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里“筋”为什么叫“经筋”

 为什么73 2017-09-27

《說文解字》解释说:“筋,肉之力也。从力从肉从竹。竹,物之多筋者。凡筋之屬皆从筋。 ”   



《黄帝内经》

黄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在“养东书院”公众号前几期文章——《筋是什么(上)》《筋是什么(下)》我们我们已经了解“筋”的基本含义。


可在传统中医最权威的经典《黄帝内经》中,提到“筋”的地方,多会在前面冠一个“经”字,称为“经筋”。这“经筋”又如何理解呢?


《说文解字》:“经,织也。从糸巠声。” “经”字的本意是指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大家知道,织布前必须首先在织布机上固定好经线,而经线是纵向排列的。因此,所谓经筋,指的是人体中“筋”的走向,它们大多是纵向分布的。经筋的另外一个更重要含义是说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在《灵枢》一书中专门有《经筋》篇,和《经脉》篇相提并论,说明经筋和经脉、络脉(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经络)同样重要。经筋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的正常体态及运动功能、维护经脉正常运行气血的作用,此外经筋还具有保护人体内脏的功能。


综上:筋的学名叫“经筋”,因为它和经脉同样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