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家乡美食-----曲沃

 时常为君子 2017-09-24

      


曲沃,位于山西省南部,为古时晋国的首都,历史上晋文公重耳便是以曲沃为中心,开创了“晋国天下莫强焉”、长达一个半世纪的辉煌霸业。

       
      
曲沃历史悠远,早在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历史积淀的厚重,文化底蕴的深厚使曲沃素有“地下博物馆”和“三晋文化源头”之称。


       了了几句,还是说说家乡曲沃的美食——回到曲沃后,几乎每隔两小时就会吃一次美食。

这是一拍拍(pai pai er)饺子,每个饺子都有满满的小折儿,非常好看。下面的所有美食,都是这些平凡、勤劳、心灵手巧的曲沃媳妇们做出来的,来尝尝吧!

河捞面:也叫饸饹面,多少年做梦都要吃到的美食。河捞面虽和西北饸饹一样,用饸饹床子压出来煮熟食用,但曲沃河捞面煮熟后捞出,还要在冷水中投洗两遍,然后用油拌匀后备用。吃的时候,把拌好的面条和菠菜(或者是韭菜)放到笊篱中,在沸开的汤中烫热烫熟后盛碗,浇上肉臊子,吃的时候撒上点辣椒面儿,淋上些许米醋。

火锅里盛的就是肉臊子,肉丁1CM长宽2MM厚,用曲沃黑酱炒制熬煮而成,香而不腻,味道醇厚。一碗河捞面4元。

油茶:用一半蒸熟的面粉,一半炒熟的面粉混合后熬煮而成,吃的时候碗里放了麻叶,煮熟的黄豆、青豆,芝麻盐,用大木勺舀上一勺油茶往上面一浇,一碗浓香四溢,滑中带脆,热气腾腾的油茶就上桌了。回到曲沃的第二天,八点喝了一碗,十点又喝了一碗,然后第三天早晨又去了......

张宝珍油茶馆:这是曲沃最具盛名的油茶馆了,早晨7点多就有人来此排队喝油茶了。一碗油茶2元,右图为麻叶。

这个老汉40年前就在兴隆街南口卖油茶,当年也是挑着这副担子起早贪黑。现在,兴隆街和东西街都扩建了,不允许沿街做买卖,所以他把摊子摆到了西关小巷口。当初,卖油茶的就只有两三家,所以喝过老汉的油茶。让我留恋的味道就是这种最古老的味道,我情不自禁的来了两回。谢谢你,老人家!

羊头菜:说实话不知道为什么现在都改叫羊汤了,在我的记忆里就只有羊头菜。羊头菜的做法是将羊骨架上火熬煮,使其全羊精华尽化汤中,后将羊头肉、羊血及羊杂碎全部煮至软嫩可口,最后再放上羊油炒辣椒面后即可售卖了。吃的时候,连汤带肉盛到碗中放入大量葱段,一碗汤似炼乳,红亮翠绿,香喷喷暖洋洋的羊头菜就上桌了,配上一个油酥火烧,初冬的早晨只此一碗就温暖一天。

吕宝安羊汤馆是现在曲沃县里最具盛名的羊汤馆。

现在饭馆里不仅干净卫生,而且也很有时代气息。一碗羊汤10元。



拨粉(bo fen):对于这种美食的赞叹无以复加,所以给了一个特写。记得小时发烧从县医院输液后出来,父亲问我想吃什么,我说:拨粉。拨粉是用红薯粉制成的凉粉,在鏊子里煎制,期间要放入栀子粉(现在都改用槐米粉了)。煎好的拨粉,金黄透亮,撒上捣好的蒜汁,香气扑鼻,让人欲罢不能。拨粉2元/碗。

凉粉:曲沃的凉粉与其他地方的凉粉制作略有不同,用盆做好的凉粉扣到案板上,然后用挠子(见下图)挠出面条状的凉粉,盛入碗中分别调以:黄芥末,蒜泥,醋,酱油,盐即可,味道酸辣醒脑,开胃败火。另外,黄芥末味道较绿芥末更加温和,爱吃芥末的人可以多放一些也无妨。凉粉2元/碗。

