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合肥“老年痴呆”患者正逐年增加 治与不治不一样

 aj6688 2017-09-24

  你是否发现,家中的老人不知何时再也记不起回家的路?或是像个幼儿一样,偷偷抓把生米放进鱼缸喂鱼?如果出现这样的症状,那么他有可能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人们俗称的“老年性痴呆”。9月21日是第24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据合肥四院老年心理科专家介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正逐年增多,这些病人前来就诊时,病情已发展到比较严重的地步了。

  患病老人逐年增多就诊时病情已比较严重

  78岁的陈大爷最近因为晚上吵闹、不睡觉、乱翻东西等异常行为被家人送医看病,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据家人回忆,陈大爷的“不正常”其实从两三年前就开始了,最初只是“忘性大”。刚做的事转身就忘了,反而是一二十年前的事情记得很清楚。据了解,像这样前来就诊的病人还有不少。

  孔晓明是合肥四院老年心理科主任,他每周出诊老年心理门诊2次,每周接诊约60名患者,其中,有1/3是认知障碍。“认知障碍中的一大半都是阿尔茨海默病。” 孔晓明有个明显的感受,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正逐年增多,从其科室诊断的结果来看,每年增加约20%。

  孔晓明认为,人数的增加与城市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龄人口逐渐扩大不无关系。不容忽视的是,这些病人前来就诊时,疾病通常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地步。孔晓明说,如今,全球每7秒钟就有1人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而每4个患者中就有1个中国人。

  词不达意、不停走动等

  据介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有比较明显的特征,往往词不达意,比如他说“狗”,也许是指所有与狗一样在地上跑的动物;问他今天几号,他也许会说“天很蓝”。和他说话时,患者会走神,有时不回答或拒绝回答问题,有时会反复提问,比如“现在几点?”

  除了语言特征外,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也有一些行为特征。有的患者会不停走动,有的患者会收集废物并不让人碰,还有的患者会莫名其妙地哭泣,或者重复做某件事。

  合肥四院老年心理科主任医师张许来说,现实生活中,部分家庭存有“治与不治都一样”的错误观念,事实上,治与不治不一样,早治晚治也不一样。虽然目前还没有特效药能够完全治愈阿尔茨海默症,但是不论轻度认知损害阶段、轻度痴呆,还是中度痴呆,改善认知损害,均可以延缓甚至阻断老年性痴呆的发生。

  看护者要学会理解 并成为他们信赖的人

  很多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家属抱怨,和患者交流起来非常困难。对此,张许来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首先成为他们信任依赖的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常常很难理解别人和被人理解,常会制造一些麻烦或让人苦恼,但请记住这是由于疾病所致,并不是故意的,看护者应该学会面对和处理这些情况,以免问题越变越糟糕。

  看护者需增进交流技巧。患者常常存在理解困难,但他们对他人说话的语气非常敏感,激动的语气会令患者感到不安,而平和的语气则让他觉得安心。因而,要尽可能保持说话时心平气和。有时患者可能不愿意做一件事,如刷牙洗脸。心平气和地告诉他你的要求,而不要以发问的方式,这样可以避免争吵。比如你可试着说“该刷牙洗脸了,这是你的牙刷和毛巾”,而不要说“你要刷牙洗脸吗”。

  当患者听不懂时,最好能多多提示患者,减少患者的挫折感,而不是假装你听懂了。要有耐心,利用肢体语言协助适时安慰、鼓励、表扬,患者做错的时候,不要与他争论,不要武断地纠正他,应该耐心地劝导,或者顺着他的意思。

  “其实技巧不及耐心重要,平常多在他身边,多一点时间和他做锻炼,他都会很开心。同时了解他的生活起居,知道他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再看他的异常表现就知道原因了。一般来说,看护者与患者长期接触所建立的信赖关系,也是和患者流畅交流的必要条件。”张许来说。

  ■提醒

  阿尔茨海默患者外出

  应随身携带联络卡片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

  该病多见于70岁以上(男性平均73岁,女性平均75岁)老人,少数病人在躯体疾病、骨折或精神受到刺激后症状迅速明朗化。女性较男性多(女∶男为3∶1),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的逐渐下降。

  此外,医学研究表明,缺乏锻炼、抽烟、高血压、糖尿病、抑郁症都与阿尔茨海默病有关。老人要控制好自己的血压、戒烟戒酒,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保持精神活跃和心态年轻,养养花草、打打太极拳、散散步、跳跳广场舞等。也可玩一些诸如下棋、打扑克、拼图、连连看等益智类游戏,起到放松大脑、提高脑力的作用。

  特别要强调的是,那些家里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家人须在他们的衣服里放一张联络卡片,上面要写清患者的姓名、病情以及家属的联络方式,一旦走失,这些信息就可以帮助他们尽快找到家人。

  晨报记者 陈家静

  通讯员 朱世玲

  (责任编辑:沈秀田)

爱上安徽,从这里开始!微信扫描关注,安徽大新闻、有趣事、身边事,全知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