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乡菱歌_邢少山

 李明旭 2017-09-26

242000 安徽宣城市宣州区教育局 邢少山

我的家乡当涂县湖阳乡,它的西边是丹阳湖,东边石臼湖,“我家住在水中央,两岸芦花是围墙”。金秋时节,翠绿的菱叶装扮着湖面,满目碧翠,真是“藕花菱蔓满重湖”。稍后,菱角成熟,“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正是采菱的好季节。晴空万里,白云悠悠,波光潋滟。采菱姑娘们乘小舟,举兰棹,开水纹,湖上扁舟竞逐,欢声笑语。到了菱宕,有的换上划盆,轻捷穿梭于一层层菱蔓之间,一边划水,一边采菱,嘴里哼着欢快的菱歌:“欲采新菱趁晚风,湖西采遍又湖东。满船载得胭脂角,不爱深红爱浅红。”她们采着采着,菱角顿时起仓,她们采得一船清香,一船希望。

就在这菱宕里,村里传说着许多男女青年采菱的爱情故事。一个叫水柱的小伙子和一个叫菱花的姑娘有意相爱,由于我们家乡的陆地少、水面多,青年人相会往往选择在湖里进行。有一天晚上,月色朦胧,湖风轻拂,水柱就在这美好的夜晚与菱花相会。此时,他著一叶小舟,迎着湖风、踏着月色,兴冲冲地前往。可是,由于“接天莲叶无穷碧”,加上月色朦胧,难以看清道路,走着、走着,小伙子迷了路。正当他万分焦急的时候,他的心上人菱花姑娘低低唱起了菱歌,“红楼斜倚连溪曲。楼前溪水凝寒玉。荡漾木兰船。船中人少年。”歌声那么熟习、动听,小伙子一听,立即回歌:“月暗送湖风,相寻路不通。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宕中。”水上菱歌把“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小伙子、姑娘连到了一起。湖面上跳荡着银色的波浪,他们激动不已,在那静静的菱宕中情意绵绵。月上东山,回家的路上他们共同低声唱:“划着船儿到湖东,你看呀么看分明。湖水清呀照双影,就好像两角菱。划着船到湖西呀,你看呀么看分明。一个你呀一个我,就好像两角菱。”真是一幅“十里荷花娇欲语,笑入鸳鸯浦,波上暝烟低,菱歌月下归”的美景。

我们家乡的人都喜欢唱着自己的菱歌渡过青春年华。然而,不是每一代人都是这样幸的,“菱儿个个相依生,秋水有情终觉冷”(清·人沈谨学《采菱诗》)。 我的爷爷年轻时是一位采菱的高手,他双手采菱,尽管菱角锐如枸札钉,却怎么也刺不着他。然而那时中国正在批判资木主义,割资木主义尾巴,采菱这副业居然成了资本主义尾巴,采菱能手成了批判对象,他收藏的扬州八怪的《采菱图》被群众专政队当成封资修没收烧掉,他的船和盆被砸碎,变成了群众专政队里的柴禾。有一次在批判会上,那头头硬要他跪下,他不跪,群众专政队强拉硬拖,让爷爷跪在菱角上,至今爷爷被罚跪的残疾还在。当时为了加深现场批判,一个群众专政队员把当时的一句时髦话“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改成“宁要社会主义的水,不要资本主义的菱”,引得在场的人哭笑不得,主持批判的人觉得不对劲,为了挽回局面,强调说:“这说得有什么不好,就是'宁要社会主义的水,不要资本主义的菱’嘛!”大家再憋不住了,破啼为笑,现场会开得如此尴尬。

