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争雄,东吴为什么就没有媲美魏蜀的五虎上将?原因很简单

 昵称21399464 2017-09-24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一部《三国演义》让我们对三国这段历史,格外的关注,以及让这个时候的武将都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比如那些家喻户晓的蜀汉五虎上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曹魏的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等,个个都是名垂千古的存在。然而,很奇怪,明明是三国争雄,为什么东吴就没有媲美魏蜀的五虎上将?

五虎上将,虽然不是正史上给予的称号,一般以小说、曲本等形式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但是也是一个比较有象征意义的排位,客观反映了国家的强弱。作为三国之一的东吴,综合实力还要比蜀汉强,而且其人才的优越性,都有高于蜀汉和曹魏,立国初期,猛将也如云,比如《三国志》记载::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等十二人列为一传:“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

虽然人数要超过曹魏和蜀汉,却知名度远远低于曹魏和蜀汉。为何《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不给东吴五虎大将这样的名头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

第一:东吴军制性质决定

东吴的兵制比较杂乱,其军队特点,如《历代兵制》所说:“吴多舟师,营校略异于汉。”东吴立国江南,北有长江天险,东南有东海、南海,内陆多湖泊水泽,多水域的自然条件,尤其是丰富的物产和发达的经济,决定其水军强于魏、蜀,以致数次以舟师挫败来进攻的曹魏大军。

而五虎将,却是在陆战中形成的,海战几无成例。《鸿蒙·纷飞录》中出场,说的是是战国末年烨国的五虎将,小说《说唐》中瓦岗起义军分别有前期五虎将和后期五虎将,《水浒传》里则有马军五虎将等等,都是在陆战之战,勇猛无敌的存在,相比之下,与东吴水军有着一定性质的冲突,这或许也是陈寿与罗贯中不给五虎将的一个原因。

第二:东吴缺乏能够正面匹敌曹魏蜀汉人物。

说实话,东吴的武将确实不少,但是真要与曹魏和蜀汉的五虎级别的大将正面对抗,却是实在难以匹敌。孙策和太史慈都属于一流猛将,可惜死的早,战绩不显,威望不够;而接下来的程普、韩当、甘宁、潘璋、丁奉等也都很能打,但是,若跟关羽、张飞等“万人敌”比较,那是没法比,跟赵云、马超、黄忠也不是一个级别。

而曹魏的张辽,镇守合肥多年,几乎成为东吴诸将心中一道无法消除的魔咒,威震逍遥津,小儿止啼,基本是东吴各大武将的共识了,曹魏的五子良将,哪个不是陆战中顶级的大将,东吴的猛将,正面匹敌,估计很吃力。

第三:东吴的设定就是制衡的配角

先不说《三国志》,关于东吴的记载,是远少于曹魏和蜀汉的,记载不是很详细。

再说《三国演义》,罗贯中对东吴的描述也非常的缺乏存在感,英雄事迹记载甚少,主要以“配角”的视角在阐述,在曹魏和蜀汉两国之间,一直处于制衡的存在。

赤壁之战,是孙刘两家眉来眼去;关羽走麦城,是曹孙两家勾勾搭搭;夷陵之战,老孙家又被曹家给利用了一回;后来诸葛亮多次出祁山,利用孙权在南线攻击合肥,让曹家陷入两面作战的境地。三国时期的故事,主要还是曹魏和蜀汉的之争,东吴谋臣智士全部弱化了。

东吴既然是配角,自然就没必要存在什么五虎上将的需要,这不是抢夺曹魏和蜀汉的威风吗,连东吴的四大都督,都弱化了,甚至过早去世了,更家没有啥好说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