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启东的历史!启东不属于南通是有历史依据的!

 江山携手 2017-09-25

启东市滨江沿海,物源丰富,历史上曾 有“粮棉故里,东疆乐土”之说,故谓“启 吾东疆”而得名。

启东全境系长江口不同时期河相、海相 沉积平原。汉朝以前,这里还是江口海 域;清代中叶前,长江口崇明北侧陆续 涨出小沙洲,至清末连成一片。因成陆 参差,因而今天的启东地域曾分属三个 州县管辖。北部吕四地区,宋、元、明 时属海门,后海门县撤销,划归通州。

北部吕四地区自明末起到1942年都归通 州(南通县)管辖;中部原属海门厅 (海门县);南部原属崇明县,称祟 明外沙。1928年3月,崇明外沙从崇明 县析出,设置启东县。1942年9月,为 适应抗日战争形势需要,启东县与海 门、崇明及通东地区地区合并为东南行 署管辖区,属苏中四分区。抗日战争胜 利后,东南行署区撤销,分设各县, 1946年12月再并为东南行署辖区。

1949年1月,启东全境解放,恢复启东 县建制,考虑到原启东县地域过于狭 小,且南通县、海门县地域东西向过于 漫长,不易管理,将原海门东部海东、 二效等区、南通县东部吕四区并入启东 县。1954年9月,又将海门县王鲍区等 地12个乡并入启东县。同年12月,海门 县通兴农场也划归启东县。1989年11月 1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启东县,设 启东市,市政府驻汇龙镇。

美丽的启东

沙地与移民

滚滚长江,浩浩荡荡,从上游带来了大 量的泥沙,到了喇叭形的宽阔江口,沉 积下来,年复一年,就逐渐形成了一块 又一块的沙洲。沙洲与沙洲、沙洲和大 陆相连,大陆不断向外延伸,就逐渐形 成广袤肥沃的沙地。如今的南通就是大 约在南北朝时候形成的沙洲。根据宋代 《太平寰宇记》记载,这块沙洲叫“湖逗 洲”,后来“湖逗洲”和附近的南布洲等小 沙洲连成一体。从海安青墩新石器遗址 考古发现,沙地历史悠久。

启东是最年轻的沙地,是近200多年内 由沙洲之间的泓道封淤而联并成陆的。 启东这一带,古称“东胜瀛洲”。晋人王 嘉《拾遗记》对启东一带洋面作了描 述:“瀛洲,一名魂洲,亦曰环洲。东有 渊洞,有鱼长千尺,色斑,鼻端有角, 时鼓舞群戏。远视,水间有五彩云;近 视,乃此鱼喷水为云,如庆云之丽,无 以加也。”此文虽语出不经,但对启东成 陆以前,沙屿不时出没于大海波涛之 中,并有群鲸嬉戏,喷水若五彩云的景 象,作了生动的描述,留给了我们弥足 珍贵的历史记载。另外,名著《浮生六 记》对启东作了珍贵的记载。

据考,瀛洲的几经沧桑归根结底则是跟 长江主泓道的几度变迁有直接关系的。 唐时的瀛洲,是在今日南通市往东那条 长150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的通吕水 脊北侧,即古称东布洲的地方。故而吕 四有“西连通泰,东及扶桑,北负沧海, 南襟长江”之说。清朝嘉庆年间,长江主 流重入南泓道,在南蒿枝港以北便涨出 了吕复新沙,灶界沙,日照沙等几块沙 洲,南部长江口上更出现了成群的江心 沙洲。这些沙洲便是启东一带成陆的雏 形。它们遍身堆积着层层叠叠的海贝和 海藻的残骸,后来更长出了草莱萋萋的 灌木,遂成绿洲。

启东历史上曾分属三个县管辖。南部为 新涨的沙地,只有的一百二十年历史, 史称“外沙”,1928年设县分治前隶属上 海市崇明县;中部地区为“下沙”,在 1941年前隶属海门;北部吕四一带,成 陆时间最长,有千余年历史,在宋、 元、明、清时归属海门,1942年前由南 通县管辖。马相伯的《启东设治汇牍》 对启东设县过程有着详细的记载。

在启东,北部吕四一带称为“北沙”,南 部和中部地区叫“南沙”。“南沙”“北沙”语 言迥异,习欲有别。南沙人讲的是启海 方言,与海门话完全一致,和崇明话相 似,跟上海话相近,同属吴语,而“北 沙”人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