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历无锡城变迁】周晔珺讲述百年一棉:从西水东到锡城之东

 阿丁480 2017-09-26

现在,走过繁华的西水东生活区,您能看到各类小清新店铺,宽阔的主干道,车水马龙一派繁华。


其实,这块地原来曾是无锡市第一棉纺织厂,这里,存留者许多的记忆……

今天,咱们一起来阅读由无锡市第一棉纺织厂厂长、党委书记周晔珺、无锡市第一棉纺织厂党群办副主任达平撰写的《无锡市第一棉纺厂的变迁》,回首那段记忆。


现在位于无锡市中心振新路与学前路交汇处的无锡西水东中央生活区,其地块很大部分原是我们无锡市第一棉纺织厂(以下简称一棉)的工厂区。西水东生活区沿河的西岸现还保留着原为一棉的办公楼、锅炉房等建筑,当我们看到这些作为百年荣氏企业的工业遗存,往往会回想起一棉工厂的变迁……

(申新第三纺织厂自建电厂)

一棉的创建


一棉创建于1919年,原名为无锡申新第三纺织厂,是由我国近代著名民族工业实业家荣宗敬、荣德生兄弟所创办。


“古运河穿厂而过”,曾是老一棉人的集体记忆。根据一棉有关的厂史记载,百年前在古运河梁溪河畔的两岸还曾是一片桑田,荣氏兄弟在建厂前从蚕商薛南溟手中购得了沿河18亩桑田,计划河之东北建纱厂,东南建布厂;后又购得了河西桑田旁华昌面粉厂26方丈平房,计划建办公楼、电厂等。1919年春,荣氏兄弟集股150万元,开始投建“申三”,时遇阻挠打了一场官司,于1920年才破土动工,所建纱厂为占地12400多平方米的两层房,布厂为8500多平方米的一层房,均为钢筋水泥结构,由上海营造厂承建。


1921年底纱厂(后为一棉纺一车间)投产试运行,1922年10月布厂(后为一棉织一车间)建成投产,纺织设备分别从美国、英国购进,规模为纱锭5万枚,布机504台,电机3200KW,轧花机80台,建成的“申三”,为当时国内最为先进的纺织工厂


(国棉一厂拆除时保留的河东文物建筑群)

抗战后的复兴

抗日战争时期,工厂曾被日寇轰炸和侵占。抗战胜利后,荣氏兄弟在“申三”原有设备修整复产的基础上,1946年在办公楼、电厂之西堆放杂物的场地上开始筹建纺纱新工场(后为一棉的纺二车间)。1948年建成,占地8500平方米,两层厂房,装有41320纺绽规模的美国纺纱设备。


在新工场建设的同时,厂区经过大规模整修,至1949年时,《纺织建设月刊》曾这样描述当时“申三”的复兴景象:“该厂分成东西两部,自建申新桥,贯通东西两部,第一纺工场、成包间、织工场、修造科、人事课、工帐课、男女工友膳堂、救熄会、木工场、理发室、职工消费合作社、职工医院、邮政代办所、申新小学、补习学校、大礼堂、篮球场、女子浴室、女工宿舍和老虎灶等在东岸。高级职员办公室、会议室、会客室、职员膳堂、职员宿舍、发电厂、仓库、第二纺工场、女工膳堂、警卫室及传达室等在西岸。男工宿舍、高级职员眷属宿舍,则建筑在厂外。”


新中国成立时的一棉有二纺一织三个生产车间,共有纱锭97296锭,布机708台,是当时江苏省最大的棉纺织工厂。


改革开放后的老厂扩建

在改革开放前夕的1978年,已建厂60年的一棉还是3个建于解放前的老车间和老设备,厂区的建筑格局也基本未变。


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原为纺二车间拈线间和建筑科的地方,改建成了一个新的织造车间(织二车间);一年后的1981年,在厂区南面、原放置废弃物的场地,采用新型升板法建造了一个四层楼、建筑面积为1.8万平方米新的纺纱车间(纺三车间)。这一变化,来自一个后来在全国棉纺织业都产生重大影响的贸易项目。


这个项目启谈于1978年的8月,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仅半年,即在1979年的5月,这个由一棉与香港长江制衣集团下属的香港黄埔江纺织有限公司洽谈成的来料加工补偿贸易项目,经国家计划委员会、对外经济贸易部、纺织工业部联合发文批准,正式实施。这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全国棉纺织行业第一个来料加工补偿贸易项目,是该年度全国纺织行业最大的利用外资项目,也是江苏省在1979年的第一个外资项目。通过这个项目,一棉利用1122万美元的外资,从瑞士、日本、意大利、德国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25920锭全流程纺纱设备和部分织造设备,新建了纺三车间和织二车间。


(搬迁前国棉一厂厂景)

宿舍区变商楼

1994年10月18日,往日都很平静的一棉员工宿舍区,因开始搬迁而热闹非凡 。半个月后,在这个地方4幢宿舍楼住宿的2000多名员工,搬迁到了大运河畔红星桥堍新建的申新公寓;同时,位于宿舍区另两幢楼的职工医院和招待所也挪了地方,原来靠近健康路的厂门也缩至了宿舍区后,变为厂门外的1.2万平方米的宿舍区开始拆房。