改革开放后党的富民政策鼓励大家发展各种产业,家乡的菱宕被保护起来,并进一步开发利用,采菱变成了一种产业,爷爷又能发挥其特长了,还带了一帮年轻人。他虽然仍拖着残疾的病腿,但却高兴得像年轻人,嘴里经常哼着他爱唱的菱歌:“南岸雨声北岸晴,青荷盖上断虹明。方舟载得菱歌去,十里莲塘蛙乱鸣。”他给青年们讲传说中的故事和他的往事。今天看着爷爷微眯眼睛中的笑意,我知道我们这一辈无法体会他那样的惬意和满足。

今年秋天回家,正碰上新菱上市,“绕城菱莲一千顷,三秋菱角满街头”。家乡的临河小镇市场繁荣起来,形成了我曾未见过的灯火连星汉的热闹场面。特别是桥边夜市,“水面细风生,菱歌慢慢声,客亭临小市,灯火夜妆明”,这水市成了我们家乡特有的水乡风情,吸引了四乡八邻的人来做买卖。我和一朋友上街闲晃,走在街上我们透过明亮的月色,看到了“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的情景。身影婉丽的女子,哼着动听的菱歌,随街卖菱角米粑粑;载着绮罗的小伙子划船上市,在夜色的灯火下煮着喷香的菱角;街边有一老太在卖菱粉,我给朋友介绍说:“菱角除供果、菜用外,并可加工成菱粉,是质量很高的勾芡用料,还可用于制作糕点及作为冰淇淋的上乘原料。”我那朋友忽然想起《红楼梦》里的那一段:“方才舅太太送来的菱粉糕”“是给姑娘们吃的…”他问我是不是那“菱粉”,我说正是,他不问价钱,一下子买了一大包。

我们继续往前走,那被菱占满了的水乡小镇,把个夜晚装点得更加迷人、多姿多彩。夜市里,货物充溢,品种繁多,还有各种小吃。 我们走到一家“湖阳小吃”店门口,我邀我的那位朋友去吃家乡特色小吃,他答应着,我立即把他领进了店。进得店来,我们只见橱窗里有炸虾、烧酥鱼、野鸭、蟹螃、门钉、莲子等。我们进到里面,只见师傅们将新鲜的菱角洗净,菱角米雪白粉嫩,一股清香迎面朴来。他问有什么吃的,师傅回答说:“有菱烧瘦肉、菱炖子鸡、菱炖排骨,菱烧豆腐、菱炒里脊、糖烧菱肉栗子、桂花栗子菱肉汤……”我问有什么小吃,师傅说:“啊,小吃,有水栗。”我们要了二碗“水栗”。水栗上来,我那朋友说:“这不是栗……”“对,这不是栗”,师傅接过话头继续告诉他说,“这是菱角米,而且是老菱角米。菱角鲜嫩时、水多香脆,生食可当水果,熟食可作菜肴。成熟的菱角就不同了,肉厚味香,含有丰富的淀粉、葡萄糖和蛋白质,营养价值可与栗子媲美,味同栗。故又雅称'水栗’。”我那朋友听了连连点头,他还吃得津津有味。

出得店来,忽然看见东湖的水面上有小船云集,我用家乡话问一位青年人:“这是干么?”那人说:“您是邢老师吧,这是乡里举行'水上菱歌’比赛哩!”我惊呆了,这位青年人怎么对我如此熟习,我正要开口,他解释说:“你爷爷是我的师傅,他马上也要来听歌。”话没说完,只见爷爷带着外甥来了,我说:“爷爷您也来听歌呀…”“是呀,我们东菱队也有节哩!”这时歌声已起:“妹栽红菱郎栽藕,红菱牵到藕丝根。丛丛菱叶随波起,朵朵菱花随藕生”,我说:“爷爷,您的经历也能编成歌呀…”“他指着前面的那位小伙子说:“他们已经编了,说是今天要唱哩,特意叫我来听听。”啊,如今在我的家乡,湖上菱歌多么清脆响亮,再不需要菱花镜里想青春,躲躲闪闪,它唱出了人们的心愿、希望与憧憬,唱出了家乡的幸福、美满与富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