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花钱这门技术

 timtxu 2017-09-25


这世上有钱的人多,懂花钱的人太少


我认识的人中有这样两个人,为了和谐社会,在这里权且就隐去姓氏名讳,一个以D代表,一个以S代替。


D大约五十多岁,在单位是出了名的铁公鸡,一年365天都套着单位发的制服,很少见他穿新衣,平时遇到单位组织爱心捐助,他也总是搪塞不前。前些年“八项规定“尚未出台,同事间婚丧嫁娶多有人情往来,本地风俗,事主会将随了份子钱的人宴请一番,别人都随的真金白银,而D却提着两瓶酒赴宴,还是那种没有商标的白包装酒,据说D的老婆在酒厂,逢年过节,厂里都会给职工发放这种内部白包酒作为福利。D将两瓶酒递给事主,笑嘻嘻的解释“他们送你一百两百,我送两瓶酒,价钱差不多”。酒宴将尽,D醉眼惺忪又开始怂恿事主,又要求组织大家洗脚按摩。后来才知道,D是个不折不扣的“包租公”,除工资收入外,每年靠着自己的私房坐收几十万房租,在我们这个不算发达的城市绝对算得上是中产阶级,但他却把生活过得如同一个城市贫民。


我的另一个朋友S,他在市郊有一家洗车场,每年收入三四十万,平时洗车场扔给亲戚代管,自己就是潇洒的泡各种饭局牌局。在我们这些靠工资吃饭的人看来,S属于典型的有钱有闲类型。前几天,S跑到家中找我,闲扯了一通后,讪讪的问能否借几万块钱,我楞了一下,调侃道S总你还缺几万块钱?S脸红成了猪肝,原来他父亲住院,前期花了十多万,后期还需十来万,要说十几万元对S来讲不算太大数目,可恰恰不久前刚换了台七十多万的新车,而他的上一台车才买了不到二年,S一直信奉钱是用来花的,不是用来存的,洗车场赚来的钱进的快出的也快,一个小老板生生变成了借贷者。



从根本来讲,其实花钱是一门技术活


物质时代,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讲,赚钱是门学问,怎样花钱也是一门生活技术。


在我楼上住着一对三十多岁的夫妻,一次他家晒台的衬衫被风吹落到我家晒台的花盆里,男主人发现后,下来取衣服,夏天衣服轻薄易洗,当时我捡起后便随手洗净了,男主人觉得我这人热心肠,相互一通聊,一来二去便成了朋友。在平时的闲聊中,他多次夸自己老婆会过日子,我还嘀咕,认为他是个怕老婆的“爱妻号”,但后来交往多了,才着实佩服了女主人的手段。


第一次到他家,就被错落有致,品味典雅的室内装修风格吸引,问他们装修花费竟然不到我家装修花费的一半,原来,他家的所有装修材料、各类饰品都是女主人一件件自己从网上选购,同样的东西价格却比实体店便宜很多。这对夫妻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但女主人的花钱技术却让这家人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每周夫妻俩雷打不动两次外出就餐,每年固定两次出省旅游,两人的衣着也是常换常新,一次,在他们家玩,发现茶几下一个纸盒,里面装着不少就餐优惠卷、购物打折卡之类的东西,见我带着一丝揶揄的神情翻看那些卡片,女主笑着问我是不是觉得她挺爱占小便宜?我忙摆手否认,但心里其实在偷偷点头,但接下来,她的一番话却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她说,咱们都不是富二代,但不代表生活没有追求,想买的东西不敢买,想吃的东西不敢吃、想去的地方不敢去,这样的生活状态不是会过日子。在有限的条件下,通过聪明的开支方式,尽可能把生活打理的有品质、有情调、有意思才是真的会过日子。


我将女主人的这番话转述给我家的那位“剁手党”后,她回味了良久,第二天便上楼“取经”去了。


数小时后,“剁手党”满意的回到家,称楼上的女主真厉害,那些开支技巧自己以前想都想不到。原来她所有的淘宝购物都是用手机先在一个平台上领取电子优惠券,购物完成后再去领取红包奖励。优惠券和红包奖励加起来就能省下不少开支,日积月累下来就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字。女主还说,她用的这个平台除了能在淘宝省钱之外还能赚些小零花钱,“剁手党”跟我说完这些就迫不及待的进屋深入研究去了。


比尔盖茨说过:“巧妙地花一笔钱和挣到这笔钱一样困难”。一个人花钱的能力,藏着他见过的智慧。省吃俭用过日子,那只能叫生存;既会花钱,又会攒钱,还会挣钱的人,才是真正把日子过好的人。


挣钱是一种能力,花钱是一种技术。能力都有限,但技术可以提高。希望你能掌握这种技术,做个成功的“技术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