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心理专家如何解读离婚考试

 半刀博客 2017-09-27




你们的结婚纪念日是?一家人出去旅游过多少次?这些问题来自四川省宜宾县人民法院近期推出的《婚姻家庭考试卷》。这场“离婚考试”进行在离婚案件的诉讼调解阶段,夫妻双方相互打分。法院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到夫妻的婚姻质量,辅助下一阶段的审理。

“60分以上初步表明有挽回余地,60分以下可以初步认定婚姻关系岌岌可危。”首次接受这场“离婚考试”的夫妻得分均超过80分,法院做出了不准离婚的判决。这场判决也引发了网络热议。




有的网友发声质疑考卷的科学性,且表示婚姻自由的原则不可侵犯。也有的网友认为此举可帮助夫妻双方冷静思考,不失为一大创新。京师心理大学堂的小伙伴们也就此问题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分党委书记、心理学部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主任乔志宏老师,乔老师主持了最高人民法院委托北师大心理学部完成的“家事审判法官、调解员心理学培训大纲”项目,对这项工作有较多的了解,希望能从心理学角度为大家分析整个事件。



离婚诚自由,理性不可抛

从2002年开始,中国的离婚率就持续走高。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全国各级民政部门和婚姻登记机构共依法办理结婚登记558万对,比去年下降7.5%;依法办理离婚185.6万对,比去年同期上升10.3%。2016年,通过民政部门和法院判决离婚的夫妻接近500万对,其中25-29岁的夫妻占到3-4成。这样的数字无疑是惊人的。婚姻不是儿戏,它还牵扯着老一辈与下一辈的生活质量,而这些离婚的夫妻中,又有多少是冲动行为,多少可以试着挽回呢?


乔老师因此表示,这份问卷的用意非常好,很值得赞赏和鼓励。婚姻质量的好与坏,只有身处在这段关系中的两个人最可以体会,法院采用当事人‘互评’模式有较大的合理性,实质上是用书面作答的形式给双方一个理性思考的机会。就比如文章的案例,一对夫妻在“回忆最幸福的事情”这一问题上,女方的回答是“没有过”,但在给男方答卷打分时又打了8分,可见女方虽然在回答问题时并没有回忆起幸福的事情,但看到男方的答案时改变了态度,达到了法官所希望的双方通过这个“考卷”增进彼此理解的效果。这样的分别作答的书面形式,有助于他们放下情绪,理性看待自己的婚姻。


更重要的是,这份问卷是我国家事审判方式诸多改革措施的一个生动体现。家事纠纷包括离婚案件,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与情感密切联系的纠纷案件,许多问题是非理性的、不确定的,不容易形成确定的规则也难以通过确定的规则去解决,因此,法官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也鼓励当事人自己理性地面对问题,这是一种工作视角的转变,也可以看到国家对于家事审判特点的重视。

北师大心理学部受邀参与这项改革工作,编写了家事审判法官和调解员的心理学培训大纲,希望能给法官和调解员一些心理学方面的指导。我们看到一些家事审判改革的试点法庭已经不是传统的威严肃穆的“公堂”,而是当事人围坐圆桌,座签也不再是原告、被告,而是“丈夫”、“妻子”、“子女”,很有人文关怀和温暖的氛围,这是国家司法的进步,从意识到行为的改变。司法判决仍是理性的、权威的,但过程不再是冷冰冰的和刻板的,充分考虑结果对当事人及其家庭短期和长期的影响,不仅仅将公正作为目标,更将长远的幸福作为目标。当然法官毕竟不是心理学家,他只是从他工作经验的角度去做尝试,缺乏婚姻家庭心理学的理论支撑,所以难免会有纰漏。因此,乔老师说,“我对这个做法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支持,剩下的百分之一是希望能够改进。”




不足需提高,微瑕难掩瑜


很多网友对这张试卷的科学性产生了质疑。它算是考卷,还是心理测量问卷?又是否有信度和效度,能准确反映婚姻质量呢?接下来,我们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下“考卷”的问题,以便做出改进和提高。


问题一:是考卷还是心理测验?


