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交易者之路-时区交易法(第一章 第二节)

 ly88 2017-09-24

交易的拼图游戏



任何一种被大众普遍接受的事物,其初衷都是好的,但实际却可能会出现事与愿违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金融交易市场究竟给参与者带来些什么?这是大多数参与者都会去思考的问题。











许多人觉得交易是一种赌博游戏,对许多人来说,它的确是赌博,但仍有许多专业的交易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在进行着这种“钱”的游戏,只不过他们已经学会了如何把赌博的成份从交易中剥离出去,让交易成为他们的一项职业技能。


交易的游戏不同于借助道具来进行赌博的游戏,不仅需要有经济头脑,还需要具备很强的逻辑思维判断力,除此之外,交易与道具类的赌博游戏在玩法上也有很大的区别:


(1)交易不需要任何游戏道具来决定输赢,在价格波动的过程中,参与者可以随时增加或减少投注,随时撤出,输赢的结果可以由参与者自己来决定。道具类的赌博则是下注等道具的结果,参与者中途无法改变下注额,也无法撤出。


(2)虽然交易和多数道具类的赌博游戏都是依据统计概率做决策,但二者有本质上的区别:交易依据大概率决定是否参与游戏,失败交易的损失大小取决如何处理小概率发生的亏损,是大概率中的小概率在起决定性的作用;多数道具类的赌博则取决于小概率中的大概率是否会发生,越是小的概率,输赢越大。


(3)交易是80%的策略加上20%的技巧,完全是人与人之间知识面、判断力和识别力的一种竞技,能否始终拿到一手“好牌”取决于交易者自身,并非运气。道具类的赌博则是依赖80%的运气拿到那副“大牌”,加上20%的技巧。


在参与交易这种游戏前,了解游戏的规则是首要的一件事,因为这些规则决定了如何界定输赢,及游戏的难易程度。


1

价格发现


金融交易市场由早期的现货贸易逐步演变发展而来,分散化的交易很难实现人在意识和行为上的统一,这给有组织的大规模生产和提供透明的价格参考带来不便。


人是一种由认知、思想、意识、经验、性格、本能、生存方式来决定其行为的生物,每个人对事物的客观认识未必与事物本身是对应的关系,看法和想法也并非都会一致,存在偏差,于是需要通过某种方式发现做某些事将来是否有利可图的,好以此统一认识,建立一致的行动。


从价格对行为产生的影响来说,价格的上涨或下跌可以产生或消减购买和生产的行动欲望,同时,也能发现交易者实际愿意支付的价格。


2

资源优化


货币本身是一种等价交换的替代品,便于携带和存放,和实物都是一种生产资源。


经济和行业呈周期性波动,有上升期和衰退期。以某种方式生产的产能到达需求顶峰时,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利润的持续恶化,产能增加的速度会出现减缓,除非因新的生产方式出现更高利润的替代品,此时新一轮经济增长才会开始。在经济的运行过程中,总会有盲目扩大产能规模的生产者,而金融交易市场则会通过价格的变化,指引货币资源重新配置,逐步淘汰那些过剩的生产。


3

风险转移


金融交易市场之所以成为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的产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便于转移风险。


金融交易市场以集中在交易所进行交易的方式运行,交易所作为一种有组织、规范化的统一市场,交易的标的物直接或间接(金融衍生品)与实物资产相对应。因交易所可以集中大量的买家和卖家,当供求关系引起价格发生变化时,便于参与者及时兑现成货币。


当然,以怎样的方式转移风险是一个需要花心思去研究的课题。其中,期现对冲是一种相对简单的方式。以期货交易市场的套期保值为例,在合适的期货价格上做与现货交易规模相当、方向相反的交易,当实物贸易需要交付前,无论现货价格出现怎样的变动,在期货交易上的盈亏可最大限度的抵消现货价格上的不利变化。


表面看在期货交易上产生了盈亏,实际是那些无市场预期的企业以原本可以获得的现货利润补贴有市场预期的企业,这种货币资源的流动在上下游企业间是双向的。


4

交易制度


任何游戏,玩法的规则已经决定了游戏的难易程度和结果。


扑克牌是一种玩法相对比较多的游戏,每一种玩法都会有相应的规则。扑克牌的玩法里桥牌是一种比较有意思的玩法,出牌的规则类似于升级,与升级玩法不同的是叫牌的方式和输赢的规则,通过叫牌与联手的对家互通牌力的大小和约定所要获得的具体墩数,主打方在完成了约定后方为获胜,桥牌输赢全在如何巧妙的通过叫牌来互通牌力的大小。


作为交易者,在决定是否参与交易前,首先要全面了解游戏的玩法和输赢的规则,除了已经明确的,是否还存在一些没有明确的。


5

零和博弈


“零和”概念源于博弈理论,“零和博弈”之所以广受关注,主要因为人们发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存在与“零和游戏”类似的局面。


这种理论认为,世界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财富、资源、机遇都是有限的,个别人、个别地区和个别国家财富的增加必然意味着对其他人、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掠夺,世界是一个由进化论主宰的弱肉强食的世界。当然,博弈论也不否认通过有效的合作,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可以出现的。


“零和”博弈的理论现象只存在于封闭的系统里,事实是这种假定的完全封闭的系统并不存在。

从世界观的角度来看,人类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伴随着大量的有价事物的产生,也还未完全掌握整个宇宙的秘密和财富,如果以“零和博弈”的观点定义金融交易市场,无疑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说辞,金融交易市场也并非是一个脱离实体经济的封闭体,只是有自身的运行规则。支撑股票交易市场的是资本的投入和上市公司的利润回报,投入和产出是对等的;企业参与期货交易为的是期现保值,资本始终在上下游企业间双向流动。


