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阳市巍山镇中心小学“笛韵馆”举行了简短而又隆重的揭幕开馆仪式。东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楼美姣、市政协副主席张伟卫、市府办副主任吕惠勇、市教育局长徐文金、巍山镇党委书记黄阳明等领导出席揭幕仪式。 随后,参与开馆仪式的专家领导们,在小导游的带领下参观了该校的“笛韵馆”。参观过程中,“笛韵馆”古色古香的布局设计、富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布置,以及“江南笛王”珍贵的历史资料,都让参观者赞赏有加,充分肯定了“笛韵馆”对该校传承发展竹笛特色教育教学的作用。 传承地方特色笛文化 巍山镇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镇,尤其是竹笛,在该镇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群众基础。被周总理誉为“江南笛王”的赵松庭先生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百年名校”巍山镇校是他的母校。赵松庭先生创作的《早晨》、《三五七》等经典名曲,都从家乡的山水中汲取了营养,乐曲充溢着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笛子之乡有一支承前启后的中坚力量,在各个年代都涌现了一批批梯队式的笛子演奏家,如金一山、马勉之、赵敦智、何荣昌、戴亚、杜如松、张帆等。这些人有的是中国著名笛子演奏家,有的是中央音乐学院笛子教授,有的是浙江省音乐舞蹈家协会的主席,他们都为巍山深厚的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该校深入挖掘宝贵的人文资源,营造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使年轻一代得以耳濡目染,竹笛文化通过学校教育得以有效传承。 醉心竹笛研究结硕果 该校是浙江省首批艺术特色学校。多年来,巍山镇校一直秉承民间优良的文化传统。从上世纪50年代起,笛子就成为学生们热选的民族乐器,赵松庭先生曾在该校任教。2006年,该校还申报了《巍山镇中心小学民乐竹笛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并获得浙江省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学校开发竹笛课程,“不求人人成为艺术家,但求个个能吹笛子”。学生通过竹笛课程的学习,了解民乐,弘扬民乐。 该校校本课程开发课题组制订了《民乐竹笛课程标准》,编写了校本教材《悠悠笛声,伴我成长》。教材将巍山镇的民间音乐、民间艺人作为竹笛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了解家乡竹笛先人的故事,欣赏家乡的竹笛曲子,学习竹笛演奏,学生产生了热爱家乡的情感。该校教师精心研究和实践“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竹笛学习机制”,最终达到“孩子关注、教师欣赏、家长满意、百姓认可、社会参与”的效果。 如今,该校竹笛的课程教学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竹笛的积极性,学生们笛子演奏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也涌现出不少演艺人才:赵书涵、王俊杰、顾钧轩、吕瀚轩……他们不仅在各类艺术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而且在各种展示活动中一展风采:在该校百年校庆的庆典活动上,由学生民乐队表演的民乐合奏《奔驰在千里草原上》,赵书涵同学表演的笛子独奏《春到湘江》,校友民乐队表演的笛子独奏《三五七》,以高超的演奏技巧和悦耳动听的音乐,得到在场的省教育厅领导以及来自各行各业的校友的高度赞扬,令现场数千观众为之倾倒;在东阳市举行的2008年中小学秋季田径运动会上,该校的竹笛方阵吸引了数千人的眼球;2013年,学校民乐合奏节目《夜深沉》荣获浙江省中小学艺术节一等奖、;2013年的东阳市中小学生器乐独奏比赛中 选送的4位学生获得了3个一等奖和1个二等奖的好成绩,同时又获得金华市的2个一等奖和1个二等奖…… 吹得“笛韵馆”开艺术花 经过多年的努力,2012年12月,学校艺术教育以“竹笛教学”为突破口,被教育部命名为“首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竹笛)传承学校”。 此次揭幕开馆的“笛韵馆”筹建于2014年5月,该馆以“快乐竹笛 幸福童年”为建馆主题,旨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挖掘竹笛文化内涵,发挥竹笛育人功能。馆内面积140平方米左右,具体布置分为5个部分——“竹笛文化”、“江南笛王”、“笛艺传承”、“笛声悠悠”、“我的舞台”。在“笛韵馆”筹建过程中,得到了“江南笛王”——赵松庭亲属的大力支持,他们把赵松庭老先生的大部分遗物(包括一千余册书籍、演出音像资料、竹笛、获奖证书等)全部捐赠给该校“笛韵馆”珍藏。 今年,该校以“笛韵馆”的筹建为契机,制定了《巍山镇校文化艺术教育的发展规划》,籍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艺术教育资源,提高艺术教育质量,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乡土文化进校园”、“民间艺术进校园”等传统文化艺术传承活动,将传统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竹笛艺术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通过传承,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形成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该校校长金俊华这样说。
|
|
来自: 笛声99nx1mlw5v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