当年12月28日,在宿舍拆迁之地,一棉举行了长新大厦(长发商城初建时起名)开工建设的奠基仪式。此后的两年时间,经常经过健康路122号无锡一棉地段的人,会看到一幢商楼逐步拔地而起。1996年12月28日,长发商城竣工开业。


长发商城的楼盘由无锡长新房地产有限公司开发建设,这是一棉与香港长江制衣集团下属的香港互联基业有限公司于1993年12月合作成立的一家合资企业。而长发商城的经营,是由一棉与上海长发集团下属的长达商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长发商城有限公司负责。建成的长发商城,建筑面积38957平方米,为地下一层、地上七层的集商场、饮食、文化娱乐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商城,这在当时无锡也是引人瞩目的一个大商城。


(1996年建成的长发商城)

“退城进园”大搬迁

2008年下半年,位于市区健康路122号的一棉消失了。这与我市工业布局调整有关。在2005年5月10日,无锡市委、市政府正式颁发了“关于加快市区工业布局调整的意见”。按照文件要求:市区工业企业在三年内要全部退出城区,为城市建设搬迁让地。


有关“退城进园”之事,我们听闻要比正式文件下达早得多,当进入21世纪时,市里就在作打算,社会上也有广泛的流传。为此,一棉从那时起就在作相应谋划了。2001年1月2日,厂经营集团决定成立工程部,其职能的重点就是规划新厂园区的建设。


2002年5月9日,我们参加了新厂园区一期工程的开工奠基典礼。新厂园区选址在无锡锡山经济开发区团结路21号,在那里一棉购置了800亩士地,作了分三期建设的规划,第一、二期为扩产新建,三期为老厂搬迁。这是先做加法、再搬迁的谋划,目的是为了老厂搬迁时,能够保持企业持续的生产经营。


新厂区一期工程,是一棉与香港长江制衣集团下属的香港互联基业有限公司合资创办的无锡长江精密纺织有限公司。2003年5月,投资5000万美元的一期新厂陆续投产,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生产能力为13.5万锭,每万锭用工仅35人,采用国际最先进的精密纺技术和智能化生产系统,成为国内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纺纱工场。


(位于无锡锡山经济开发区的无锡一棉新厂园区)


2004年9月20日,我们又参加了新厂区第二期工程开工典礼。二期工程是由我们一棉与一期工程的外方再度合资创办的无锡扬子江精密纺织有限公司。工程总投资5500万美元,建造厂房10万平方米,生产能力为10万纱锭和120台无梭织机,采用国内外先进装备,于2006年5月全面投产。


新厂区三期工程的主体就是老厂搬迁。在市文件下达后,一棉在 2006年初完善了厂房建筑面积达21万平方米的三期工程规划设计,5月份四幢总面积2万平方米的员工新宿舍楼先行投建……与此同时,当年二季度无锡市重点工程建设办公室决定开工建设学前西路。这是一条连结中山路中央商务区和太湖新城核心区的快速交通干道,跨越梁溪河、大运河,穿过一棉、四棉的生产区,计划在2007年的年底通车,要求一棉及四棉在2007年3月底搬迁让路。因此,一棉部分车间被迫提前搬迁,2007年4月腾出了生产部办公楼,关闭了试验车间和织造110台车间,纺一车间精梳等部分设备进行了移地暂迁,让出了梁溪河东西两侧的桥梁位置和东侧的道路位置。同时新厂三期工程也在抓紧建设,当年6月底生活区4幢员工新宿舍楼交付使用;5—7月纺二车间实施了整体过渡搬迁,让出了梁溪河西侧的道路位置;10月份新的办公大楼装饰工程完工启用,一棉全部科室和机电车间实施了搬迁;年底,当学前西路(五湖大道)如期竣工通车时,在新厂区新建的3个原棉仓库、2个成品仓库已竣工,逐步交付使用;3个棉纺车间主体结构完成,正在安装钢结构。2008年上半年,老厂包括3个棉纺车间、1个织造车间、原棉仓库、成品仓库、物料仓库等所有部门全面完成了搬迁。同年2月,在老车间搬迁的同时,还新建了规模为80 台倍捻机的纺四车间。

在一棉退城进园已近8年的今天,当人们在宽阔的学前西路(五湖大道)上驾车驶向太湖新城,或看到西水东幢幢楼屋时,很少有人会想起这里曾经是机声隆隆的一棉纺织厂,或许感慨的是在推进城市化中的无锡面貌日新月异。然而,城中的我们一棉虽然不见了,但在锡城之东崛起了一个占地800亩、拥有45万纱锭、360台织机的现代化纺织园区。并在保持全国棉纺织业20强排头兵企业的同时,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全国“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及全球最大的紧密纺生产基地,我们的一棉人在此为“圆梦百年”辉煌而继续努力奋斗着。


(文章摘自:《亲历无锡城变迁》

作者周晔珺系无锡市第一棉纺织厂厂长、党委书记;达平系无锡市第一棉纺织厂党群办副主任)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