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术博览丛书》| 独家推荐:听汪家芳解读“在路上”的绘画情结

 昵称40044036 2017-09-27



画家一点都不伟大

不就是一种职业嘛

听汪家芳解读

“在路上”的绘画情结

 

汪家芳,作为海派绘画优秀的山水画家,他的笔尖沉淀了太多的自我修行和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体验。除此之外,他的绘画作品还有着许多超出了海派绘画范畴的鲜活个人品质和时代特色;他的每一笔皴擦点染,都用自己独特的水墨话语,传达着文化传承与个人独行并行的艺术特点。

  


【行走丝绸之路,一纸明信片承载文化脉络】

谈到汪家芳,很多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他脚下曾走过的海河山川、荒漠平原,以及画面间水墨流淌的浑厚苍茫、湿润氤氲。在他看来,游历于山水间,直面山川风景;行走于人群中,对话面相背后的夙愿,将水墨写生带进生活中体验和印证,这种原创有精神也充满魅力。

从古老历史沉淀中一路走来的中国画,留下了太多的诗情画意、胸怀抱负,从其创立伊始,就是文人高士寄怀达意,情感抒发的绝佳手段。汪家芳认为,中国画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积淀,只有学习传统笔墨精华,了解古人如何绘画,分析研究前人如何对自然进行提炼,如何将自然形态转化为艺术图像,才能在水墨写生中获得最佳效果。


带着这样的绘画追求,他带上画笔,轻装上阵,沿着浩荡丝绸之路,去寻找历史踪迹。对汪家芳来说,行走在这些国家中间,他将自身的绘画艺术和国家战略融合,构建完成了自身艺术成就的新高度。他眼中的风土人情、文化现象以及脚下的真实观察,都让自身成为独立的个体,融入到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去,用手中的画笔呈现一位画家对社会的担当,完成一次次文化重聚。





汪家芳的写生很有意思,他从不使用相机,记录只通过线条和色彩,现场完成。现代的相机虽然替代了写生的艰苦,甚至更快更真实,但是面对已经定型的东西,感受、冲动也少了很多回旋的余地。倒不如当下的寥寥数笔瞬间造就的美感,兼具艺术的灵性和生活的气息。在他的画面里,细腻的笔下有烟雨蒙蒙的江南小镇;有浩瀚苍茫的西北风貌;有充满异国风情的村庄城墙;当然也有形形色色的不同面孔,那些随性勾勒的线条,让情感的传达更为立体。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写生创作方式,他为世人带来了非常具有“汪氏”特色的作品——写生明信片。说到明信片,汪家芳很是兴奋,在走过丝绸之路的二十几个国家里,明信片成为最为重要的记录,承载着时间的流淌和脚下的漫漫里程。说到明信片的样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常见的可邮寄的明信片,另一种则是专门定制的,尺寸比流通的略大,材质有绢、宣纸、麻纸等,也拥有了更大的创作空间。




“画家只要有生活、情感、思想,便总能融入到任何文化背景、任何生活方式中去,这也是对文化的把玩。”在旅途中,汪家芳用笔尖同当地人交流,这一张张卡片上也留下他或多或少的话语,或用毛笔或用炭笔,仔细写下。细细读起,总能从字里行间感受那时的情感状态。有趣的是,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明信片上,都会有一枚独具当地特色的邮票并盖以邮戳,在这背后,存留下的不仅是汪家芳行走的痕迹,也是对不同文化的敬畏之心。





汪家芳的写生明信片现在已经有700多张,国外一组,国内一组,都已收录成册。“写生其实是一个意识阶段,画得像则是一个初级阶段。写生首先是写,生则是你生活中的你没有看到过的东西,你要用心去感悟。”在汪家芳心里,写生是一个过程,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叠加,其中所洋溢的生动性、趣味性、可观性都有一种即兴的精神状态,无法复制。这其中的积累,不管是脚下的路还是手上的笔,所建造的精神内核都在不断丰富。他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将主体感受融入到画面意境的把握中去,去粗存精,构筑无限的表现空间,带着一种鲜活的气息,一路上不断锤炼自己的心性和对绘画的认知。



 

 

【对话画家精神,透视当代回归文化传承】

如果说我们对中国画的感觉,是裸露在外的一种审美现象的话,那么所谓的艺术的味道则要更深入一层。这其中看似不经意,却隐藏着画家深入内心的精神素养和审美标准,而这些也恰恰决定了他的艺术高度。

在汪家芳看来,一位画家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绝非偶然,这其中有几个方面的影响。首先,家庭教育和个人爱好以及成年后来自家庭的支持,会成为成就这位画家的动力因素,这属于画家的正常发展。还有一种情况则与其截然相反,当画家的整个成长历程和艺术道路充满波折,甚至一些想法和观念受到当时社会的嘲讽和批判,那他的思想、行为等等就会发生变异,这种影响甚至让他对世界的认同产生根本性的变化;则此类画家的作品,一般人很难去解读,这也体现了画家创作其实是内心思想的表现。若其思想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却故意去创造一些稀奇古怪的内容,这就违背了画家创作追求自我本真的原则,作品也失去了生命。



谈到画家的精神素养,汪家芳也谈到了自己的观点,同时也阐述了对当下极热的当代艺术的看法。“当下中国的所谓当代艺术,其实根本没有成熟,我是这样理解的。”提到当代艺术,首先想到的就是“前卫”、“时髦”,这些鲜亮的形容词使得这种艺术形式成为当下的热点,也让其拥有了巨大的艺术市场。但是这种艺术市场的产生,我们是否可以试着去分析,到底是中国需要,还是西方需要;抑或是中国文化需要,还是其他文化需要?

