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当下的职场中,这种能力的力量越来越大

 资源分享大叔 2017-09-25

现在,忙碌于生活和工作,常常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生涩、冷硬。身外的粗犷时时唤醒内心的柔波,不免毫无知觉地就陷入记忆的花园。细思过往,点点滴滴都熔铸成了一段段故事。

当我翻开《故事思维》这本书,认真地读下去。我读出了一种欣慰、一种力量,读出了一位智者予以生活谜题的指点迷津。

联系现实世界,可能很少会有人认为它已然是个理想国。相反,人类不论国度、文化与种族,可能都在某种程度上深陷后工业化社会与信息化社会的“深渊”。在城市,人们生活、工作在钢筋水泥筑成的铁林中,在这里,时间不是清晨的鸟鸣,而是疾驰的地下铁与高效整洁的领带;在农村,茂密的植物遮住阳光,人声稀少,一座座散落的房屋显得生气全无。这就是当下的社会图景。

美国作者安妮特·西蒙斯在《故事思维》中,热情地讲述将故事思维运用于现代生活与工作中的理念。如她所讲,现代社会在经济引擎的强力助推下,为了追求速度与高效,不惜牺牲掉人性中某些重要的需要。在包括社会企业、政府部门、军事机构或者大学校园等所有组织中,都在大量使用图表、数据来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图表、数据这些工具的确是高效有力的武器,只是它们磨灭着人的热情、分裂着人的天性,无形中将人与人、组织与组织隔离开来。这是正在发生于你我身上的事情,这个时代就是这样。

在当下的职场中,这种能力的力量越来越大

人们经常感叹,现在的社会失掉了人情味。人情味是什么?它不单纯是生活节奏的缓慢、人们步调的悠闲与人人互通有无的关怀,还有历史文化熏陶下的人与社会,还有故事和生活传递的温情与慰藉。社会失去的正是我们失去的。

略微让人失望的是,德鲁克所说的知识型组织虽然联合装配成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但同时削弱了知识型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最为关键的是,压缩了对他们感情需要的供给。以往,我虽然明白这一点,却找不出出路。

安妮特是将故事思维引入社会商业体系的第一人。什么是故事思维呢?简单来讲,就是在商业组织中,通过讲故事这种方式去影响他人的思想与行为,进而使之更好地完成目标。我认为这是一种不错的办法,就像作者所说,故事更容易触动人的感情,而且是连接人的心灵的强力纽带。这是建立在人类自然天性基础之上的。

相比坚硬的图表、冷漠的数据与材料,故事的力量显然强大地多,它能引导人与人达成心灵的真正沟通,这种沟通不是命令、祈求,它是一种平等的协商、探讨与交换。这使我想起曾经的一位领导,他四十多岁,经历了岁月的长久磨练,充满智慧。每当下属产生问题,不论是身心上的还是工作上的,他都会进行适度的开导和启发。他常说一句话:是的!然后微笑着。他开导下属时没有命令,却仿佛是在进行一场忘年交之间的平等交流,他常常讲述自己过去的亲身经历和收获的教训。他坦荡地讲述着自己的奋斗、挫折、失败以及别人向他暗施的冷箭,他虽身处商场、也不断博弈厮杀,但我们看到的是他的儒雅、睿智、平静与淡泊。这位领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还有他那些真诚、动人的故事现在还散发着温度。

《故事思维》的视角可能不是安妮特最先想到的,但她在本书中,循循善诱地以故事的形式结合商业中的许多案例,风轻云淡地化解其中的矛盾,自然而又使人信服,我想这确实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安妮特同样讲到,命令、指导、顺从等都属于推动的方式,更容易引发暗中的怀疑、对抗,从而使工作效果打折,也会加重管理成本;相对地,在商业组织中,不管是召开会议、新品发布会、商务谈判、项目沟通、愿景阐释,都可以适度地借助故事实现预期结果。讲故事实现目标的方式更像拉动,尽管看似被动,一旦使对方明白并领会其中的内涵,催生的影响力和动力都是远非助推可比的。

在当下的职场中,这种能力的力量越来越大

人们如若在他们的记忆中细细搜索,定能找到很多有关故事触动感情的画面。不过,在当下追求高效的社会组织中,确实少了故事连接人心、引发共鸣的场景。安妮特将故事引入商业社会的理念,尽管看似着眼于个人的情感需要,这却只是第一层面的效用。她在本书中非常清晰地勾勒出这种做法对商业事务的深远影响。

为此,《故事思维》一书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富有启发意义的故事案例。针对个体如何借助故事向他人施加影响力的问题,作者讲述了六种故事模型,其实也是六种人与人之间实现沟通的途径。这些故事模型如下:

※ “我是谁”的故事——让对方了解你/接纳你

※ “我为何而来”的故事——解释自己的行为目的,消除对方的戒心

※ “愿景”的故事——自己带给对方的价值,加强组织愿景的吸引力

※ 授人以渔的故事——让人明白他们做事的意义

※ “行动价值”的故事——用亲身故事去影响他人的思想与行为

※ “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的故事——打消他人的疑虑,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在这六种基本故事模型的延伸下,安妮特在书中还解释了故事的定义;如何讲好一个故事;故事对人的心理影响以及讲故事的注意事项等相关重要内容。如何讲好一个故事有下面这些内容:

※ 口头语言只能起到15%的作用

※ 手势可以作画,可以说话

※ 用表情传达感情

※ 善用身体语言

※ 让人听到、闻到、尝到你的故事

※ 细节决定成败

※ 创造虚拟现实

※ 沉默是情绪和感觉的扩音器

※ 你的语气出卖了你的真情实感

这些方法虽好,但是前提是必须明白这么做的目的。我认为,安妮特所谓在商业组织中引入故事的理念,在当下社会中是非常需要的。用作者的话来讲,讲故事是为了影响他人;影响他人是为了改变他们的观念和行为;人的思想与行为改变后,就能形成更强的做事动力,更好更高效地完成目标。这一切的背后,我以为有一种人文关怀的思想在里面,它怀有“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

所以,不论对于个人、商业组织还是整个社会,《故事思维》的“人本理念”都是值得弘扬的。其中的故事性思维,值得人人去学习、实践。我想,如果这样,个人应该就能生活地更加轻松、顺心、如意;社会也将更加温情、高效而又富于梦想。

就让晨风吹去冷漠、隔离、割裂、粗暴、坚硬与疏离吧。希望在明天的黎明之后,青草和着微风,你我哼起歌儿,迎接那些尘封与藏匿的故事,来温暖我们的心与这个世界。

在当下的职场中,这种能力的力量越来越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