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宝发烧,选非口服的退烧药就更安全吗?

 泮溪别馆 2017-09-25

尖峰药师:李英

李英,北京儿童医院临床药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药学系,自研究生时期起投身临床药学工作,因喜爱孩子而选择儿童用药方向,毕业后工作亦与前期学习一脉相承。目前从事临床药学工作3年余,擅长儿内科常见疾病、小婴儿常见病及儿童血液肿瘤用药。秉承院训,愿持“公慈勤和”之心服务儿童患者,共享健康蓝天。



虽然我是一名临床药师,但更是一个新的不能再新的新手妈妈,我混迹于各种妈妈群,大家因为宝宝健康而汇集到一个群里,针对育儿中的各式问题,虽不能见面,却好像有说不完的话题。


往往,家里宝宝大了的宝妈就算资深了,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无偿的帮助群里的新手菜鸟妈妈。


我在群里基本不咋说话,只是看看,心里默默也在将这些问题分类。我发现,最多问到的是母乳喂养问题,其次是皮疹、腹泻,再次就是发烧、咳嗽、流鼻涕之类的感冒问题。


渐渐的感觉到这个群(200+)里的妈妈们涵盖的专业很广,有老师、律师、营养师等,但好像药师就我一个,所以但凡她们聊到药相关的话题,我反倒有点“油然而生”的责任感。


某次,我看到她们在聊小朋友发烧的事情,说怎么选择退烧药之类的问题。


一位妈妈说到,建议3月大宝宝使用退热栓,理由竟然是:比口服安全。我不禁疑惑:退烧药不口服就更安全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各年龄段可使用的常用退热药(见表1.



可见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和布洛芬滴剂是可安全用于小婴儿的可选退热药,但不同的制剂规格浓度不同,适宜年龄分段并不一样。


对乙酰氨基酚为例,各年龄段,甚至成年人都可以使用它来退热,但泰诺滴剂可用于婴幼儿,退热栓却仅适用于1岁以上小儿。



其次,我们再来了解下口服和肛塞两种给药途径的药物吸收。


口服药物:药物通过胃进入小肠,在小肠被吸收入血,发挥药理作用;


肛塞:又名直肠给药,是利用直肠周围丰富的动脉、静脉、淋巴丛,直肠粘膜具有很强的吸收功能。药物通过肠粘膜被吸收入血,再发挥药理作用。


无论哪种给药方式,药物均是要进入血液循环,并在体内被代谢、排泄等。所以,给药方式并不会改变药物的体内代谢发挥药效过程。


还是以对乙酰氨基酚为例,大家可能都知晓的,其用药最大不良反应是肝损害而肝损害的发生与对乙酰氨基酚的用量又是直接相关的,所以在使用时会限制24小时总量,以及强调给药间隔不短于4小时。


而不是通过其他给药方式,减少口服来达到哦~


最后,我还要再啰嗦一下,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根据体重和年龄计算正确的用量,用于婴幼儿退热是安全的,要注意的是服药后多饮水。


一则服用退热药后往往会出汗,多饮水来补充丢失的水分;

二则,退热药均从肾脏排泄,多饮水勤排尿可帮助药物排出体外。


希望这篇总结能够帮助同为菜鸟宝爸宝妈的你,了解宝宝退烧药的正确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