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年前的今天,八路军打了一场伏击战

 黑猩猩表哥 2017-09-25

这是馒头说第 186 篇文章

初中历史教科书上,就有这场伏击战

但今天还是想拿出来说一说

【今日主打】

1937年9月25日

平型关伏击战打响

1

1937年的秋天,阎锡山的头很痛。

自从7月7日日本全面侵华以来,仅一个月时间,北平和天津就相继告失,整个华北沦陷。在上海,蒋介石投入最精锐的嫡系中央军率先动手,却没有达成战略目标,与不断增兵的日军在远东第一大都市陷入血战。

最关键的是,在这一年的秋天,日军最精锐的师团之一——板垣征四郎率领的第五师团和东条英机率领的关东军察哈尔兵团,开始进逼山西。

那是阎锡山苦心经营多年的自己的“独立王国”。

左为东条英机,右为板垣征四郎

作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的阎锡山,必须开始认真考虑“抗日”这个问题了——尽管在此之前,他一直自比为“在三个鸡蛋上跳舞”。

第一个鸡蛋,自然是日本人。阎锡山一直是中国地方军阀中和日本关系最好的一个,他的部队,有很多武器装备都是购买自日本,日本也一直对他礼遇有加。但是,当日本人提出让阎锡山担任“华北五省自治”的主席时,他断然拒绝——民族大义,他还是懂的。

第二个鸡蛋,是蒋介石的中央军。阎锡山用尽各种办法,在山西省境内赶走中央军的势力,对于蒋介石重金收买的晋军将领,阎锡山曾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派人暗杀。

第三个鸡蛋,就是共产党了。阎锡山一直是积极的反共者,但在外敌大兵压境,已经要进逼他的老巢太原的时候,毫无疑问,要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

“山西王”阎锡山

1937年9月,整个晋西北的战场形势已经危在旦夕:日军第五师团和察哈尔兵团齐头并进,阎锡山的晋绥军虽然也有顽强抵抗,但还是一路败退,一直退到了平型关一线。

平型关,是明代修筑的内长城的一个关口,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与忻州市繁峙县的分界线平型岭上,是一道天险。

而阎锡山最新的作战计划,就是依托平型关与和它平行的团城口一线死守,相机反击,夹击另一个战场雁门关的敌军。

9月23日,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兵临平型关城下。

已经动用了预备队的阎锡山,在这一天发了一封电报:

“我决歼灭平型关之敌,增加八个团的兵力,明拂晓可到,希电林师夹击敌之侧背。”

收报人,是第十八集团军的总指挥朱德。

电文中的“林师”,指的就是林彪指挥的八路军第115师。

八路军,将第一次以正规部队的名义,踏上抗日战场。

2

1937年9月初的一个午夜,杨得志带着部队抵达了太原城。

彼时杨得志的身份,是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5团团长。午夜时分,太原城早已静悄悄,杨得志只找到了一个骨瘦如柴的老人拉的黄包车。

杨得志本不好意思让老人拉车,但老人知道杨得志是八路军要去打鬼子,不但要拉,还坚决不肯收车钱。最后,杨得志硬是把钱塞给了老人,说只是请老人吃顿饭。

当时的八路军,就是带着老百姓这样的期待,从陕北出发的。

1955年授勋,杨得志被授予上将军衔,1994年逝世。

1937年8月22日,根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颁布的改编命令,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根据战斗序列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总指挥为朱德,副总指挥为彭德怀,下辖115五、120和129三个师,师长分别是林彪、贺龙和刘伯承。

当时很多红军战士对于摘下五角星,换上一直与之战斗的青天白日帽徽感到很不理解,但经过各个层面的讲解和疏导,“是中国人就一起打鬼子”的信念被迅速建立起来。

八路军的《八路军出师抗日誓词》是这样写的:

“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死敌,它要亡我国家,灭我种族,杀害我们的父母兄弟,奸淫我们的母妻姐妹,烧我们的庄稼房屋,毁我们的耕具牲口。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同胞,为了子孙,我们只有抗战到底。”

八路军誓师出发后,所经沿途大道,老百姓自发摆上茶壶茶水,还有干粮鸡蛋,目送自己的子弟兵踏上晋西北的抗日主战场。

对于红军改编后参战,最受触动的,其实是日本人。

1936年,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室孝良在发回国的秘密报告中曾这样写到:

“以共产军之实质,实为皇军之大敌。世界各国军旅,无不需要大批薪饷、大批物质之分配与补充,换言之,无钱则有动摇之虞,无物质更有不堪设想之危。

共产军则不然,彼等能以简单的生活,窳败之武器,不充足之弹药,用共产政策,游击战术,穷乏手段,适切的宣传,机敏的组织,思想的训练,获得被压迫者的同情,实施大团结共干硬干的精神,再接再厉的努力,较在满的红军尤为精锐。”

