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师们,从神坛走下,自己走

 拉普拉丝 2017-09-27

这两个问题,倒退十年,回答起来都好像要带着某种政治正确的使命。但今天,看着后台的回答,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无论圈里圈外,在变得理智,清醒,客观,每念至此,心里不是不开心的。

先看第一题
1.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是一道教育观点类的题目。[命名依据《老桃讲教师资格面试》] 。

答题步骤根据书中的策略:

解释表态→论证观点→落实观点

表态,即认同或者不认同,并不是我要讨论的重点,我要讨论的是认同或者不认同的到底是什么?

那就要回到这句话的理解上来,到底怎么理解?

第一种理解

只要老师会教,那么学生成绩就会好。换句话讲,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那就是老师的问题。 

按此理解,我们态度当然是不认同。 

为什么?[论证]如此理解,就过分强调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老师并非万能,我们不是神。教育的问题,也并不是孤立的问题,是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除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社会影响都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留下烙印。这些都决定了老师的教育并不是从零开始。

按照这样的回答方法,接下来的落实观点[即提出对策],就要从把学生教好,就要从多方面下手,如何家校合力,如何引导社会形成良好的氛围等方法

第二种理解

第二种理解,就在于对“好”字的理解上。何为教“好”? 

第一种理解中,教好就是我们世俗的理解为成绩高,但成绩好就是教好了么?当然不是。教好的理解应该更宽泛,只要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比昨天有进步,那就是在变好。 

按此理解陈鹤琴先生这句话,我们的态度当然是认同 

为什么?因为只要我们不给学生贴标签,心态平和的跟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孩子的生活,性格特点,尊重孩子的想法,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和平台,对于孩子的发展并不只是关注成绩,那么我想,让孩子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是可以实现的。

按照这样的回答思路,接下来的落实观点[提出对策],就要从作为老师应该如何提升自己,掌握多样的教学方法入手,家长也好,学校也好,社会也好,评价老师的方法也应当多样化。

两种理解,两种回答方法。

最后用李镇西老师的一句话结尾: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这是老师的自励,我对这样的老师表达十二分的崇敬;如果以此苛求教师,我对这样的苛求者表示十二万分的鄙夷!”


2.有一天,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提了一个问题,但是你一时无法解答。此时,你将如何应对?

典型的应急应变类的题目,考察的就是教师的教学机智。 

我在书里写过,这种题目的解决要体现教师解决问题方式方法的多样性 

这其中既可以有对提问学生的表扬,也可以有号召全班学生相其学习的环节,既可以有提问全班,借机思考的智慧,也可以有小组讨论,集思广益的手段,当然了,课后的反思更是不在话下,以上这些内容的回答,都没有问题。

网上关于这道题也有参考答案。但总有一个小细节我有疑问。 
我们来看一下网上的回答

如果该问题无法在短时间之内进行解答,且与当前所讲内容相关度不大,我也会把问题留给学生做课后思考,并告知学生我们这堂课的主题内容不在此,使学生能回归课堂主题。

如果学生的问题就是短时间内无法解答,且与课程相关呢? 
那么我的问题来了,我们到底能不能向学生承认我们解答不出来? 
有些网上的回答就是不能,因为要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 
我记得在《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中,有关如何实现教学相长当中,有这样一句话:

教师要真心实意的欢迎学生提出错误并用于公开承认错误。

连错误都可以公开承认,为什么承认自己有回答不上来的问题竟然这么难?树立威信何曾要靠装作无所不知来实现?如果不想被家长把学生的好坏一切都归因于老师,那么我们就要先从给自己设定的神坛上走下来,自己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