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说闲邪存其诚

 不惜身命利有情 2017-09-26


近日闲读易经,再次在闲邪存其诚上停留下来。良思许久。

存者,在也。《尔雅》注:“存即在。 有天子存”。在此,“存”是当动词用了。其实,在这里,“存”还有做名词用:容器也,《孟子·告子上》以其存心也。所以,这个“存”有多大,“诚”便留多少。有好友曾戏谑曰:老兄水太了,溢了。我知道,其实是在告诉我container不够大。如何使这个存能博容,或许是个修的过程。

邪者,方直不曲谓之正,反正为邪,《贾子道术》。回邪曲直,《礼记·乐记》。那么。但哪个是直,哪个又是正呢?

比如有一孩子在学校里拾金不昧,受到表扬。是“正”吧。

后来发觉孩子需要这个表扬是因为写作文没题材,那现在看来还“正”吗?不一定了奥。

再后来发现,孩子上缴的钱的他自己的零花钱,那“邪”了吧?

同样的事情,在不同的阶段,或许在不同的人眼里,正、邪是截然的相反。那么,何谓正,何谓邪?

我以为,正邪当无定论。处心之所念,当为定,定而安心则视为正。反之亦然,处心之不甘,对其个体而言,当属邪性之行。

譬如人参是大补元气之物,然中医说“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凡有高热、烦躁等实症之体,却不宜之。再譬如砒霜是剧毒之物,却可做以毒攻毒之效。正所谓随顺自然,当先顺体内在之最小最根本的自然。

那么,如何“闲邪”又如何“存诚”呢?当是一物的两面,存为体,闲为用。

“闲”之用,孔子说:庸言之信,庸行之谨。意思是说:对于平和中庸的话语,不要忽略它可以取信为参考的价值;关于平和中庸的行为,也不要忽略它作为可以反省的参考,须小心谨慎的注意。所以,当面对生命,面对自然,有了诚敬之心,谦卑之意时,那个“闲”,自然就出来了。

有了闲,便有定了,曾子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则近道矣。“闲”在用的过程便亦是修的过程,当“体”修到足够大时,便能存下广博的德业,感化一切了。

乾,九二,爻辞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何谓?孔子说: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博德而化。这是孔子用九二爻的爻辞中的龙具有正与中的德性的象征,来具体说明为人处事和积德修才的变化法则。

而“闲邪存其诚”当是此法则的核心所在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