就是这样的一支由经历长征后不久的红军改编而来的八路军,准备在山西战场上,和日本人硬碰硬干一场。

“干一场”,也是杨得志那天晚上到了太原城一个晋军招待所见到师长林彪后,得到的最新指示。

因为林彪得到了由当时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和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联合下达的最新作战计划:

由国军第17军第84师死守平型关正面,待日军进入平型关地区后,由林彪的1115师和郭宗汾的71师两面夹击,将进入险要地段的日军全歼。

9月23日,115师召开连以上干部战前总动员,已经两次去现场勘查过地形的林彪分析了战局,副师长聂荣臻做了思想动员。

9月24日,第三次去现场详细勘查地形的林彪最终决定,在平型关东北方向的关沟到东河南村之间一段长达13公里的公路两边设伏,力争全歼进入包围圈的日军。

午夜,倾盆大雨,115师官兵全员出动,按照各自任务奔向设伏地点。

在115师奔向设伏地点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负责正面防御的国军第84师因为得不到增援,在日军强大的攻击面前,已经擅自放弃了阵地。

25日拂晓前,115五师第685、第686和第687团全部进入埋伏阵地。

无论如何,八路军还是要准时出击。

3

9月25日清晨7点,平型关的乔沟山道,响起了日军卡车的马达声。

那是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团第42联队的一个大队,外加一个骑兵小队和两个运送辎重的中队,一共1000多人,加上运兵和运送辎重的卡车和马车,一共有300多辆,排成一字长蛇,大摇大摆地通过平型关地区狭长的山道——由于之前在中国战场势如破竹,他们甚至连尖兵和两侧搜索队都没安排,因为他们不相信有中国军队敢在大白天袭击大日本皇军。

在埋伏地点淋了一夜雨,趴在冰冷地面上全身发抖的八路军战士,第一次正面看见头戴钢盔,身穿黄呢子军大衣的日军,以及那面刺眼的膏药旗。

还没等八路军仔细端详对手,发动进攻的信号弹就升起了。

率先开火的,是按任务截击日军头部的杨得志685团。

忽然从两边高处射来的子弹和从天而降的手榴弹,让日军的汽车和马车顿时乱做一团。领头的几辆卡车先被炸毁,堵住了前进的方向,后面的卡车都撞在了一起。

115师战士在平型关伏击战中(为宣传抗日事迹,这张照片为事后在五台山县,由国民党媒体记者摆拍)

战斗一打响,八路军就发现,眼前的日军确实和他们以前遭遇的对手完全不同。

经历过短暂的慌乱之后,日军军官率先举起指挥刀稳定住了士兵的情绪,随后,日军士兵马上三人一组形成战斗小组,开始向公路两边的高地冲去。

八路军的冲锋号随即吹响,685团开始向山下扑去。

一场白刃战随即展开。

115师的装备,在当时八路军三个师里已经是最好的了,但还是不能做到人手一把枪(鸟枪也算上),至于子弹更是少得可怜。

所以,贴身肉搏,是他们必须选择的方式。

第一批侵华日军确实是战斗力最强悍的,更何况第五师团是甲种师团。115师是红军经历过长征的精锐部队,也可以说是八路军的王牌师,但论起单兵作战素质,包括拼刺刀,在被伏击的日军面前,还是占不到什么优势。

685团二营和三营的阵地战斗最激烈。二营五连连长曾贤生冲在全连队最前面,率领全连队在20分钟内用手榴弹炸毁日军20多辆卡车,然后陷入白刃战。在砍翻数名日军之后,面对五六个包围上来的日军士兵,曾贤生拉响了身边最后一颗手榴弹。

685团的三个营冲下高地进入肉搏后,伤亡开始直线上升,但第一次和日军面对面硬抗的八路军也是杀红了眼,连长牺牲,排长顶上,排长牺牲,班长顶上,班长牺牲,战士自发接上指挥,虽然自身伤亡也很惨重,但685团将日军牢牢按在山沟公路上。

平型关伏击战的油画

这时候,开始从最初慌乱中恢复过来的日军发现了一处关键的高地,抢占那块高地,就能赢得整场战斗的主动权。

那处高地叫老爷庙,应该是686团的阵地。

4

686团领到的任务,是伏击日军阵列的中部。

因为进入预设阵地时碰到了山洪暴发,686团的战士个个满身泥浆,嘴唇冻得发紫,但个个杀敌心切——他们每人被分配到了100多发子弹和两颗手榴弹,这已是因为要打大仗而得到的“奢侈”待遇了。

