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里西江月如钩

 森林的早上 2017-09-24

这次贵州写生,重点在西江。提起西江,脑海里首先浮现出李白“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的千古名句,继之则是那首著名的词牌《西江月》,似乎西江和那“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的月亮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谈到西江就一定会想到这样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我也知道李白诗中的西江,不是我这次要去的西江千户苗寨,但这种念头在脑海里却是拂之不去,固执地要我到西江做一次诗意的寻梦之旅。

大巴车行驶在“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云贵高原上,这里属于黔东南,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说法,满目群山绵亘层峦叠嶂,深沟大壑壮丽非凡。我们一会儿在谷底河畔缓慢爬行,一会儿在上不见顶下不见底的半山腰盘旋,一会儿又钻进云遮雾罩四顾茫然的山巅。正是阴历三月下旬,油菜花纷纷谢了,道边山坳里成片的蔟簇白花开得正盛。当地同学说那是油桐花,这种花从三月底一直开到五月,到花谢的时候,随着阵阵清风,油桐林里飘落起雪白的花雨,宛若瑞雪天降,所以又有个浪漫的名字叫做“五月雪”。我就这样一路在目不暇接的美景和对五月雪的遐想里来到了西江,千户苗寨的美丽和诗意在我眼前徐徐展开。

寨门楼下的拦路酒,让远方的客人第一次见识了苗家古老的习俗,领略了苗家人的热情和真挚。

“自古苗人住高山”,西江苗寨四面高山环绕,片片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清澈的白水河宛如一条玉带穿寨而过,将苗寨一分为二,一座座饱经风霜的“风雨桥”横跨于河上,把两岸密密匝匝的吊脚楼连在一起。西江苗寨是全国最大的苗寨,计1250多户5600多人,有“千户苗寨”之称。半山上远远望去,依山傍水而建的吊脚楼层层叠叠,互相交错着攀援着从山根一直排到山顶;岁月浸渍的瓦片屋顶泛着灰黑色的光泽,在山间极有韵致地起起落落;连绵成片的木质板壁,在阳光照射下,折映出温暖的红色,蔚为壮观且富有画意,令人顿生向往之心。

寨门楼下,悠扬的芦笙早已响起,路中间一张方桌上面,摆着两排古朴的粗瓷土碗,两边几个长袍马褂的苗族男子提壶端杯,嘴里哼唱着向进门的客人挨个殷勤地敬酒,后面是一群盛装的苗族女子分列在道边上,随着芦笙的曲调缓缓起舞。苗族服饰花色品种多样,鲜艳夺目,尤其是女性的盛装,头戴做工精细的银花、银梳,别着簪银角,包银围布片,戴银耳环,项挂三、四只花纽式银项圈;还有的穿着古式盛装,大花便衣的衣角、衣肩、衣袖都缀着各式漂亮的银花片、黑绉裙,外系二十四条花带和大花围腰;手腕上戴三四只银手镯,全身银光闪闪,银花随着舞步颤动,有如清风摇花叮当作响,令人痴迷倾倒。

这就是传说中苗家迎接贵客的拦门酒了。

拦门酒是苗家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据说,在苗寨里,每逢节日或喜庆的日子,主人就在寨头或门口以唱迎客酒歌,劝客人喝拦路酒的特殊方式迎接亲戚朋友或远方的客人,以表达诚挚和敬意。拦路酒少的摆三五道,最多的达到十二道,每道要喝两土碗,表示福寿双全的意思。其中最后一道设在主人家门口,在门口桌上摆一对牛角杯或用两棵竹子连枝叶搭成拱门,牛角分别用粗线吊挂在竹枝上,牛角上各栓上一条毛巾,寨上或主家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站在旁边,恭候客人到来,当客人进门时,主人先放炮,姑娘们或穿着古装的寨老双手捧着盛满酒的牛角杯向客人敬酒后,才请进家门。如果客人量大一饮而尽,牛角上的毛巾就作为奖品送给客人。一路从土碗喝到大牛角杯,任你是海量也会犯怵的。好在好客的主人绝不强人所难,只要你双手不碰到牛角杯,背在身后,弯腰探身少饮即可过关了。

