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巢湖新视点】鱼虾恋上稻 稻香鱼虾肥

 飞扬AB 2017-09-26

巢湖市烔炀镇“鱼虾稻生态种养”示范带头人葛瑞海不断探索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从承包水库精养四大家鱼,到流转田进行虾稻共作,再到鱼、虾、稻综合种养,走出一条稻田生态种养的新路。本栏目记者走进葛瑞海的稻田生态种养基地,感受他这五年的发展变化。

葛瑞海,巢湖市烔炀镇朝阳村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5年前,他承包了朝阳行政村面积为500永丰水库进行四大家鱼养殖。我们栏目记者见到葛瑞海之后,他开车带我们永丰水库看看。在车上,我们和葛瑞海聊了起来……五年前,他做过很多工作。

离开永丰水库,葛瑞海驱车领着我们到他现在经营的“鱼虾稻”生态种养基地,这中间的路程大约3公里。在车上,葛瑞海和我们讲起他这几年发展生态种养的往事。

生态基地位于烔炀镇大高村,这里是炀河的源头,水域资源丰富,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一进入基地,葛瑞海就我们到他的办公区看鱼虾稻综合种养模型。2015年刚流转到手的农田,葛瑞海搞的是稻虾连作,今年春天,他便尝试在100亩水稻田里用循环水养殖黄颡鱼,进行鱼虾稻共作,一田三收。

看完模型,考虑到基地面积比较大,葛瑞海驱车带着我们从办公区到种养基地看现场。乘车没多会功夫,我们就来到了循环水养鱼区。

水循环池内,密密麻麻的黄颡(sang)鱼,正在吃食,由于养殖池面积小,鱼儿在单位面积内的捕食速度加快,生长周期也加快。循环水养殖相当于人为给鱼还原了一个类似大湖的养殖环境,所以鱼肉鲜美,口感上乘。循环水池内安装了多个排水泵,采取进水、排水分离,建立人工湿地等措施净化水体,把鱼儿的粪便吹入稻田中。黄颡鱼仅仅投放两个月时间,长势良好。

今年,烔炀镇创建巢湖市稻鱼综合种养“双千工程”万亩示范区,把葛瑞海的这1000亩基地作为示范,要求达到“稳粮、提质、增效、环保”的目的,实现亩产水稻1000斤,亩产增收1000元的目标。葛瑞海的示范目标是水稻亩产1000斤,龙虾亩产300斤,黄颡鱼每亩1500斤,亩均纯收入3000元,实现秸秆还田、龙虾、鱼类排泄物肥田等循环利用。水田综合种养遵循了自然规律,创造了稻鱼共生共育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了生态。

“虾稻连作”模式是在稻田中沿田埂挖出的环形虾沟,每到插秧时节,幼苗期的小龙虾会跑到沟内,等到秧苗长结实了,沟里的幼虾又回到稻田里。在此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零投入,否则,龙虾根本就不可能存活。养好虾必须有好水,水田综合种养正好防止了水污染现象的发生。由于“共生共育”,产出的稻和虾,都是安全放心的产品,市场前景看好,满足了消费者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需求。

葛瑞海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具有一副热心肠,这几年,他带动很多农民养殖致富。周边的农户从零星养殖到连片成方,从“虾稻连作”到“鱼虾稻共作”,从龙头公司的示范引领再到餐饮业的火爆拉动……正是因为有很多像葛瑞海这样的人,5年来,巢湖市虾稻产业逐步兴旺起来。

葛瑞海每年上半年养殖一季龙虾,6月份种植水稻,并投放黄颡鱼鱼苗,养殖一季黄颡鱼,利用龙虾、摄食稻田中杂草及害虫,水稻吸收鱼虾粪便,净化水质,从而达到循环利用、共生互利、生态环保、优质高效、省钱省工的目的。葛瑞海已注册“虾知稻”水稻品牌。他还将继续拓展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发展稻田养殖观赏鱼、泥鳅、黄鳝等名优新水产品。

鱼在池中跃,虾在稻下游,稻在水里长。这一动一静,铺陈出田野中美丽而灵动的画卷,而这也正是巢湖市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的生动写照。如今,虾稻产业在巢湖市风生水起,小龙虾供不应求,生态稻米受市场追捧,农民钱袋子越来越鼓。葛瑞海以“鱼稻虾连作,一田三收”的种养模式引领巢湖市传统水田农业的转型升级,希望他的稻田生态种养越来越好

详情看点合肥公共频道【巢湖新视点】


推荐阅读(点击下列任意标题,均可阅读相应内容):  

1、【巢湖教育在线】巢湖市烔炀镇:设立教育基金促进教育发展

2、【巢湖教育在线】勿忘国耻 警钟长鸣(胡岗小学等)

3、有巢故里 山水画廊——巢湖·坝镇

4、整治市区不文明交通现象 市民出行环境更顺畅

5、省科技厅专家组到巢湖市调研指导“粮丰工程”三期建设

6、巢湖宋庆龄爱心医院与卧牛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联体”揭牌

7、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开辟绿色通道 让贫困学生安心求学

巢湖市司法局法律援助宣传片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巢湖市分公司宣传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