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家的胡基墙连锅炕,看一眼少一眼...

 源源不断 2017-09-27

前几日小编被一篇网友写的童年回忆文章深深打动。没有华丽的词语,只用发自内心朴素的语言回忆抒发了积淀很久的情感。简短的文字却道出了对童年时连锅炕、胡基墙的情感记忆。在那个清贫的日子里,暖暖的连锅炕承载着儿时幸福而美好的时光,矮矮的胡基墙保护着那属于六盘少年稚嫩的梦想。


老家的连锅炕
祖辈的福窝窝
那里有我童年的梦想
有我难忘记的美好!
当早晨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口
照进小屋的转角
我就闻着草木灰的味道醒来
透过光柱,看清楚空中飞飘的微尘
远离淡淡的梦境
听着大铁锅里发出的咕咚声
肚子也同时感觉饿了
不用吱声,呵呵
咱就知道会吃什么饭
一阵阵香气扑鼻
赖在炕上要吃的
和妈妈讨价还价
直到等来捂热的棉袄
迫不急待去灶坑里刨出来
烤熟的白署和芋头
贴在心口何至快乐
还有难以忘却的幸福
。。。。。

网友—happyevengday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把节俭发挥到了极致。冬天,封死锅灶烟囱,锅灶与火炕间由一孔小洞相连,火炕的烟囱就成了锅灶的烟囱,一股暖流由孔而入,既做熟了饭菜,又温暖了火炕,整个房间也显得暖意融融,一举两得。夏天,堵死连接火炕的小洞,重新开通锅灶烟囱,锅灶又独立循环,任灶里烈火滚滚,火炕依然凉爽如初,互不影响。

六盘山地处黄土高原,以前农家人的家底薄,用不起青砖,农村砌墙垒院的主要建材是胡基。于是,打胡基成为农家人立家创业的一门手艺。胡基,又叫土坯,是一门古老的传统工艺,就地取材的建筑材料。即,在青石板上,用特制的木模框,填上湿黄黏土,用柱子捶实,制成四边棱角分明,两面光平的土块,晒干后,即可做建筑的主体材料:砌墙、盘炕、泥炉灶用途十分广,是过去黄土地上人们搞建筑必不可少的东西。打胡基需要五样东西:青石板、草木灰、柱子、模子、潮土堆。操作有诀窍,“三锨六脚十二个柱窝”。老练的打胡基者动作轻巧、洒脱、自如,舞蹈一般。打胡基多选在干旱少雨的秋季进行,因为这个季节阳光充足,风头高,胡基干得快。此外,摞胡基也是门技术活儿,不会摞的摞起便倒,有言道“会打不会摞,不如回家静静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连锅炕和胡基墙已退出生产生话舞台,淡出了许多人的记忆,成为乡村不可多见的稀罕品。但这些承载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回忆,是我们不能忘记的记忆。

碾场,套上牲畜,拉着辘轴绕着圈不断碾压,让秸秆和谷物在不断碾压中分离。

碌(碡)轴,又叫碾子。将一块完整的石头杵成圆柱状,是农家碾场的工具。

扬场,是农家将碾压过得谷物,用木锨迎风扬起,使谷粒和谷衣分开的过程。秋收的季节,全家老少一起上,从天麻麻亮开始,摊麦子、套牲畜、碾谷物、扬场、装袋,直到谷物归仓。

石磨是农家磨面的一种工具。在碾子和磨盘相互的碾压中,麦子、糜子、谷子、荞麦等颗粒状的农作物都变成了细碎的面粉。

铡子也叫铡刀,是农家碎草的工具。这是农家娃最难忘记的,承载了太多的记忆。

辘轳,农家从井中取水的工具,现在一些地方还在使用。

架子车,是非机动车时代农村最为重要的运输工具,可人拉,也可套马、牛、骡、驴等牲畜替代人力。

风匣,又名风箱,是农家用来烧火做饭的一种生活工具。相信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不仅都见过,而且小时候经常在拉。

那些古老的传承和民俗的记忆,在宁夏六盘山区还有很多,那是一代人的情感和经历,不知你还记得多少?老家的连锅炕胡基墙看一眼少一眼,是你“十一”不得不回家的理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