我的酒量很浅,属于不善饮的,听着悠扬芦笙曲,看着芦笙舞,还没有喝就已经有了三分醉意。敬酒的是一个老人,清瘦的面容,慈祥的笑容,让人有种回家的亲切感。我背过手,一扬脖子就干下了第一碗,旁边捧壶的人立刻就给满上了,我又是一饮而尽。苗家的酒有两种,一种是米酒,甘甜顺口,但是有后劲;一种叫做“biang当”酒,是一种勾兑酒,度数很高。这次喝的是米酒,甘甜清凉,沁人心脾。

我醉了,醉倒在这苗乡的热情里。从这朴素原始的仪式中,我似乎找到了一种久违的东西,这种东西正随着现代化的进程离我们越来越远,在纷繁浮躁的现代潮流中显得弥足珍贵。一段时期以来,我们迷失在西风东渐的浪潮里,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赖以自豪的古朴民风、传统礼仪日渐消失,我们拼命想抛弃那些老祖宗流传了几千年的东西,似乎那些东西都是腐朽的,阻滞了我们迈向现代生活的步伐。可是,那曾经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家园啊!那是我们不懂事的时候拼命想离开,明白过来拼命想回去却再也回不去的精神家园啊!

西江,还固守在这个家园里。

丰盛的长桌宴,美丽的苗家女,动听的劝酒歌,组成了一席苗家视觉的盛宴,听觉的盛宴,大快朵颐的盛宴,让人陶然忘归。

西江苗寨人的好客,在吃饭的时候表现得更加充分。顺着吊脚楼之间平平仄仄的石板路,我们来到半山腰一户苗家。迎面两个盛装的苗家妹子站在门口迎候着,照例是唱歌、拦门酒,在客人喝酒完毕,边唱边给客人脖子上挂一个用红毛线拴着的红色鸡蛋,随后就请客人入席。

楼上早就摆好了长桌长凳,长桌上摆满了令人垂涎欲滴的苗家美食,令人终生难忘的长桌宴开始了。苗家的菜以酸、辣口味为主,酸菜、糟辣子、腌鱼、腊肉、腌笋子、腌蕨菜令人胃口大开。苗家人爱吃酸,一年四季都吃酸,当地俗语说“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单是酸味的食品就有酸汤鱼、酸猪肉、酸鸟肉、酸黄瓜、酸豆角、酸辣椒等一大堆,大家围坐在长桌边,一边品尝着苗家的美味佳肴,一边谈笑,其乐融融。这些菜里,我最喜欢的是酸汤鱼,鱼肉鲜嫩,汤色清亮,风味绝佳。我在京城也吃过酸汤鱼,却没有这样锐利、鲜美的口感,主人家介绍说:酸汤鱼味道的好坏,关键在酸汤。做酸汤,是每个苗族女子出嫁前必须学会的技能,这是苗家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苗家人将上好的糯米磨成粉,搀在特别洁净的清水里,煮到滚沸,装坛静置五天便成了。好的酸汤,色泽晶亮如水,放几年都不坏。最有趣的是,酸汤还是苗族的居家良药,但凡蚊虫叮咬,用酸汤一敷就好。想着历经千年流传的神奇酸汤,品尝着味道独特的酸汤鱼,我一时竟有些忘情了。

酒至半酣,两个漂亮的苗家妹子进来了,一人拿壶一人捧杯,挨个向客人敬酒,边敬酒边唱敬酒歌:“阿表妹,来敬酒,阿表哥,来喝酒;你想喝,也得喝,不想喝,也得喝”,苗家妹子天生的好嗓子,歌声甜美悠扬,把一首诙谐幽默的劝酒歌演绎得动人心弦。客人喝完酒,苗家妹子用客人的筷子夹一片腊肉喂给客人吃,当客人伸嘴接的时候,筷子迅速躲开,如此几次逗弄腊肉才能吃到嘴里,逗得周围的客人开怀大笑。醇香的米酒,美妙的劝酒歌,独特的苗寨风情,让人如痴如醉,陶然忘归了!

