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男人好不好,看他的吃相就知道

 cxag 2017-09-27


文 | 十点君

王小波说:“好看的脸蛋太多,有趣的灵魂太少”。

又有一句话说:“日子很长,要嫁个有趣的男人”。

于是问题来了:什么样的男人算是有趣呢?有人说性格幽默的男人有趣、有人说热爱健身的男人有趣,还有人说喜欢旅行的男人有趣。

我觉得,每个爱吃的男人都有一个很大的胃,以及有趣的灵魂

从“食神”蔡澜,到《舌尖》总导演陈晓卿、再到可爱的老头汪曾祺.......在总结了这些人的美食之路后,我意外地发现:他们是爱吃的人,同时也是有趣的人。

今天我们不说他们的成就,就肤浅地来看一看他们到底有多爱吃吧!

澜:人生的意义就是吃吃喝喝

与金庸、黄沾倪匡并成为“香港四大才子”的蔡澜有着众多身份:电影监制、专栏作家、电影节目主持人,然而,他最广为流传的身份却是“食神”。

刚开通微博时,蔡澜就这样写简介:

大家好,我叫蔡澜,听起来像菜篮,买菜的篮子,所以一生注定得吃吃喝喝。现在在微博摆个龙门阵,和大家只谈美食,不论政治,请多指教。

已入古稀之年的蔡老先生瞬间圈粉无数,网友纷纷赞到,怎么会有这么可爱的老爷爷啊!

▲蔡澜

他不喜欢“吃货”这个称呼,却允许别人说他“老不正经”。蔡澜喜欢写作,他的文章既讲人生哲学和艺术修养,也写吃喝玩乐和三教九流。

他写过一本书,叫《今天也要好好吃饭》。书中记录了他在走遍大江南北时吃过的各地名吃,还分享了各种食材的多样做法。

其中有一段关于胡椒的描写让人看了不禁捧腹大笑:

千万别小看它,细嚼之下,胡椒粒爆开,口腔有种快感,起初不觉有什么厉害,后来才知,辣得要抓着头蹦迪士高。

即使是料理中的一剂调味料,都能被蔡老先生写的如此生动,靠的全是他那颗童趣的心。

▲看见美食两眼放光的蔡澜

不管是他请客还是别人请他,他都会点足以一桌子菜,让人惊叹。

他有一次去吉隆坡,别人请他吃饭。为了回忆小时候的菜,他叫了很多东西,结果吃不完。人家说他:“你来世一定没有东西吃”。

结果蔡老先生摇头笑笑说:“你们怎么不这么想想?我的前身,是饿死的。”

▲正在吃涮羊肉的蔡澜

蔡老先生尤其喜欢红酒,他说希望自己能够像红酒一样,越老越醇

蔡澜身份众多,很多人问他到底是做什么的,他说:

我只想做一个人,这并不容易。做人就是努力别看他人脸色,也不必要给别人脸色看。所以我不管对方是什么职业,是老是少,我都尊重。

蔡老先生活得潇洒,过得任性,连金庸都称赞他,是“真正潇洒的人,是世间第一等风流人物”。

陈晓卿:世界上最好吃的永远是人

说到吃,不得不提《舌尖上的中国》。在《舌尖》火遍全国之后,总导演兼酷爱美食的吃货陈晓卿也渐渐为人熟知。

十几年前,他就开始担任美食专栏的作家,记录着他心心念念的家乡的味道以及在江湖偶遇的人间至味。

▲《舌尖》总导演陈晓卿

在2003年的时候,陈晓卿曾患上了中度抑郁症。抑郁症让他常常无法睡着,却丝毫没有影响他的食欲。当时正值“非典”,满大街的馆子都不需要排队,他却说“这太让人开心了”。

食物不仅可以满足身体,更可以治愈心灵。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不开心的时候总是想寻求美食的安慰。