小图就是挠子,我这样叫它,实不知真正的名字是什么。

油酥饼:饼子在曲沃是最常见的早点主食,有圆饼子,三角的油酥饼子,还有枣泥馅儿或豆沙馅儿的饼子,右图就是枣泥馅的。饼子1元/个。


魏氏炒刀削面:这是一家现在曲沃最火的炒刀削面的饭馆,位置在兴隆街南口,不到中午十二点已经人头涌涌了,过了十二点就要等位了。老板魏大厨是我小学同学,不是夸我同学面炒的好,而是真好。这碗面,面滑味厚,酸中微辣,复合的酸味中混合了米醋的强烈和西红柿酱的柔和,使得酸味变得富有层次,微微的辣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佐菜有绿豆芽、洋葱头、鸡蛋和肉片,咸鲜可口、酸辣适度,怎能用“好吃”二字形容,但是又有什么词语可以表述?炒刀削面10元一大碗,大碗是大海碗。我要的是小碗,因为刚吃了拨粉和凉粉所以还让大厨给少盛了一些,但是还有那么多,太实在了。见上图


油糕:油糕是类似北京炸糕的一种小吃,不同的是油糕是用烫面制皮裹红糖为馅儿,炸好后圆圆滚滚,金黄灿灿,因为是烫面而不是糯米面吃的时候并不粘牙,反而略有些Q弹得感觉,好好吃。油糕1元/个。




托托:也可写做坨坨,是一种空心的月饼。用熟油和上白面,用白糖、红糖、芝麻、碎花生仁、核桃仁等拌成馅,在雕花的月饼模子里拓,磕出,然后在抹过油的热鏊烙,放入鏊下与火有适当距离的炉壁内烤而做成的月饼。托托分为甜咸两种,记得小时候有寿星老儿样子的甜托托,我非常喜欢总舍不得吃。托托无论甜咸1元/个。


五香牛肉:当初叫清真小车腊牛肉,在兴隆街东口总有一个独轮车,罩着一个大大的红色油布伞,车上覆着一个大案板,案板上有一块半立米见方拱顶形的牛肉“包”,老板每每从大肉包上片下几片,招呼路人过来尝尝,当年的生意就不错。我吃过的最早的肉夹馍,就是街上买一个饼子夹上二两牛肉,那简直了。

卷卷:这道小吃是正月二十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的一道主食,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接神、敬神、送神,神像通常是布质的,悬挂在神龛前,过完年要送神,在正月二十这一天,做完仪式把神像卷起来收藏以待来年。卷卷就是送神的意思,用煎饼卷上四样焯熟的菜,形成像席子卷起来筒子的样子,俗称卷卷。四样菜通常将用开水焯过的豆芽丝、胡萝卜丝、莲菜丝、粉条拌在一起,豆芽丝略多一些,占到大约三分之一,有些还加上油炸豆腐丝,再加点菠菜,调上蒜瓣、姜丝、米醋、咸盐,色味俱全。卷卷可现吃现卷,清爽可口,也可卷好后再在鏊子上煎热吃,做法是在鏊子上稍添点油,待油热,文火将卷卷煎至外表金黄油亮略脆,里面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吃起来满口香。

浆水(jue fu):浆水是一道春天的菜,春天麦地里绿油油的一片,不仅长了麦子还长了这道美味的原材料:荠菜(曲沃人叫它nian jin,现在叫地菜),荠菜采摘回家洗净后用面汤浸泡发酵,待其自然变酸就能食用了。记得小时候天还很冷,放学回家父亲把一碗凉凉的红色的浆水端给我,让我一口气喝掉说是下火,那一个酸,那一个凉,那一个爽。