西江的美俯拾皆是,正如余秋雨说的:西江用美丽回答一切。

在西江写生,美丽触目皆是。漫步街头,错错落落高高低低的吊脚楼,就是一幅幅天然的图画,平静清澈的白水河蜿蜒曲折,一座座静穆而精巧的风雨桥,平淡地诉说着西江的往事。尤其是早晨,初升的朝阳照耀着西江,袅袅的炊烟,淡淡的薄雾,萦绕在村寨、梯田上空,枫香树、杉树和青松围绕的西江苗寨宛如一幅韵味十足的水墨画卷。

擦肩而过的苗家妹子,即使不着盛装,服饰也艳丽得叫人眼花缭乱,绣边大襟衣配上绣花长裙,大红大绿映衬在黑底上卓然不俗,有一种无声的喧哗。岁数稍微大一点的,衣服装饰相对简单一些,但油亮的发髻上,无一例外都簪着一朵大红花,仿佛喜气洋洋的新娘一般。那些来旅游的漂亮姑娘,也一定要租几套美丽的苗族盛装,在白水河畔,风雨桥头,吊脚楼上,留下他们美丽的倩影,这也成了西江一道独特的风景。

临街的店铺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那些装潢一新的店铺,都保持着古朴的本色。卖糍粑的大姐头上簪着一朵大花,挽着袖子。抡着木锤在木制的槽子里现打现卖,颇有些舞台表演的身段。小店里挂满了当地的手工艺品,银首饰、苗绣、蜡染、木雕、土纸、土布,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苗族银饰堪称中国民族文化一绝,苗家自古善制银器,苗家女子必然佩有银饰——银簪、银梳、银桐花、银花牌、银花鬓夹、银耳环、银项圈、银手镯、银披肩、银戒指,种种银饰多达六十多种。一套完整的苗族银饰,需纯银四至五斤呢。据说即使在最僻远的山区,苗家女子出嫁时都能戴一套银饰,这种美丽而纯洁的形象,是所有苗家女子在这个世间活着时最向往的梦。苗族银匠众多,银饰制作巧夺天工,那些陈列在橱窗柜台里的精美银饰,曾经装饰了多少青春少女美丽的梦啊!

风雨桥、吊脚楼、美人靠,这些有着诗意名字的建筑形式,记录了多少美好的往事。

到西江来写生,风雨桥是必画的。西江的风雨桥有好多座,都跨白水河而建,有廊有亭,既可行人往来又可以躲风避雨。这些结构严谨造型独特极富民族气质的古建筑,兴起于遥远的汉代,整座建筑不用任何铁件,选用质地耐力上等的杉木卯榫衔接,工艺复杂,装饰考究,廊顶上竖起几个多重檐的亭阁式宝顶,桥、廊、楼融为一体,既实用又美观。据说苗家最热闹的长桌宴,就摆在风雨桥上。长凳长桌一字摆开,饭菜一碗碗摆放齐整,点上照明驱蚊的蜡烛,在悠扬的芦笙声和甜美的劝酒歌声中,热烈、喜庆、祥和、欢乐的长桌宴开始了,脚下是潺潺的流水,桥上是歌舞美酒,苗家的节日啊,想想都让人陶醉。

西江的吊脚楼也特别入画,它们都建于倾斜度较大的山坡上,层层叠叠顺山势而建,连绵成片,房前屋后有青松翠竹环绕。吊脚楼多为三层,基座以青石、卵石垒砌,一层存放农具,养牲畜、储肥,二层住人,设有堂屋、灶房、卧室、客房。堂屋中央摆着一张木制花边长桌,为迎客宴席之用。木楼前面左右板壁上雕刻各种花鸟图案,门窗用小木条装成花边图案。三层为粮仓。这种房屋具有民族独特的工艺和风格,既美观大方,又舒适清爽。这些房屋全以榫头衔接,可历百年风雨不倾斜,据说盖这些吊脚楼是没有图纸的,全凭一把尺子,一根墨线,一把锉子,一把斧头来完成,造型结构全在师傅的脑子里。我们住的客栈就是这样的吊脚楼,名字叫“白水河畔”,站在窗前,就可以看到滔滔的白水河和第一座风雨桥,晚上躺在柔软的床铺上,枕着哗哗的水声入眠,别有一种恬静安逸的味道在里面。