战斗打响后,686团团长李天佑很快就接到了林彪的指示——不惜一切代价,立刻抢占老爷庙高地。

没有预先抢占老爷庙,是林彪后来检讨平型关伏击战遗憾的一个重点。

李天佑立刻派出三营去抢占老爷庙高地。

但那个时候,老辣的日军已经占据了老爷庙高地,三营立刻由抢占高地变为强攻高地。

强攻战开始没多久,李天佑就接到了三营打来的电话:三营长已经负伤,负责主攻的九连损失严重,干部已经全部打光——那都是经历过长征的身经百战的老战士。

李天佑只回答了一句话:坚决冲上去!不要怕伤亡!

三营之后就再也没有打电话来报告过伤亡。

经历整整两个小时的血战,三营最终重新占领了老爷庙,架起机枪,开始向山下扫射日军。

孤注一掷的日军组织集团式冲锋,集合了5、600人强攻老爷庙。这时,收到被伏击消息的日军也已经派来了飞机,开始轰炸老爷庙高地。

三营伤亡很大,但死顶不退——失去了老爷庙高地,就等于开了一个口子,这场伏击就等于白打了。团长李天佑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坚持到底,直至最后一支枪,最后一颗子弹。

打到下午1点左右的关键时刻,老爷庙侧面枪声大作。

115师687团顶上来了。

5

687团领到的伏击任务,是攻击日军队列的尾部。

日军的尾部主要都是辎重部队,687团战斗的压力相对要小一些,在攻击得手后,他们不断向前压缩,最终帮上了686团。

此时的平型关伏击战,已经从清晨打到了傍晚。

115师杨成武的独立团在腰站死死顶住了前来增援的日军,而林彪把手里最后一张牌——作为预备队的688团也派上了平型关,终于将山沟公路里的日军全部合围。

平型关伏击战示意图,红色为八路军115师

日本在1973年出版的《滨田联队史》记录下了当时平型关战场的景象:

“……行进中的汽车联队已遭到突袭全部被歼灭,100余辆汽车惨遭烧毁,每隔约20米,就倒着一辆汽车残骸。公路上有新庄中佐等无数阵亡者,及被烧焦躺在驾驶室里的尸体,一片惨状,目不忍睹。”

这场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的伏击战,给板垣征四郎,乃至整个日本军部造成了极大的震撼——由于一开始消息传递有误,东京本部以为板垣征四郎在伏击战中身亡。

但同样被震撼的,还有八路军。

在伏击战结束,清理战场开始后,八路军的年轻战士们,再一次认识了他们前所未见的敌人:

看到有日本兵趴在车底下,有八路军战士让他们爬出来,说“缴枪不杀”,结果直接被对方射来的子弹击中;看到有受伤的日本士兵倒在地上,八路军的卫生员本能地上前为对方包扎,但对方却直接拿起刺刀刺进了卫生员的胸膛……

早在战斗前,林彪已经计划好要抓一批日军的俘虏。

但直到战斗完全结束,林彪得到的报告是:没有一个日本兵肯缴械,只能全部击毙。

一个俘虏也没抓到。

6

八路军一战成名。

朱德一天收到的各路贺电,就有100多封,其中也包括9月28日蒋介石发来的嘉奖电:

阳曲。朱总司令、彭副总司令勋鉴:

寝寅电悉。

有日一战,歼寇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指挥得宜。捷报南来,良深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是为至盼。

中。俭(二十八日)。侍参。京。

这封电报里提到了一句话:“歼敌如麻”。

平型关到底歼灭了多少日军,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按照日军当时自己的记录,一共伤亡辎重部队60人——即便考虑到侵华战争期间日军一直有故意瞒报伤亡数字的“光荣传统”,这个数字也实在太离谱了。

在平型关一战中,日军毙命2个中佐(其中一个叫桥本的是被视为日本军界的“明日之星”),中佐在日军序列里已经属于中高级军官了,60个人的辎重部队里派两个中佐,日本人自己都不信。更何况,一百多辆被炸毁的汽车趴在那里,60个人怎么开?其中还有数十辆卡车是满载士兵的。

中方的战报,一开始有“歼敌万人”的说法,这个说法也是比较水,可以考虑到是鼓舞士气的目的。另有一种说法是歼敌三千人,但这个数字还是有些多。

综合各方面的史料,包括日本方面以及八路军将领后期的回忆录,平型关伏击战,大约歼灭1000多名日军,是一个比较可信的数字。

平型关伏击战缴获的战利品

那么八路军自身伤亡多少?比较可信的数字,是600多人。

这也是林彪等八路军将领在那一战后,始终在检讨反思的:

以数倍于敌人的兵力,占据优势地形,伏击敌人的二线部队,最终还造成自身如此大的伤亡(尤其是牺牲的很多是长征过来的骨干),可见日军战斗力,以及八路军自身的不足。

但平型关伏击战依旧还是得到了全国的高度赞扬。时任115师686团组织处股长的欧阳文后来回忆:“平型关一战后我们到晋南招兵。我们团的招兵处和国民党的紧挨着,他们那边根本没人去,我们用了一个星期就招了3000多人。”

为什么?