乔老师表示:“这份考卷既不是考试也不是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是对人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的评估,比如人格测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没有正确答案,智力测验则有;考试则是成就测验,像高考、托福、研究生入学考试等等,是考验你当前所掌握知识所达到的成就程度,是有标准答案的。法官编的这个“考卷”,既不属标准化的心理测验,也不属于成就测验,实质是一种貌似量化实际质性的婚姻状况评估工具。


前面的客观题,如夫妻双方的生日、对方父母的生日、孩子最喜欢的零食等,这是考察婚姻的基本信息,分数高则说明你对婚姻状况的一些客观事实的了解程度高,这部分没有大问题,有些细节可以再斟酌。


但后面的主观题则存在一些问题:夫妻在给对方评分时,评分标准究竟是自己对婚姻质量好坏的判断呢还是对对方回答内容的属实程度呢?举个例子,在矛盾与分歧这个题的答案下,女方提到了男方赌博等不良行为,如果这是事实,从婚姻质量的角度(总分所代表的目的)看,这道题应该得低分;但很明显男方从是否属实的角度看,给了女方满分,而这个满分并不意味着婚姻质量高;再比如,在最后一题关于今后的打算计划,女方坚持要离婚,男方不想离婚,男方在评分时是应该依照女方陈述了事实打满分还是应该按照自己的想法打零分呢?这份问卷的总分与各题的含义是模糊的,到底是要让夫妻双方更了解体贴对方的想法,还是对婚姻质量的正确评估?现在变成了答得越准,分数越高,混淆了总分的含义和意图。


另外,双方互评时,难免会带着自己主观的意图去评分,比如故意评高分或者故意评低分。这也会对结果的有效程度产生了极大影响。




问题二:这个问卷是否全面?


乔老师认为,除了评分需要改进外,试卷的内容对婚姻质量的评估也是不够全面的:“试卷的主观题部分涵盖面太窄,不能够很好地评估婚姻质量。婚姻家庭理论认为,婚姻应具备感情功能、经济功能、性爱功能、生育功能、儿童教育、抚养老人、娱乐和休闲七大功能,如果让双方来评价的话,内容应包括这七大方面。很明显,这份“考卷”在这方面比较薄弱,不足以让双方全面评判自己的婚姻功能。法官基于善良的愿望所设计的问题,比如“夫妻间最美好的回忆、最幸福的事情有什么”表现出尝试改变离婚意图的倾向,有点偏离了法官的中立立场,这对于感情已经破裂、婚姻已经死亡应该离婚的夫妻来说会有一些不妥。

相信前面乔老师对试卷缺陷的剖析已经回应了大部分网友的质疑,大家也能够理解这份试卷的积极意义。确实,任何改革措施的出台都会经历质疑与不满,但只要我们坚持正确路线,并纳善如流、修正不足,改革也一定会深入人心。





后续改进的方向



评估+教化,客观+主观,相辅相成


《婚姻家庭考试卷》可以把婚姻质量评估和增进双方了解的教育两部分分开。前面是婚姻质量评估,各自对婚姻的各项功能进行评分而不是互评,可采用专业的心理学测评量表进行分析;达到一定分数具备挽回可能性的夫妻,继续完成后面促进双方理解和好感的问题,如回忆最幸福、最伤心的事情,反思目前存在的最大矛盾等问题,这部分就不要用分数量化,而是让双方用表示情感的词语去判定,如:支持、不支持、喜欢、不喜欢等。这样一来,前面的问题偏客观,有助于夫妻双方冷静下来,更为理智地去思考婚姻的去留问题,去反思自己、反思婚姻。后半部分问题的目的不是评估,而是去激发双方对于婚姻的情绪唤醒以及是否要继续走下去的思考


双方互评+第三方评估,公正更有效


由于婚姻质量的优劣夫妻双方最为清楚,当事人评价的方式较为合适。但如果出现了赌博、出轨等婚姻生活的高危行为,就不能仅仅依靠一方的说法就进行简单化的判断了,比如男方认为自己只是玩牌,女方则认为是赌博,这样的情况就需要第三方专业的调查员进行评估了,心理学上我们也有一套专业的评估方式可以用来帮助协调员提高这项技能。



婚姻辅导肩并行


在和老师的交流中,我们也意识到,这张试卷的作用可能只是一时的,前面提到赌博的男方可能会因为不想离婚而做出很多承诺,但时间一长又固态重萌,从长远来看与试卷本身的目的背道而驰,得不偿失。

对于这一问题乔老师表示:法官可以在设立的婚姻冷静期内,要求或者建议夫妻双方去做婚姻辅导,通过咨询辅导改变两人对同一问题的认知态度,让男方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问题,从而树立起对婚姻家庭的责任感。同时也让女方对其丈夫改变的长期过程有信心,从而帮助二人和谐婚姻关系的建立。





      或许我们应该感谢这次网络上的轩然大波,让家事审判制度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也让问题暴露从而能够进一步完善各个细节。虽然,网络上对制定考卷的法官批评很多,但小编在这里仍要为他鼓掌,尽管这其中还有很多可改进之处,但这张考卷并没有妨碍婚姻自由,而是对每一段感情、每一个家庭的尊重。



转载自京师心理大学堂

本期编辑:庄旭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