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组合方专治打鼾,半个月就能见效,试一试你就知道多神奇!

 楚天客 2017-09-25


据《天府早报》报道,西南地区最大的钢材物流中心量力钢材城董事长官贞贵2011年9月21日凌晨3时在江西南昌去世,享年54岁。死亡原因疑为睡觉打呼噜导致窒息死亡。


据《新晚报》报道,哈尔滨一位28岁的男子在睡觉因打呼噜声音太大,睡梦中一口气没上来猝死了。


惊!每天3000人因打鼾猝死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睡眠呼吸疾患诊疗中心主任医师陈宇洁介绍,成人中约有30%出现睡眠障碍,“全世界每天有3000人因鼾症死亡”。(本段据《华西都市报》)连续不断的呼噜声跟发烧一样,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01

引发心脏病


解放日报曾报道一则案例,一位60多岁的老人,心脏一直不好,在心脏专科看了十多年,病情不见好转,最近,晚上有两次心肌梗塞发作的经历,让他更是害怕。由于有长期嗜睡,严重打呼噜的症状,近日他到医院呼吸睡眠科就诊,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医生说他的心脏病竟是长期夜间打呼噜引起的。

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人,出现致命性心脏病发作事件的可能性比正常人高出2倍。


02

吃药都降不下高血压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睡眠评价研究室首席专家孙书臣提醒,如果你打鼾,并被医生确诊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那么你一定要检查一下自己的血压,最好是24小时动态血压。睡眠呼吸暂停易引发高血压,也很容易使已患有的高血压加重。这就造成了药越吃越多,但血压仍控制不佳。


切记!高血压患者在这种情况下,想控制血压,一定要先解除睡眠呼吸暂停这个病因。没有睡眠呼吸暂停的高血压患者也一定要预防睡眠呼吸暂停的出现。


03

加重糖尿病


打鼾的严重程度与糖尿病发病率有关,且能加速糖尿病进展。


《美国流行病学杂志》刊登哈佛大学一项新研究发现,打鼾者10年内罹患糖尿病的几率比普通人群更高,打鼾且肥胖者危险则更大。


04

导致心律失常、胃食管反流等

打鼾还会引起心律失常、胃食管反流、夜尿症、超重等四种疾病。


1、心律失常。长期打鼾或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人患上心律失常的风险会增大,有可能患上心房颤动。


2、胃食管反流。睡眠期间空气流入和流出被喉咙无序地关闭,将胃中的食物吸回食管。


3、夜尿症。研究证实,长期打鼾者每晚需要排尿两次或更多次,主要是因为患者对膀胱失去了控制。


4、超重。多余的脂肪堆积在脖子上,更让人难以在夜间保持正常呼吸。


一个组合方缓解打鼾


对于不是特别严重的打鼾,自己在家就能治疗。


1
贴鼻条

如果你打鼾,但并没有鼻窦问题或咳嗽症状,佩戴一个非处方贴鼻条!


2
龙胆草、当归煎服


将龙胆草和当归放在水中浸泡一个小时,然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烧开之后小火熬煮二十分钟,然后取出药渣继续熬煮一遍,两次的药液混合之后每天晚上服用一次,连续服用三天。


3
加湿器


如果你是因为感冒或者鼻塞而打鼾,打开鼻腔的方法之一就是晚间在卧室中放台加湿器。


这会让你的鼻窦排空,令鼻粘膜收缩,增加鼻腔内的空气流动,缓解打鼾症状。


4
侧身睡


对于打鼾的人来说,正确的睡姿应该是侧睡,以右侧卧位睡觉的姿势最好,不仅利于气道打开,还不会压迫心脏,同时还能避免睡眠时舌、软腭、悬雍垂松弛后坠,加重上气道堵塞。

当然如果习惯左侧卧位睡觉也可以,以个人习惯为先。另外,侧卧时,两膝之间还可以夹个小枕头。以避免睡眠时舌、软腭、悬雍垂松弛后坠,加重上气道堵塞,同时也减轻了颈、胸及腹部额外重量造成的气道压力。


5
口腔肌肉“健身操”


打呼噜,其实是人体气道受阻的表现,比如扁桃体肥大、舌头肥大、咽喉肌肉松弛等局部肥胖或变形等,常做口腔肌肉“健身操”可帮助改善,原理就是以增强口腔肌肉力量为主,帮助打开呼吸道,避免呼吸道狭窄阻塞。


动作一:伸缩舌头


把舌头快速地往外伸并往回缩,每次做50下伸缩,练习到整个口腔肌肉开始发酸发软为止。


动作二:反复鼓腮

快速不停地反复鼓腮,锻炼面颊部肌肉,类似正在漱口的动作,每次做50下。


动作三:舔牙齿


即用舌头先在上牙外侧从左到右舔过去,再从右到左往回舔,接着同样轮到下牙做相同动作。也是每次做50下,这样可以锻炼口腔局部肌肉。


这样的“健身操”都很简单易行,每天做多少次不必强求,可因人而异。嘴巴健身也要保持正确的姿势,持之以恒才有效果哦。


6
控制体重


肥胖是引起鼾症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减肥是预防的关键,要增加体育锻炼以减少肥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