因为在平型关伏击战之前,虽然在中日双方的战役中,日军伤亡人数超过1000人的战斗不胜枚举(中国士兵付出的代价更惨重),但平型关伏击战是一场典型的包围歼灭战,从战术角度上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胜利。

这是八路军首次登上抗日战场,用简陋的装备和有限的人数,打的第一场战斗,也是日军侵华以来,第一次被完整包围全歼1000人以上。

在抗战全面爆发的第一年,虽然很多国人心中都有必胜的信念,但面对势如破竹的日军,大家都需要一个证明。

平型关伏击战确实很小,但恰恰就给了国人这样一个证明:

皇军不可战胜?扯淡!

【馒头说】

在北京的读者分享会上,一位读者曾问我这样一个问题:

你的抗日故事我看了都很感动,但为什么大部分都是国民党抗日的故事,很少看见共产党的?

我当时的回答是:共产党抗日的故事,其实大家在教科书上都已经很熟悉了,所以我会写大家不太熟悉的故事多一些。

这确实是我的真实想法。

长期以来,因为各种原因,国民党在抗日正面战场上的作用相对被叙述不多,所以其实在写“馒头说”之前,我就会有意无意多说些这方面的故事。

这几年,情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但另一种极端风气忽然又冒了出来: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被一些人说成可以忽略不计。

甚至在微博上流传过一个帖子,说整个抗日战争,共产党军队歼灭的日本鬼子只有几百个,那个数字被精确到了个位数——我实在想象不出怎样的人才会去相信这样的帖子。

所以,这也是我愿意再写一遍大家教科书上已经很熟悉的“平型关伏击战”的原因。

以这场小小的伏击战为例,其实还是可以看出一些东西。

首先,平型关伏击战并非轻而易举获胜的,是八路军115师几乎以命相搏换来的胜利。

其次,国民党军队确实是正面战场的主要抗战力量,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也是因为国民党是当时的执政党,掌握着全国的财政、军队和资源,这是他理所应当肩负起的责任。

第三,共产党的军队当时确实很弱小,可能一场小小的平型关伏击战,就是他们当时能发挥出的极限了(最好的师长指挥最好的师参战)。但后来发展壮大后,共产党的军队也确实承担了广大敌后战场的主要抗战任务,不然你无法解释日军要先后出动数十万军队对华北敌后战场进行大扫荡,以及日本投降后,蒋介石会下令华北日军不准向共产党投降,要用飞机空运部队抢着去受降。

第四,平型关伏击战确实不大,而且确实打的是日军第五师团以辎重部队为主的部队。但这并不是一件值得嘲笑的事,因为这就是当时整个抗日战场中国军队所面临的残酷现实:我们的一线部队打人家的二线部队,占据绝对优势依旧占不到便宜。这些客观的历史事实,对于现在的一些抗日神剧而言尤其有借鉴意义——你每拍一次“手撕鬼子”,就是对中国抗日先烈的一次亵渎。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被逼到悬崖边的一次绝地反击,确实是“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的一场大苦战。在这场长达十四年的苦战中,过分贬低任何一方的作用和忽视任何一方的贡献,都是不客观的。

而平型关伏击战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八路军作为第二战区国军的一个战斗序列,两大对头第一次肩并肩出现在了抗日战场上。

最后,用一个记录在《八路军——回忆史料1》(解放军出版社)中的小故事作为结尾。

杨得志的685团在向平型关方向行军的时候,阎锡山不惜成本派来一个美式卡车团去运送他们。杨得志坐在一辆卡车的驾驶室里,发现那个国民党的中年司机始终对他非常客气,杨就问他原因。

一问才知道,这个国民党老兵,以前“剿共”时也运送过国民党兵去打红军,但他心底里是很不愿意的,如今运送八路军打鬼子,他就非常开心,他说:

“这回好了!共产党和国民党不打仗了,大家一块打日本鬼子,打完日本鬼子我就可以回家了。”

……

中国人嘛,还能让个小东洋欺负着?”

·本文主要参考书目:《抗日战争》第一册(王树增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6月第一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