很多人认为,市场对当代艺术这块本身有着很大需求,这种艺术形式所表现出的对社会的反思、讽刺是当代人急需迸发的内心渴望,但汪家芳却认为,这种艺术形式在当代中国其实并不成熟。



在西方,当代艺术的发展是和社会发展同步的,同时它跟艺术家的经历和阅历也有着极大的关系。若艺术家的思想和观念是正常的,但创作的作品同其人格反差巨大,这种存在的可能性极小,抑或是暂时的。因此当代艺术其实是前卫思潮同艺术家本人人格碰撞产生的,这两者共通交汇所碰撞出的火光,才能真正激发具有艺术性的作品的产生。


 

随着时代的前进,作为一名画家所看到的不该只是当下所谓的潮流,更多还应该着眼于传统。“传统是一种精神、一种理念、一种学习方式。”对汪家芳来说,只有立足传统才能展望今后,就犹如占卜一般,只有真正站在高于大众的思想高度,才能有高古旷达的思想依托,绘画才具有前瞻价值。因此归根到底,画家的成功是持续性的,这种持续性来自画家高度的本我意识,不断反问我是谁,要做些什么,之后再完成一次次的自我回归和锤炼。只有这样,绘画才能笔笔入心,深邃广博,气象万千。

 

【立足海派根基,浸润传统追求写意精神】

“我一直感觉,画家一点都不伟大,画家的思想伟大,但画家永远是一种职业,就应该兢兢业业,把画画好。”对于自己画家的身份,汪家芳听之受之甘之如饴。在他看来,画家作为当下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个群体,他们身上有着这个时代赋予的精神特质,并且兼备对传统的敬畏,为这个时代带来了不同呈现方式的美的享受。画家归根到底是一种职业,是美的传达者,是社会中的一个正常群体,不能将其剥离凡人的范畴。而作为一名当代画家,在创作的同时,理应更多关注对当下社会的思考。纵观当今整个中国的文化现状,是一种艺术繁荣的面貌,而画家要做的就是在这个时代里,在这个社会形态下,去思考自己在不同创作阶段的文化积累和传统底蕴,这是优秀作品产生的根本。


 

谈到对艺术家、大家甚至是大师的解读,汪家芳也有自己的看法。所谓艺术家,虽然和画家一样,在笔墨技法方面拥有一定艺术层面的支撑,但不同的是,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个人思想甚至理论体系。因此,艺术家那些带有思想的作品,能让观者反思,继而激发自身创作灵感。

但说到大家,这其中的定义又会有所差别。大家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是被当下时代认可的,作为一种结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大家的思想并不一定能立足于任何时代,可能随着文化潮流的变更和艺术的升华,大家的一些思想观念便不符合某个时代的审美。但若在大家之上,还有一种形式的存在,那就是大师了。大师永远从背后眺望,如同影子一般,无法从正面解读。但重要的是,大师的思想不管经过几个时代,都可以作为经典引发思考。大师传递的不是技法,而是综合性的理论精华。


 

汪家芳身为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和上海中国画院画师,除了专注于创作之外,也把一部分精力放在中国画教学上。他在为高研班学生上课时经常说到:绘画创作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的经验和社会要求会造就不一样的绘画成果,这个时候要做的就是认清自己。在他看来,画家首先要传递正能量,同时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若画家思想是偏激的,那只能是昙花一现,被这个时代淘汰。

作为一名上海画家,汪家芳始终将海派文化作为艺术创作的根基。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本身地域狭窄,自开埠以来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使得生活在这里的人又拥有了一种洋气甚至是高傲的情感内涵,这其实是不合群的。在汪家芳心中,对海派文化的解读集中于两个词,那就是“时尚”和“精致”,“时尚”指的是时代的节拍;“精致”则是一种生活状态。上海所拥有的大格局和极强的包容性,都促使海派现象的产生。



除了植根于海派文化,汪家芳更注重对绘画精神层面的解读。中国画不像西方绘画拥有科学性的绘画理论,它拥有的更多是对文化层面,特别是中国传统哲学和佛学的阐述。在中国,绘画其实是人精神层面抒发的产物,它就像一个轮回一样,从开始的一无所知到中间过程的积累,积累到最后,画家的精神世界和语言传达会通过一种最简单的画面呈现。这是禅意,也是中国画追求的写意精神。汪家芳说,一位画家的发展其实像一个十字架一般,横向是所处的当下社会,纵向则是对传统的积累和文化的延续,当画家的文化积累和自身发展到一定程度,精神高度和思想状态能够使得自己的在当下社会向上跨越,那他的绘画理念就能被认可,被这个时代留下。因此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不断丰富自身内涵,才能有下一个突破。



“中国画的灵魂就是笔墨和思想之间的高度融合”,在汪家芳看来,时代所留下的中国画家,珍藏起的不是他们的人,而是他们身上带有中国文化价值的精神,这种精神对整个中国文化脉络传承起到通贯古今的作用。

一路走来,汪家芳以一种开放的姿态迎接自己艺术思想的一次次沉淀与升华,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发展中主导自身的艺术导向,使中国传统水墨在当代的语境中释放独特的个人审美和别具韵致的人格特色,这是当代中国画家最自由坚实的意识展现。

 


文/傅康妮     图/汪家芳




▼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