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保护孩子天生好奇,万万不可在这两大关键期做错!

 阿瓜阿果 2017-09-25

【幼儿说】原创,转载请标出处


一个孩子的成长,为什么有奇心与没有好奇心,未来相差很大?


有一次在公园遇到了一对陌生母子,小男孩跟我家大宝年龄相仿。很快地,两个孩子玩了起来,后来他们在树桩下找蚂蚁,两人玩得很开心。


没多久,突然听到了小男孩妈妈对她儿子的呵斥:“叫你浪费东西!伸出手来!”只见那位妈妈用小树枝狠狠地抽她儿子的手掌。小男孩哀求:“妈妈,我下次不敢了!”


我家孩子被小男孩妈妈的行为吓了一跳。他走回我身边,忐忑地问:“妈妈,你会不会打我?”


“我为什么要打你?”


“我和卷毛(小男孩)在看小蚂蚁懂不懂喝水,他把几只蚂蚁放进他的饮料瓶里,我抓了几只放进我的水杯里……”我一瞥小男孩手里的饮料瓶,剩下不多,只有四分之一。


“你觉得妈妈会打你吗?”我反问。


儿子摇头,接着他又问:“为什么卷毛的妈妈要打他?”


“嗯……我猜……他妈妈可能觉得饮料比孩子的好奇心更重要吧!”


离开的时候,卷毛的妈妈还在训斥卷毛,说钱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赚来的……


听得让人心里沉重。



美国儿童认知心理学家文迪·奥斯托洛夫说,好奇心是每一位孩子先天具备的,遗憾的是常常在后天遭遇扼杀。所以很多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心往往所剩无几。


看看下面孩子先天好奇心的表现,作为父母的你,有发现吗?


0-1岁,好奇的眼睛会到处看;


1-2岁,咿呀学语,等待大人反馈,用嘴巴舔咬接触到的东西;


2-3岁,爱说“不”,违抗家长指令,看看大人有啥反应;


3-4岁,用手触摸、按压探索各种东西(比如玩具,甚至是宠物);


4-5岁,常提问题,爱问“为什么”;


6岁以上,趋向于探索高科技的东西。


其中,在孩子2岁前“咿呀”学语阶段,以及爱问“为什么”的4,5岁的年龄段,这两个阶段常常被儿童学家们称为孩子好奇心大迸发的两个关键阶段。


看看父母们常常是如何扼杀孩子好奇心的?


1、2岁前“咿呀”学语阶段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不止2岁,你一定不会忘记,婴儿期的孩子常常会“咿咿呀呀”地跟父母“对话”,似乎要跟爸妈说些什么。这其实是宝宝好奇心爆发的典型表现。


美国康奈尔心理学者迈克尔.古德斯泰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找来了一群还未懂说话的婴儿以及他们的父母。实验中,实验人员让父母教婴儿们认识图片。经过观察发现,那些习惯给婴儿更多鼓励性呼应、即总是回应婴儿“咿咿呀呀”说话的父母,他们的宝宝辨认的图片更多。



因此实验人员认为,家长可以在宝宝“咿呀”学语的时候给宝宝更多的回应,鼓励孩子,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所以,一个孩子好奇心的大小,常常跟这个孩子婴儿期还未懂说话前,跟父母对他们的“咿呀”回应有重要的关系。那些忽视宝宝这一细节、不屑于回应婴儿“咿呀”学语父母,会打击宝宝的好奇心。


2、4~5岁爱问“为什么”阶段


 孩子4,5岁时,父母常常会发现孩子爱问“为什么”。涉及的问题一般有:


“云为什么会下雨”,

“闹钟为啥滴答响”,

“玩具为什么不用电池也能动”,

“衣服晒太阳后,水哪里去了”,

“叶子为什么会变黄”……



这阶段的孩子爱问为什么很普遍,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常忽略,有些父母认为孩子的问题无关紧要而不重视,更有些父母因为孩子的反复提问而表现出不耐烦。父母这些负面的行为会让孩子感到沮丧和挫折,从父母的反应中,孩子可能也会觉得自己的问题无聊,从而最终打击了孩子的好奇心。这是多么遗憾的事情呀。

 

好奇心对孩子来说,为啥很重要?


