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FOF推出后,我是该买普通基金,还是去买FOF?

 北极熊788 2017-09-25

从国外尤其是美国FOF的运作情况来看,FOF是个不错的稳定理财产品。

但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尤其是理财小白,不太建议在我国FOF推出的初期购买。

理由有三:

楼上的“@嘉实基金”,接下来就要提到您了,请坐稳。

1、盲目尝鲜,效果一般都不好,比如当时的QDII基金

我还记得2007年,证监会在股市高点推出了QDII基金,其中就有华夏嘉实基金。我当时还在上大学,初涉投资,很多东西了解不透彻,只是觉得终于可以靠公募基金投资海外市场了。很“幸运”,我为了尝鲜,买了嘉实的第一只QDII基金——嘉实海外中国混合。

结果,随着08年股灾,净值一路下滑。我记得08年中期我看了一眼,嘉实的这只QDII最低净值跌倒了4毛出头,也就是损失了差不多60%。这个不全怪基金公司,谁让大市不好呢?谁做都要陪的。

不过,当市场恢复上涨时,事实证明,大批的QDII也未能出现理想的表现——这是否意味着,这些新类型基金的运作能力存疑呢?

同理,创业板、股指期货、场内ETF基金,不论现在表现如何,其在推出的初期,表现大多都不尽人意。咱普通投资者,本金有限,何况还有那么多理财产品可以参与,何必趟这趟浑水,为了尝鲜,去投那些自己并不熟悉的产品呢?

2、客户不同,运作初期需磨合,业绩稳定性存疑

不可否认,首批获批的6家基金公司,基本代表了我国公募基金行业的最高水平,其在FOF获批前,大多有2年左右的“FOF专户”业务。

但这个“FOF专户”业务的主要客户,多为银行、保险等大型金融机构,而并是所谓的“散户“”。而这两种客户群体,在资金体量、流动性、收益与风险偏好、运作方式、具体费用等方方面面都是不同的。

如果下一步各大基金公司的公募FOF正式开售,面相的服务对象更多是市场中的“散户”,那么,之前那一套服务机构客户的经验与方式,是否也能很好的满足?如果各方面都需要修正,这就需要一个磨合期,一旦磨合不好,业绩恐短期内难以稳定。

3、缺乏可比数据,无从判断管理水平

上面说了,此前,各大基金公司“FOF专户”服务的主要为机构客户,资产配置、相关费用、业绩表现等情况不对外公布,因此由于信息的缺失,我们无法从首批公募FOF的以往业绩中,判断出该基金的管理水平;而在基金购买的理念中,多年稳定的业绩表现是判断一只基金“靠谱”与否的重要指标。


客观的说,既然这6只基金能够在首批公募FOF的角逐中脱颖而出,至少说明他们具有成熟、稳定的运作能力。但个人认为,从公募FOF的属性看,目前似乎更适合机构客户。

目前市场对公募FOF仍处于“炒概念”阶段,不建议普通投资者盲目参与。待其正式上市并运作一段时间之后,再从公开的数据、信息、费用等方面分析对比,来评判其业绩水平,进而决定是否参与。这样更加稳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