品他又转送给了亲友。遇到有人请客,能推掉的就推掉,不能推掉的也只是吃一点素菜。

二、胸襟要开阔。生活得简单些。对于文革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周有光很看得开:“我有很多年的失眠症,不容易睡着,‘文革’时期我被下放到农村,我的失眠症却治好了,—直到现在我都不再失眠。所以,我跟老伴都相信一句话:塞翁失马,焉知祸福?一周有光夫妇对物质生活要求很简单,抱着“我不吃亏谁吃亏”的态度与人相处,自然不会与人发生矛盾。刘少奇有句名言“吃小亏,占大便宜”,他笑称自己是“吃小亏,不占大便宜”。他们穿衣服也简单,别人送的漂亮衣服没有机会穿,因为不出门,穿出来也觉得不自由。房间也不要太大的,不好打扫,也影响交流。他们对财产都看得很淡,觉得是身外之物。

三、生活比较有规律。不乱吃东西,不抽烟,不喝酒,喝酒喝点啤酒。有客人来,要敬烟,买了很好的烟,都请客人抽,自己不抽。

四、有一颗好奇心,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早在1988年,周先生就学会了用打字机写作。过了百岁,年事已高,不再做专门的学问研究了,但周先生对经济学、语言学新的东西,还是感兴趣。周先生还坚持看《参考消息》,看朋友从英国和香港寄来的英文书刊。百岁以后,周先生还著述不断,每月写一篇有深度的文章。读书和写作可以让一个人的大脑兴奋,减缓衰老。

周有光曾在《周有光百岁口述》一书中总结自己的长寿秘诀:“首先,生活要有规律,规律要科学化;第二,要有涵养,不要让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要能够‘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据媒体报道,周有光的亲属毛晓园近期透露了老人的身体状况,“他现在脸色也红润起来了,身体也胖起来了,特别神奇的是他的头上长了好多黑头发出来,所有人都觉得这是返老还童,没有人不惊叹110岁老人生命力的顽强。”

“不养生”才是最好的养生

“心得,就是人不要讲养生”,谈及养生心得时,87岁的老戏骨蓝天野认为,人不能每天老琢磨自己身体,越琢磨越坏,别太计较,别太在意,或者说顺其自然,别超负荷,还应该有一点锻炼。即使睡眠不好也不要把它当成负担,少去负担纠结这些东西,“科学要讲,但是不要整天嘀咕自己的身体状况。”

“不养生”是年过八十王蒙的养生之道。他的“不养生”其实并不是真的不养生,不过是主张自然、自由、轻松地生活,反对因“养生”而把人的生活弄得紧张、呆板、忙碌、谨小慎微;主张人的生活应该自然、自由、放松一点,不要过于做作、“雕凿”。王蒙曾刻过一枚闲章,书曰:“无为而治、逍遥、不设防”,这是对“不养生”三字的注释。

画坛“鬼才”年过九十的画坛鬼才黄永玉笑看“养生”,他曾幽默回应,“抽烟、晚睡、不运动、不吃水果,主要是不考虑养生问题。”黄永玉不避讳谈论生死,“我常和朋友们说,我死的时候可得闹清楚我是不是真的死了,记得挠痒或者拿针戳我一下,否则等到送电炉一烧就来不及了。”

其实,周老的养生之道也可以归结为“不养生”,就是要顺其自然,生活简单,吃得简单,心胸开阔。很多老人谈养生,谈长寿,看起来好像各有各的妙招,其实仔细看看,就可以把长寿老人的“秘诀”归纳为简单的几个字:饮食清淡,心境平和,勤于思考,动静结合。(编辑/黄小龙)

北京医生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