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被孩子们绘画的热情及投入的状态所感动 即便是五岁调皮阶段的宝贝儿 依然能够全情投入的思考、表达、创作 这是一个很爱月亮老师的小宝贝儿,天性活泼总是爱笑,不上课的时候在画室里跑来跑去,眼睛里有无数的好奇 咨询时和妈妈有过很长的沟通,都是关于绘画、关于艺术教育理念的 和很多妈妈一样也尝试过大的机构,每次都会拿回家完整的作品,并开心的配上画框。直到有一次在教室里陪同,看到老师不停的走到孩子身边擦掉画好的部分再为之代劳,从那之后再也不想这样的艺术课程捆绑住孩子的想象力。 也因此找到我这儿,在看到平时那么爱说又好动的宝贝在创作的时候能如此专注和投入,顿时感动的不行,很享受的陪伴了整个绘画过程 宝贝儿下课以后不停的说:妈妈,你这回相信我爱画画了吧,以前你都不相信 可能同样的经历在很多妈妈身上都发生过,雷同的画面、雷同的色彩、雷同的创意,老师过多的代劳,最后产生的结果就是抹杀了孩子最宝贵的想象力连同对艺术的热爱 真正出自孩子之手的作品里,线条很随意看起来或许没有很强的所谓秩序,其实不然,只能说没有好的艺术修养读不懂他们画面里的美,更是感知不到那样丰富和想要表达的内心世界 父母首先要做的是自我审美意识的提升,懂得欣赏孩子画面里质朴、纯粹的美感;并鼓励独特又自然的尝试 体验、思考、忘情投入的那些点滴其实最为珍贵,远胜过好作品本身的意义 很多时候我就静静的坐在台阶上注视和欣赏,空间里除了有音乐在流淌,还有听不到、看不见的感受力也在有节奏的流淌着 其实我并不愿意把这个过程称之为上课,一个半小时里是我和孩子们的沟通、分享;还有人对物像的深入理解和体会;更有每个个体对世界懵懂的认知和情绪的释放。 很多家长会好奇的问:月亮老师 为什么在你那里孩子就会很投入很自主的画画? 其实环境、音乐、光线都适合才能静心才愿意表达,这是其一; 对老师的喜爱和信任才能让他们不怕失败的勇于尝试,这是其二: 但最重要的还是老师对儿童艺术的理解、对课堂的把控度、对美的认知,这是其三。 每个人都是带着自身的特质来到这个世界,也便有了不同层级的灵魂,有了不同的绘画气质,帮助他们找到并更好的培养、提升每个人的艺术特质是我要做的 很多人都喜欢这组静物的不同表达,很欣喜那么多父母都摒弃掉了大众审美里对儿童画的理解,不再理所当然的认为鲜艳的色彩、幼稚的卡通才是孩子笔下该有的样子 这组作品里对比色的运用让画面明快清新 简洁的色块都是孩子们反复调试出的很美的复合色 变形的质朴造型也正是每个人对形体的不同认知和表达 正是以上林林总总才有了看似不完美的完美呈现 这个过程里老师作为引导者同时也是旁观者,一定要清晰哪里不能干预,绘画原本是极具个人色彩的类似于语言的一种表诉方式,它同语言比更为直白或更为隐晦,也是自我探寻的一条长路 老师在教授与注视间的尺度仅仅是很微妙的距离 这是一次试听课的作品,对于这些孩子我都是第一次的遇见,也很好奇他们每个人的个性、喜好和表达方式 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快慢节奏,相同的投入和下课后的恋恋不舍。看着他们很认真的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角落、听我讲关于新材料的特性,每双眼睛里都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精神 一个好的艺术开启就像是在他们心里种下了一粒花种,等到土壤肥沃时,就会迅速的开花、结果 我想种下一个大花园,等到有一天看满园的鲜花盛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