金融交易市场从短期的价差交易来说,是一种“零和博弈”,从长期的社会资本效应来说,是一种有利的“正和”交易,投入的回报最终也会通过价格的长期表现和分红来体现。


6

流动性


是检验一个金融交易市场是否活跃的一个重要指标,衡量的标准包括:对即时交易响应的时间、交易的成本、执行大量交易时会不会引起价格大幅波动和出现价格断档。


流动性的真实性和实际的交易量受宏观经济、市场的参与主体、市场管理的架构、交易机制、开放程度、法律制度等状况的影响,其中最直接的影响来自市场的参与主体和交易机制是否健全,参与交易供应的主体方和兴趣方是否丰富,是否具备健全的杜绝虚假交易的相关制度。


7

规律性


规律性经济的核心是商品交易,每件商品能够生产出来是一系列生产和交易的结果,提供原材料的上游自然资源交易市场(大宗商品)、生产工具的市场、人力资源市场和金融资本交易市场。


可以说,是金融资本市场把这些实体生产部门有序的联系在了一起。无论是供求关系左右着交易的价格,还是价格左右着供需关系,金融市场始终会遵循着基本规律在运行,即使是在一个错误的轨道上,观察和找到这些规律也是交易者要去做的一件事。


8

对赌


是现代资本市场常见的一种交易手法,交易双方在对未来不确定的情况下,以约定的条件换取行使约定资产的权利。在金融交易市场也是一种常见的交易行为,通常只在市场主流资金、做市商、主流资金与参与者之间发生。


国际外汇交易市场即是以这种对赌的交易机制把一家家银行和外汇交易机构连在了一个无形的市场里。对赌机制的交易市场,系统性风险主要来自与市场参与大众对赌的一方(坐庄方),在发生不利情况时,是否能及时对冲不利的头寸,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支付赔偿。


利用资金优势与市场参与者进行纯粹对赌式的交易,由此引发的事件在金融交易市场上时有发生,但大多数价格操纵者皆以失败告终。纯粹对赌式的交易会遭遇各种投资力量的压力,要摆脱这种压力,价格往往会偏离实际的情况。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美国亨特兄弟操纵白银期货价格,完全脱离实际的价格最终被市场自我纠正,不仅使亨特兄弟破产,也给一大批跟风者造成了惨重的损失。


对赌与对冲的区别在,对冲是单一投资人通过双向等规模的交易锁定价格波动的风险,而对赌是赢家向输家索取资产支配权的一种交易。

任何一个金融交易市场都需要设立一道防止利用资金优势直接进行对赌式交易的防火墙,以对赌的方式索取输家资产最为直接的方式也就是利用资金优势操纵价格,操纵价格的行为不仅妨碍市场建立内在公平客观的价格波动机制,也会使市场变得与赌场没有多大的区别。


9

一种错误的想法-战胜自我、战胜市场


多数交易者都怀着强烈的自信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投身到这个充满诱惑的金融交易市场,为的是在得到丰厚收益的同时能证明自身的价值和实现人生的梦想。在从事这项活动时,都会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和交易有关的知识及技巧,谨记严格止损和顺势交易这两个生存的基本原则。


在清醒意识到控制自身情绪和不良交易习惯的重要性后,会努力知行合一。


似乎每个交易者都在重复着同一件事,把成功的希望寄予战胜自我、战胜市场,更有甚者试图通过非常规的途径去影响和左右市场的价格,沉浸在这种交易如战场的情景里,始终认为只要掌握了价格波动未来的趋势即可赢得胜利。殊不知,价格走势像手中的沙,越想抓了多点,反而越难抓住。


顺流而下可载舟,逆流而上易沉船。心存敬畏, 方能行有所止,心智开才是成功的开始。


实际,名利代表不了真正意义的成功,成功并非来自某项具体的成就,成功是一种心无牵挂的生活境界。交易只是一种职业技能,带来的是物质上的享受,并不能带给你生活的全部。


由赌徒转变成专业的交易者


人的大脑是一部极其复杂的信息处理器,除了要接收来自身体内的本能、情感和感觉,还要处理来自身体外部的信息,在经验、认识、思考单元的综合处理后,每个人都会建立一套自我意识的价值体系。


在美国,曾经有一家研究机构对监狱重刑犯做了一项调查研究,让人惊讶的是发现没有一个罪犯会对自己犯下的罪行有愧疚和自责感,反到是自我形象的膨胀。这些重刑犯不论是出于自身生存的本能,还是自我形象的需要,之所以做出出格的行为,他们的回答几乎让人惊讶的一致,因为别人的小恶,而自己如果不大恶,会显得无能。


由此而知,每个人的行为由自我意识的价值体系所主导,当迫切需要外部认可的时候,爆发出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如果外部力量一直不断地破坏这种自我意识的价值体系,结果会朝四个方向上发展。


四个

方向

1

以出格的行为进行反击;

2

重塑自我意识价值体系;

3

当真实的认同不存在,取而以虚假的自我形象来满足;

4

既然得不到认可,远离这种破坏,从别处获得。


在自我意识价值体系运行的过程中,已有的经验和认识会对大脑释放“应该是这样”和“使错误合理化”的主观意识,这也是一些交易者始终无法纠正错误交易行为的原因。无数次的破坏把交易者的自我意识价值体系变得无法被认同,转而需要的是更多的运气。交易即是赌博,也是催生在“应该是这样,却不是”和“使错误合理化”的情节中。


由赌徒转变成专业的交易者,唯有重塑对交易的认知,建立起具有价值认同的交易经验。


从人的生存本能和自我意识价值体系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人之初,性无善恶,出于生存和保持体力的需要,本应偷懒。任何事物的价值来自于认同,如果付出的价值和收获能够对等,何来纷争?善恶之争皆因无法认同和无理的索取而引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