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见智每日图表(第23期):缩表之后,全球流动性仍将保持宽裕?

 whereisflower 2017-09-27


今日题图

摩根大通:美联储缩表之后,全球流动性仍将保持宽裕。

美联储将从今年10月开始缩表,预计未来三至四年,存量效应将持续,全球流动性仍将保持宽裕。

量化宽松(QE)主要通过两种渠道传导:流量效应、存量效应。

流量效应:美联储缩表的流量效应相当于私人部门明年的债券供给增加了4000亿美元,如果欧央行和日本央行也缩减购债,则相当于9000亿美元。由于外汇储备管理人和零售投资者需求上升,供需缺口约为5000亿美元左右,如果明年零售投资者继续按今年的速度购买债券基金,那供需缺口可能会缩小至2000亿美元以内。

存量效应:QE本身不影响抵押物的供给,只是把私人部门的国债存量变成了准备金。但QE影响了抵押物的相对价值,产生相对于现金的稀缺性,即QE使得抵押物的一种形式(国债存量)相对于其他形式(准备金存量)变的更昂贵。缩表是QE的逆转,将降低国债相对于准备金的稀缺性。

使用超额准备金与非央行持有国债的比例来衡量QE的存量效应,发现明年存量效应将上升,然后从2018年末开始下降,到2020年仍将高于目前水平。(假设美联储2021年资产负债表规模缩减至3万亿美元,欧央行在2018年上半年每月购买400亿欧元的债券、下半年及以后每月200亿欧元,日本央行每年购买60万亿日元的债券,英国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不变。)

风险:经济不确定性大幅上升、美元大幅升值。

*无独有偶巴克莱也在其报告中指出,美联储开启缩表之后,全球流动性环境仍将保持宽松,因为日欧央行仍然在保持资产购买。

每日图表

瑞银:预计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将在未来3年内下降至3.3万亿美元,之后开始上升。

 

高盛:市场关于美国经济增长和通胀的预期分歧下降至历史低位。

 

巴克莱:美联储点阵图显示的长期联邦基金利率不断下降,2012年首次预测为4.25%,2017年9月预测为2.75%。

 

瑞银:欧央行资产结构变化预测。

 

摩根士丹利:日本金融状况指数(向上=宽松)与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增速。

 

高盛:全球贸易复苏带动资源国货币正回报。

 

野村:中国占全球出口份额与人民币有效汇率。

中国占全球出口份额最高达14%,近期有所回落,但是不太可能继续上升至新高。原因:中国过去已经从城镇化、外国技术和FDI流入获得了制造业生产率的提高以及投资繁荣;人均GDP已经超过8000美元,不再属于低收入国家;中国已经跨越了刘易斯拐点,接近人口拐点,老年人口抚养比将大幅上升;潜在产出增速正在放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