高粱白:曲沃人就喝高粱白,那股酒香从儿时一直飘到今天,禁不住喝了一杯(三钱),回味悠长。

酥肉汤:曲沃人办红白事都会摆席,参加宴请叫吃摊(tan)子,喜庆筵席分十全(四盘六碗)、十二件(六盘六碗)、十三太保(十二件加海碗或攒盘)、十全戴帽(十全加攒盘),十五圆(七盘八碗)、六六席(六大碗六小碗、十三花碟、三趟小饭)、八八席(八大碗、八小碗、十七花碟,三趟小饭),重八(八碗八盘)等数种。宴席中通常就有这道菜酥肉,再有就是马莲肉,醪糟,甜米(应该叫这个名字,糯米蒸好摆上山楂糕条撒上白糖,小孩最爱吃)等等。

漤(lan)柿子:[漤柿子方法]
1,用50--60摄氏度的水浸泡,一天里换水两到三次.2天左右。
2,石灰水浸泡.2天左右。
3,把香蕉、苹果、鸭梨等水果与柿子混装密封的容器(如纸箱),约半天。
4,用白酒涂抹在柿子皮上。2--3小时即可。百度百科

ca 柿子:或者叫sha 柿子,只有冬天才卖,这两天找不到,而且网上也搜不到。

白霜降柿饼:在柿饼表面,通常覆盖一层薄厚均匀的白霜,那是果肉干燥时随水分蒸发而渗出的葡萄糖和果糖的凝结物,入药称柿霜。具有润肺止咳,生津利咽,止血之功效。常用于肺热燥咳,咽干喉痛,口舌生疮,吐血,咯血,消渴。



麻花:曲沃的麻花,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硬面和就,口味独特,有甜咸两种口味,状如双龙盘绕,色泽金黄油亮,味道酥香脆爽,是油茶的绝配。

澄沙糕:这次回曲沃并没有看见澄沙糕,白豌豆熟成制沙,豆香悠长回味无穷,柿饼清甜糯而不腻。

槐花gu luei:外地人有叫麦饭的,做法是:将洗净的槐花沥干水分加入二分之一的面粉拌匀,拌匀后放入笼屉中在槐花堆中用筷子扎几个出气孔,大火蒸十分钟蒸熟即可。  吃的时候可以炒着吃,也可以直接浇上蒜汁、醋、盐和香油即可。一碗花香四溢,清甜软糯的gu luei 大功告成。

面豆:炒好的面豆又硬又香,一旦吃起来就根本停不下来。图中面豆,已是批量制作有形而无神了。

煮饼:煮饼本是闻喜特产,但小时候最爱吃的点心就是煮饼了,当时曲沃糕点厂生产最多的糕点就是煮饼。

葫芦枣:小时曲沃盛产葫芦枣。葫芦枣也称猴头枣,由长红枣变异而来。鼠李科枣族的一种植物,果实为长倒卵形,果重10~15克,从果顶部与胴部连接处开始向下收缩变呈乳头状,既似倒挂的葫芦,又似小猴缩脖而坐,因此得名。果面光滑,果皮褐红色。鲜干果品质中等;9月中旬成熟。树体高大,树冠呈自然圆头形,发枝力中等,20年生大树高5米左右,冠径4~5米。嫁接后1~2年开始见果。生长强旺,耐瘠薄、丰产。百度百科

酒枣:也叫醉枣,小时候冬天偶尔可以吃到一种有着浓浓酒香味的枣子,让我至今想念,那就是酒枣。制作酒枣必须用完整没有伤痕的大枣,泡在高粱白里数日后即可食用,酒枣色泽亮丽,香甜可口,酒香绵长。


暖锅: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装暖锅子,暖锅最上面是切成薄片的五花肉和点缀用的海带丝、葱丝,下面每一层都有不同的惊喜,炸山药、炸莲菜、炸红薯、炸丸子、炸豆腐、粉条、白菜,兑上高汤用木炭将火锅烧开上桌,寓意着来年红红火火。外面白雪皑皑,屋里热气腾腾,一家其乐融融过大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