堂屋前有曲形木条栏杆的木凳,就是传说中的美人靠。美人靠是苗家姑娘的开放式绣花房,姑娘们多在此挑花刺绣。苗族的姑娘个个都会刺绣,有谚语说“姑娘不绣花,找不到婆家。”苗族青年人在恋爱婚姻中,常用绣花的鞋垫、花带、荷包、背袋等等作为勤劳、智慧、富有象征,和爱慕、思恋、忠诚的信物。苗族女子结婚的时候,要将从小在先辈指导下精心制作的结婚服装统统穿出来,他们认为越多越勤劳,越勤劳越富有,越富有越美丽。服装数量的多少,制作工艺的优劣,成为衡量新娘智商的重要尺度。姑娘们常爱坐在宽敞明亮的美人靠上做针线,织花边。三三两两,梳着唐宋时代发型、头戴耀眼饰物的苗族村姑,哼着小调,坐在美人靠上绣花,是苗岭山区的特有景致。

其实,美人靠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功能,那就是苗族妇女的开放式梳妆台,从美人靠两端的檐柱上挂着的镜子、梳子就可以看出来。据说苗家的姑娘长成了,每天清晨都要在美人靠上梳妆。淡淡的晨曦中,美丽的苗家女睡眼惺忪,带着晨起的妩媚和淡淡的心事,在美人靠上慵懒地梳妆。那些从楼下经过的青年后生,放慢了匆匆的脚步,不自觉地回头凝望——这是多美的一幅风情画卷啊!

听当地老人说,西江苗寨有600多年历史了。600多年前,西江苗寨的开山始祖寅公和卯公欣赏这里迷人的景色,认定西江这个地方适宜繁衍生息,就拖儿带女迁徙到这里,在这里建屋开田住了下来。这个影响后来600多年的决定,也诞生了一个村寨的生命,几百年来,苗家亘古流传的精神悄无声息地萦绕在这青山绿水之间,将这奇迹般的吊脚楼与周围的一切血脉相连,而赋予这一切血脉和灵魂的,就是苗家对远古家园永远的追怀和依恋。六百多年,一千多户人家的生命历程和生活历史,为这醉人的风景增添了历史的厚重和生命的意义。

傍晚的时候,一天的喧嚣和繁华即将谢幕,暮色开始笼罩西江,有人在白水河边的吊脚楼上吹芦笙。这时候,西江的美丽不能用眼睛来看了,只能用耳朵来感受。我不知道吹的是什么曲子,只感觉古朴悠扬,委婉动人,时而深沉雄浑,时而明快洪亮,像在诉说一段古老的往事。扶着美人靠的柱子极目远眺,西江渐渐隐没在越来越浓重的暮色里……

你可以思考也可以发呆,你可以做梦也可以清醒,更可以无所事事,你所做的一切,西江似乎都可以包容。

正赶上阴历的三月底,我们在西江画了整整一周,也没有见到臆想中的月亮。

入夜之后,整个西江苗寨被一团浓得化不开的黑暗笼罩着,只有借助星星点点的灯火,才能勾勒出苗寨大体的轮廓。尽管路边小店灯火通明,但对于整个沉稳静穆的苗寨来说,那只是从眯缝的惺忪睡眼里闪露出来的余光罢了,西江要沉沉地睡去了,六百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习惯,不是能随便改变的。

西江的夜晚是宁静的,是那种只有在很深很深的梦里才寻得到的,达于极致的宁静,坐在吊脚楼上,你能听到山顶松风的低语,能听到白水河轻声的倾诉,能听到草丛中虫子们快乐的呼唤,能听到遥远吊脚楼上飘渺的芦笙,能听到来自远古的呼啸和自己心灵的颤动。它远离尘嚣,纯净朴实,让人百虑皆消回归到更加自由自在的境界。在这样的夜晚,你可以思考也可以发呆,你可以做梦也可以清醒,更可以无所事事,你所做的一切,西江似乎都可以包容。

在离开西江的前夜,我睡得很晚,我们几个去那个叫酒坝子的地方喝酒喝到凌晨一点。世界上最美的风景总是在路上,西江再美,我也只能是个过客,我想在临走前再认认真真把西江看一遍。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到了西江的月亮,弦月如钩,冷冷的清辉洒在千户苗寨,古老的风雨桥、吊脚楼,幻化出一个亦真亦幻的全新世界来……

2012年5月25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