陈晓卿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去品尝当地的美食,他的微博满满的都是好吃的。

▲陈晓卿的微博满满的都是吃

他的手机里存着北京乃至全中国好几百家餐馆的信息:餐馆名称、地址、电话,以及饭馆的招牌菜。

早年时,他用的诺基亚手机只能存两三百个号码,因此他充分发掘了备忘录的功能,一点一点打字录入餐馆信息。几年下来,存了四千多条。

这个数据库后来成就了他的江湖传说:

谁要是在北京找不到吃饭的地方,只要告诉陈晓卿自己的地点、口味偏好,就会迅速收到一条详尽的推荐短信

然而,有一次他在黄河上吃鱼,因为太过兴奋,不小心把那台手机连同那珍贵的四千多条餐馆信息的掉进了黄河里,没有备份,损失惨重。

▲陈晓卿

陈晓卿并不是一个外向的人,在参加一些“美食品鉴”活动时,他常常如坐针毡,说“脸盲症加社交恐惧,会让美食变得味同嚼蜡”,“而与朋友在一起,却总是'有情饮水饱'”。

对于陈晓卿而言,吃什么、在哪里吃这些问题远不如“和谁吃”来得重要,世界上最好吃的永远是人

十年前,老六、杨葵、王小山、罗永浩……还有陈晓卿,这样一群有趣的人,每周都要聚餐,漫无边际地探讨人生到深夜,这个组织后来被称为“老男人饭局”。

吃饭必须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吃,才能吃出精彩。

汪曾祺:人生在世,吃喝二字

当人们到了一个新地方,往往会爱逛百货公司或菜市场,而汪曾祺却最喜欢逛菜市场,热热闹闹,享受人生之乐。

汪曾祺是把口腹之欲与文学拉得最近的人。在他众多散文作品中,关于饮食文化的就占了一大部分。

后人收录了他的文章,并成合集《故乡的食物》、《汪曾祺谈吃》、《五味》、《老味道》等等。

▲汪曾祺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

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汪老先生用质朴的文字讲述了他一生所见所闻的美食,一蔬一饭看似平常,却饱含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幸福的向往。

▲穿着粉色围裙下厨的汪曾祺老先生

汪曾祺不仅喜欢吃,更喜欢亲自下厨。汪老擅长家常菜,他的厨艺在当时的文学圈也十分有名。

当有作家来北京采访他时,他们很少在宾馆就餐,而是直接由汪老先生下厨。来访的人对他赞口不绝。当时有个外国作家不了解情况,连汪老先生煮的毛豆的皮都吃了。

汪曾祺在与食物相处的过程中,也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态度。

汪曾祺

他认为,有些东西,本来不吃,吃吃也就习惯了。有些东西,自己如果不吃,也不要反对旁人吃。不要以为自己不吃的东西,谁吃,就是岂有此理。

一个人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对食物如此,对文化或者其他的东西也是一样这不仅是食物的哲学,更是人生的哲学。

一年四季地馋,周而复始地吃

翻翻历史,还能看到很多爱吃的文人:

写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的苏轼,留下了一系列以他名字命名的美食:东坡肘子、东坡肉、东坡豆腐.....

还有清代《随园食单》的作者袁枚。“凡事不可苟且,而于饮食尤甚。袁子才的一生,不求闻达于官场,却对声色美食的追求甚高,留下风流才子的绝唱。

想要活得精致从容,就不能远离人间烟火。从质朴中看出了繁华的人,总是有趣的。

爱吃的人不只是会吃,更是懂得欣赏、研究吃。一个能用心对待一日三餐的男人,一定拥有有趣的灵魂,因为他们爱的不只是食物,他们爱的更是你

就像你小时候玩了一整天,饥肠辘辘地跑回家里,爸爸一边批评你,一边为你煮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面;

就像你有一天随口说了句“好想尝尝那家新开的糖炒栗子”,他就特意跑了三条街去买刚出炉的栗子;

就像周末的早晨,当你睁开眼睛时,看到他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尽管没有出色的厨艺,他还是会用心为你做早饭,端到你面前。

就像无论我们去过了哪里,吃过了多少种食物,到了最后我们会发现,吃到胃里的是食物,吃到心里的却是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