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楚国人为什么会那么害怕孔子?

 云中公子 2017-09-24
孔子从离开鲁国之后,就开始周游列国,找官做。

    当然,他不是那种粗鄙的官迷,他是因为只有做官才能施展他的才华,实现他的理想。

    然而孔子的理想是什么呢?只说什么治国平天下,这太虚,他实际上就是想推行他的仁和礼。

    这也即是,爱别人,博爱,却又要同时以礼造成阶级,规范等级的意思。

    仁而又礼,博爱,却又不能平等,这是孔子的第一大矛盾,只不过,这并不能磨灭孔子思想上的光辉,和他超越时代的意义。他的时代本就是等级社会,他自需要用礼去加以规范,形成秩序,在这个基础上去推行他的仁。

    但是这对于各国上层已经是一个大问题。因为那些人本就是挂着羊头卖狗肉的,只取所需才是正宗套路。他们是既需要等级,又想超越等级,只想约束别人,不想约束自己。偏偏这时代礼崩乐毁,下层的人也在积极上位,于是孔子这就有点两下不讨好了。

    刚刚把鲁国治理得颇有起色的孔子,很快就在鲁国待不下去,正有这个原因。人家国君和权臣,是好美女、宝马的,这里面还有利益之争,所以孔子在那里就相当碍事。

    如果说,孔子还是太正名,太重礼,一点也不苟且的,那他的问题就更大。

    孔子做丧家犬,奔波之际,曾三到卫国,第三次,卫国形势大好,卫出公也确有重用他的意思,于是子路当时就曾问他,这次如果国君请你出来做事的话,你打算怎么做呢?

    孔子立刻回答,当然是正名了。





    娘哎,你一路上处处做丧家犬,还不都因为这礼,这正名?你老人家为什么就不能现实点呢?孔子待弟子一向很平等,所以子路也不客气,当即批评他道,你还要这么干啊?真是个迂夫子!

    正名大事不容轻侮,孔子这一次却训斥了子路,你小子说啥呢?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事不顺,事不顺礼乐就恢复不了,礼乐恢复不了刑罚就一定乱,刑罚乱百姓就一定不能安居乐业;一个杯子如果不是方的,你非要说它是方酒杯、方酒杯,这能行吗?你觉得这是小事吗?

    孔子一发火,子路当然就不敢再说话了。

    何况这事听起来也确实是这样的啊!

    然而,这世上是不是理对就事对呢?如果真是这样,那世上的事就好办多了。

    春秋,却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变革之中,旧的明知维护不下去,还拼命要维护,新的一直想变,却又远远还未形成统一的法则,如此,一个既想恢复周礼,又想有所革新的孔子,自然又两方面的人都难拥护。

    而这如果再加上权力之争,大家都怕孔子太能耐,太冒头,得了势去,大家当然就更容不得他了。

    大家其实每次请出孔子来,不过都是想借他这块招牌争夺权力,度过难关而已,否则就理都不想理;这也就是说,孔子本身只不过是一个权力工具而已,所以孔子在楚国,就曾遇到这样一种情况。





    孔子在陈国住了三年之后,陈国又乱,这时候楚国恰好要请孔子,孔子又看楚昭王颇为开明,于是欣然动身。

    孔子在去楚国的路上曾经遭难,这不须说了,他却是在公元前489年,63岁的时候,到达楚国负函的。

    负函的长官叶公绝不好龙,他对孔子很好,所以当他把最好的消息报给楚昭王之后,当时正在病中的楚昭王立刻决定,孔子来了,马上封给他七百社。

    那时一社二十五户,这也就是说,孔子到楚国,一下子就是万户侯了,这待遇可真不错。

    可是谁知道,楚昭王的这一决定却把楚国贵族都吓坏了,他们立刻都纷纷跑来劝阻。

    孔子虽然文武双全,但到底不是洪水猛兽,是来做事的,那么楚国人为什么会害怕他,怕得要死呢?这只需要看看楚昭王的哥哥,楚国令君子西的一番话就可以知道。

    子西跑来首先问楚昭王,大王,你觉得你的外交部里有谁能跟子贡比吗?

    楚昭王摇头,没有。

    子西再问,那么,你觉得手下的将帅们有谁能比得上子路吗?

    楚昭王又摇头,没有。

    子西又问,那么大王的官吏中,有比得上宰我的吗?

    楚昭王觉得脖子都要摇断了,说没有没有没有。

    都没有啊,好,那么子西这下就有话说了:





    大王,咱读读历史吧。当年周文王、周武王,都是靠弹丸之地干出大事的,当年我们楚国的封地,最多也不过五十社,可是我们现在也做大了,如此,你怎么可以给孔子那么大的封地呢?孔子名满天下,本身了不得,他的三千弟子,也个个都是降龙伏虎之辈,而孔子偏偏还是最崇敬周公,想像他一样做一番大事业的,大王你想,你这样一来,岂不是给了孔子一块根据地,岂不是不想咱楚国的子孙再有什么安稳日子过吗?

    原来,孔子甚可能野心勃勃,是想找一块地盘逐鹿天下的,这事的确很吓人,于是楚昭王赶紧就打消了念头。

    子西可不会说孔子一来,我怎么办?贵族们可不会说,孔子带了他那些了不得的弟子们来,我们怎么办?但是孔子却就因此,在楚国又不行了。

    他当然是到哪也不行,所以他流浪了十四年之后就幡然醒悟,回到鲁国重操旧业,继续教学去也。

    这要说的高大上点,当然就是教育事业。这一点,说他天下第一,那可不是吹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