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稻田里钓鱼,体验另一番野趣~

 lj0279 2018-12-28

哈?这是在稻田里钓鱼?

没错!你并没有看错~

得益于“稻鱼共生”的种养模式

可以体验到另一番野趣哦

那小编今天就为大家科普一下

一起揭秘这个神奇的模式吧~


“稻鱼共生”模式


水稻和鱼的结合,不仅能更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而且有利于生产出高品质的水稻和鱼。鱼依靠稻田中的水自由生长,同时稻田中因有鱼的存在,不使用农药和化肥,以鱼的排泄物为养料。

“稻鱼共生”是一种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充分发挥了物种间互利共生的作用,生产更多的绿色水稻和优质水产品,实现“粮渔多赢”的效果。


说起“稻鱼共生”

在崇明本地,也早有探索

位于庙镇鸽龙村的

上海江凡果蔬专业合作社

便率先对此进行了尝试


▲上海江凡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黄国超


2014年,在外奋斗多年的黄国超,怀揣着对农业的热爱,毅然放下手中的生意,回到故乡崇明岛,经过不断试验,终于成功摸索出了稻鱼共生的种养结合模式。

合作社水稻面积587亩,稻田养鱼的有235亩。在今年6月播种水稻的时候,投放了鱼苗。“一亩田放300多尾鱼苗,每亩能收到200斤鱼。”黄国超介绍说。


白鹭常常休憩于水稻田间,水稻田里的田鱼,自然就成为了白鹭最好的食物。“现在白鹭多了,田里的鱼经常会被白鹭吃掉!”黄国超苦笑着说道。但正因为崇明这样的好生态,也成为了田鱼的一大卖点。

“上海有几个老板常常一要就是一千斤,有时候都来不及供货。”黄国超表示,田鱼在本地销售占一半,绝大部分被饭店、农家乐收购。崇明几个饭店的老板直接上门订购,一次几十斤、几百斤,销得很快。


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总是不那么容易的。黄国超透露,在经过几年的探索之后,目前合作社发展稳定,盈利状况也在逐年转好。

稻因鱼而优,鱼因稻而贵,通过建立稻鱼共生生态循环系统,提高了稻田的综合效益。目前,一亩田可产稻800斤,田鱼200斤,稻鱼共生亩产轻松越过万元。

尝到胜利果实的黄国超, 明年准备扩大规模。目前已经流转了周边1400亩土地,继续深入探索采用“一稻三渔”的模式,即在水稻田里养殖田鱼、小龙虾、崇明清水蟹三种水产品。计划明年2月在水稻田里投入小龙虾苗,6月左右收获。在小龙虾收获后,6月初播种水稻,6月中旬投放田鱼、崇明清水蟹。

当然,此处的“渔”不仅仅局限于鱼、虾、蟹,它还可以是甲鱼、黄鳝等。只要是经济性水产,并适合和水稻作混生的都可以纳入,是取得生态养殖和经济效益双赢的考量。

那么在稻田里养殖田鱼、小龙虾、清水蟹究竟有哪些好处呢?

“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绿色农业种养模式:鱼、虾、蟹为水稻除草、松土、增肥,水稻为鱼、虾、蟹供饵、遮阴、避害,这样的协作可谓相得益彰。在鱼、虾、蟹生长过程中,不使用化学肥料、化学农药,鱼、虾、蟹更洁净、肉质更美味。同时,该模式生产出来的大米,由于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米粒饱满香甜,品质更安全。”

黄国超表示,通过建立稻渔共生的生态循环系统,有效减少了病虫草害的发生和农业面源污染,改善了稻田生态环境,大大节约了农田使用面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整体的综合效益远高于单一种植模式的收益。通过这种模式,可以为市场提供更高品质的大米和优质的水产品,这就产生了1+1大于2的效果,对助推农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要求都市现代绿色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各种循环生态理念、绿色种养模式不断兴起。农渔结合、一水两用、一田两收,或许是不错的选择。这种结合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综合种养模式,降低了化肥农药使用量,拓展了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空间,促进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具有较强的市场潜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