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怎么办:七岁男孩独自在家,陌生人来敲门

 东东东gd 2017-09-26


    浏阳网11月27日讯(记者 张玲)本报“孩子怎么办”栏目系列报道,受到不少家长和孩子的关注。日前,记者接到一名小朋友的电话:“我在黄泥湾小学也是一名小记者,我想参加你们的活动。”

    小男孩名叫王非凡,孩子母亲黄佑平说,从没让孩子一个人呆过,但教育过这方面的知识。那么,信心满满、主动报名参加测试的小非凡,能够成功应对敲门的陌生人吗?

“穿着制服呢,应该是警察叔叔”
模拟对象:两实人口调查人员(真实)
测试结果:成功进门

    外面有人敲门,说是来查户口的。我从猫眼里往外看,发现是位警察叔叔,拿着登记本,胸口还挂着牌子。我告诉他,爸爸妈妈不在家,可这位警察叔叔一直问我家的情况。我于是跟爸爸妈妈打电话,爸爸没接,妈妈在忙没有说什么。我想警察叔叔穿着制服呢,应该不是坏人。于是我就开门了,让这位叔叔进来,叔叔问我什么,我都告诉他了。
    第一位敲门的参与人员,是新北社区工作人员朱湘斌,因为穿着制服,让非凡误以为他是“警察叔叔”。

    朱湘斌的任务是获得孩子的信任,并且进门登记。朱湘斌敲门后,主动向孩子展示了他的工作证,并且告诉孩子,他的工作是要了解孩子家里的各种信息。“开始,孩子特别警惕,我以为自己可能会失败。没想到孩子最后还是开门了。”朱湘斌说,他不仅获知了所有信息,孩子还带他在家里四处看了一下。

“修理工叔叔,你的工具呢?”
模拟对象:修理工(冒充)
测试结果:成功进门

    第二个来敲门的是一个修理工叔叔,他在门外面说,我妈妈前几天打电话让他来修电线。我说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就我一个人。我听见他在给我妈妈打电话,说“你不在家吗?哦,让你儿子给我开门是吧,好,好,我跟他说一下。”然后他就喊我,说我妈妈同意让他进门。我心想,妈妈都同意了,于是我就开门了,开门后我看了他半天,这个叔叔没有带修理的工具!

    罗杰的真实身份是新北社区综治专干,为了扮演好这个“修理工”,他特意借了一套衣服,但他没有借工具,这也是我们测试活动的一个小细节,看孩子能不能看出这个漏洞,从而对他的身份产生怀疑。

    “我不太肯定能让孩子开门,但我想到了一个办法。”罗杰借打电话,故意说“你妈妈同意了”,事实上他根本没有非凡妈妈黄女士的电话。果然,孩子马上放松了警惕,虽然之后也发现了这个“修理工”有点不对,但是那时“修理工”已经进门了。

“隔壁邻居是个很好的奶奶”
模拟对象:邻居(真实)
测试结果:成功进门

    刚刚又有人来敲门,我从里面看见是隔壁的老奶奶,老奶奶我见过,人很好。她跟我说要过来坐坐,妈妈说过,对邻居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要有礼貌。我于是连忙开门,喊奶奶进来玩。

    鲁奶奶是我们测试活动的第三人,她是小非凡的邻居。在得知我们这个活动的用意后,她很开心就答应了。“我觉得这样的测试很好,让孩子亲身去体验,他就会知道以后再出现这种事,该怎么处理。”鲁奶奶说,作为邻居,她也希望相互多走动,多认识,以后发生了什么事情,遇到什么困难,可以互相帮助,互相照应。

    看到鲁奶奶敲门后,小非凡一眼就认出了,这说明小区邻里之间还是有走动。专家建议,其他的父母亲也可以告知孩子,爸爸妈妈不在身边时,可以第一时间去敲隔壁邻居家的门,寻求帮助。

□专家点评
孩子一个人在家最好不开门

    浏阳资深心理专家张晓阳表示,王非凡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表现具有代表性,能给很多家庭其他小朋友做出参考。

    “第一个测试人员敲门时,孩子一直没有开门,应答也十分得体,这些都做得特别好。在开门之前,他还想到给父母打个电话,这点也做得不错。”张晓阳说,想办法跟自己的父母亲联系上或确认,这是很多孩子应该学习的一项技能。孩子们应该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准确记起父母亲的电话号码,或者自家、亲戚的家庭住址。

    其次,孩子们会有一些小误区,这也是所有家长们在教育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的。孩子们自小就被教育“遇到困难了找警察叔叔”、“警察叔叔是可以信任的”。但是,制服并不是警察的唯一标识,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穿制服的都是警察叔叔,家长要教会孩子辨识身份特征。

    在“修理工”阶段时,罗杰一个“给妈妈打电话”的技巧很成功就迷惑了孩子。这说明孩子们在听到“妈妈”、“爸爸”这种关键词时,很容易放松警惕。家长们应该教育孩子,没有和父母确认前,不要轻信别人的话。

    总之,小非凡的测试告诉大家,孩子一个人在家时,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尽量不要轻信陌生人,不要透露家人的信息,最安全还是不要开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