好奇心研究专家伊恩.莱斯利认为,在未来,有好奇心的人会受到青睐。幼儿说认为,对于成长阶段的孩子来说,好奇心给孩子带来的积极作用是让一个孩子有主动探索的精神,会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因为相比起其他缺乏好奇心的孩子,这些有大大好奇心的孩子能更加享受学习的过程。当无数父母为自己孩子专注学习而绞尽脑汁时,这些孩子已经主动投入,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芝加哥和韩国两地的学者曾经有过一项对好奇心的研究。学者们召集了一群大孩子,并且把孩子们分成A,B两组进行身体锻炼。他们让A组孩子锻炼时专注目标,而让B组孩子锻炼时自我感受给身体带来的体验,让他们带着好奇进行。结束后,B组孩子感觉他们更享受这一过程。


另外,父母除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不扼杀孩子好奇心外,还需要懂得培养孩子好奇心的一些办法。


下面3种被认为是有效的培养孩子好奇心的办法:


1、让孩子多学习


学得多,孩子才能有更多的疑问,激发孩子更多的好奇心。对事情认识很肤浅的孩子,是没有办法有疑问的。相比起一个从没听说过恐龙的孩子,一个有听过恐龙化石故事的孩子,会更容易有“恐龙化石为什么不会变臭”的好奇。


有一次跟孩子们讲大灰狼和小红帽的童话绘本时,一位4,5岁的小女孩问了一个特别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小红帽的外婆家里没有装监控?”小姑娘的意思是,如果装监控,小红帽就不会被大灰狼吃。听说,小姑娘迷恋上了一些科学小玩意,还知道了不少知识。


2、以热情积极的态度回应孩子各种“奇怪”问题


有证据证明,常常能耐心回答孩子问题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会比其他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问题,即他们的好奇心会更大。


在《难以忽视的真相》中,名人艾伯特·戈尔说过他小时候的一位小同学的故事。


那位同学在课堂上问了老师一些类似南美洲大陆跟非洲大陆是一体的“奇怪”问题(这其实是现在广泛被人接受的大陆漂移学说),但当时老师立即嘲讽那位孩子是“无稽之谈”,这位孩子不敢再问。艾伯特·戈尔遗憾地说,倘若当时老师以开放的态度面对那个孩子的奇怪问题,说不定就会成就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可惜那个孩子后来走上了歪路,而那位嘲讽孩子的老师却成了政府部门的科学顾问。


父母是以嘲讽冷漠的态度对待孩子的问题,还是以热情积极对待,不仅能影响孩子的好奇心,有时影响的还可能是孩子的未来。



3、父母不用“标准答案”思维教育孩子


记得堂弟小时候有个故事。


堂弟问爸爸:“爸爸,为什么我扔到天上的乳牙会掉到地上,而不会像小鸟那样在天上飞?”

爸爸:“你认为呢?”

堂弟:“因为乳牙没有长翅膀。”

“不对,正确答案是重力。”从此,堂弟常常会把重力挂嘴边,再也没有了“乳牙长翅膀”之类的“幼稚”话题。


儿童心理学者南希.劳里和戴维.约翰逊在2010年曾经有过“标准答案与好奇心”之类的研究。他们发现,那些强调标准答案的老师,教出来的孩子主动到图书馆找资料的可能性会变小,标准答案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所以,父母们以开放的态度接受孩子的看法和答案,常常能激发孩子更大的好奇心。


所以,请父母们不要忽视孩子好奇心大爆发的2个关键阶段,更不要亲手扼杀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因为好奇心在未来能帮助孩子享受学习的过程,缺乏了好奇心的孩子,可能便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最后,父母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好奇心,让孩子保持对世界永不停息的热情。


因为——爱因斯坦曾说,他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成就,不是因为他的天赋多大,而是因为,他总是对万事万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


本文关键字:好奇心、认知发展、儿童成长、早期教育、家庭养育

​幼儿说,一枚亲子心理咨询师,专注早期教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