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元223年

 拥抱寂寞与狐独 2017-09-26

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至吴亡(公元280年)实施的历法。东汉末刘洪撰。规定一回归年为365 145/589,一朔望月为29 773/1457,首次推算出近点月为27.5508日,一个近点月内月球的近地点进动3o4′,并创立定朔算法。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嘹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

公元223年 惠陵与汉昭烈庙的修建,今天的武侯祠,实际上是广义的武侯祠,它由惠陵、汉昭烈庙、武侯祠等部分组成。在这三部分中,惠陵和汉昭烈庙建成于蜀汉章武三年(223),以此为标志,开始了开端和创建。

武昌古城,起于公元223年孙权筑夏口城起,已跨越1800多年历史,武昌千年古城复兴的范围为——中山路、侧津水

裴秀,字季彦,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生于世代官宦家庭。西晋时,官至尚书令、司空,佐理国家军政大权,掌握国家的地图和户籍。

裴秀自幼好学,才华显著,34岁时创立了我国最早的地图编制理论“制图六体”(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斜、迂直),对于中国地图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堪称是中国传统地图学的奠基人。按照“制图六体”理论,裴秀绘制了著名的“禹贡地域图”共十八幅,图上不仅绘出各诸侯、府县的政区, 居民地的位置,而且把古代的九州、历史上各王朝曾经举行会议的会址,签订条约的地点、古地名皆表示出来;此外他还将旧《天下大图》缩编为<方丈图>。这两件作品在中国地图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可惜两件地图都没能留存下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