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乙肝的辨治体会

 清茶清清 2017-09-27


慢性传染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出现的一系列病理反应,其病情复杂,传变迅速,预后不良。目前中西医尚无特效疗法。据报道,目前我国感染乙肝病毒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超过一个亿,被医学界称为不死的癌症。因此,探求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目前医学界急待探讨的课题,笔者从医以来,殚心竭虑地探索乙肝的治疗方法,毁誉参半,疗效卓著者有之,起初有效、最后无效者有之,但确有一定的切身体会值得提出来与同仁商榷。

1.治肝宜疏肝柔肝 感染乙肝病毒后,机体正气奋然反抗,邪正分争,反应强烈。呈现出一派口苦、黄疸、恶心、呕吐、便干或黏滞不爽、舌苔黄腻、脉弦数等肝胆湿热之象。理应清理肝胆湿热,但乙肝为慢性病证,宜从缓图治,欲速则不达。且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刚烈,宜柔而不宜直折。单用苦寒之品还恐有冰伏湿热、变生他证之虞。 曾治刘某,男,32岁。患乙肝大三阳,口苦咽干,身疲乏力,恶心呕吐,身目俱黄,苔黄腻,脉弦数。他医以清理肝胆湿热之法,遍服龙胆草、黄芩、大黄、茵陈、栀子等品两月,证无进退。求治于余,余思乙肝一证,病程缠绵,过用苦寒直折有悖肝脏条达之性,且有冰伏湿热之嫌。遂改用疏肝柔肝之柴胡、白芍、薄荷、香附、当归、菊花,辅以清热解毒、健脾利湿之品加减调治,服药月余,病竟痊愈。

2.治肝宜清热解毒 治疗疾病的关键是祛除诱因,诱因消除了,机体才能得到更好地恢复。由于感染乙肝病毒是乙肝发病的重要原因,乙肝病毒属疫疠之邪,其性毒热。因此清热解毒也是治疗乙肝的重要法则之一,它贯穿于乙肝病的整个治疗过程之中。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山豆根、金线重楼、虎杖清热解毒、修复肝细胞,是治疗乙肝的不可缺失的药物。这些药物还有截断病情、防止癌变的作用。

3.治肝宜活血化瘀 乙肝久治不愈的病理转归是肝脏硬化。如何软缩肝脏、阻断肝纤维化是乙肝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肝藏血,有调节人体血流量的功能。如何保持肝脏血液的洁净,是维持肝脏正常功能、防止肝纤维化的保证。近年药理研究证实,部分活血化瘀药有维持肝脏生理机能、阻断肝纤维化的效果。当归、丹参、王不留行、三棱、莪术,临证时酌情加入,事半功倍。

4.治肝宜肝脾肾同调 《金匮》有云:“上工治未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可见两千年前的医圣仲景就发现了肝病传脾的规律,提出了“见肝实脾”的理论。肝病以后,失其条达之性,木郁克土,除见肝脏本脏症状外,尚见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神疲倦怠、大便溏薄等脾虚之象。肝病日久,子盗母气,还可见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或形寒肢冷、脉细弱等肾虚之症。事实上,慢性乙肝的临床征象是一个涉及肝脾肾三脏的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证候群。肝脾肾三脏同调,在乙肝的治疗、转归和预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曾治临村盛某,男,42岁,患乙肝3年,近期化验小三阳、甲胎蛋白阳性。省、市、县多家医院都疑为癌症,不予治疗。2003年3月16日延余诊治。患者骨瘦如柴,气息微弱,面色灰暗,巩膜发黄,水谷不进,五心烦热,肝脏触之坚硬如石,脉细数。余以柴胡、白芍、黄芪、人参、半枝莲、山豆根、威灵仙、鳖甲、当归、三棱、虎杖、五味子组成基本方,随症加减调治两月,竟获全功,患者存活至今,健壮如初。

笔者祖居贫困山区,是乙肝的高发地区,老百姓的保健意识极不规范,许多患者一人得病,全家传染,状况惨烈。为此,笔者四处奔走,呼吁民众的保健意识,并积极研究乙肝的治疗方案,经数十年临床探索,千余例患者的临床验证,终有所悟,今不揣冒昧,将自己的井底之见提出来与大家商榷,望同道鉴之。杨承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