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个人都是不同程度的杜应伟

 相忘于江湖梁 2017-09-27

一个化名“杜应伟”的未成年人,因在某直播平台上装扮成“省委常委副厅长”而被关进了浙江省永康市看守所。为了实现自己的上述疯狂举动,这位刚满17周岁的年轻打工仔伪造国家机关证件和印章,同时购买假的警服、发布假的新闻照片,其目的只有一个:获得别人的关注。或者如他自己的签名档所说:“真心交友”。

 

从常规的视角来看,这一事件既荒诞又独特,所以才会成为新闻媒体竞相追逐的议题。但从媒体的深度挖掘中,我们又可以比较清晰地窥见杜应伟的家庭背景和成长轨迹,以及这些信息与他的行为之间的关联。

 

杜应伟来自云南的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赴浙江打工,将嗷嗷待哺的儿子留给奶奶和外婆抚养。杜应伟小学二年级时,因奶奶病重,兼担心儿子因无人看管而走上贩毒的道路,父母将其接到自己身边,与自己同住在打工的出租屋里。在颠沛流离的生活状态下,杜应伟几乎没有接受什么像样的教育,小学还没毕业就辍学了。再后来,杜应伟又一次离开父母,独自到贵州毕节为大伯的饭店打工——那时他大约只有14岁——直到饭店倒闭,他才重新回到浙江父母身边。

 

在生活中,杜应伟几乎没有任何朋友,就连他的亲属都认为他脑子有毛病,而父母对他的管教方式只有打骂。从一些症状上看,杜应伟已显露出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包括自闭、偏执、狂躁等等。而这样的一个有着残缺童年和坎坷经历的年轻人,“没有什么兴趣爱好,不喜欢打球,也不喜欢玩游戏,唯一觉得有意思的,就是看直播”。

 

从成长轨迹上看,杜应伟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留守儿童”,但曾经“留守”的经历的确极大地影响了他看待世界的角度,以及与身边的人相处的方式。他非常明显地拥有一种自相矛盾色心态:在现实生活中,他拒斥交流,对周遭的世界有一种彻底的不信任,同时似乎也完全放弃了改变现状的欲望,仿佛已彻底心灰意冷;但在虚拟世界里,他比任何人都渴望得到关注、羡慕和赞美,甚至到了无视法律的程度。媒体报道说,即使在被刑事拘留之后,杜应伟仍然不以为意,在审讯室中还会若无其事地问警察:哪天可以出去?这种“天真无邪”令人心头一凛。

 

与大多数同龄人不同的成长经历让杜应伟形成了一种十分不合常理的思维方式:他既渴望通过标新立异的方式“撇清”自己与社会现实的关系,以营造某种虚幻的优越感想象的方式来化解内心深处的自卑;又无时无刻不在渴望得到任何形式的关爱,哪怕只是陌生网友的只言片语,也好过父母家人的冷漠与打骂。网络直播平台给了他一个展示这种生活方式的空间,他在这里找到了自己想要追随的偶像,也在他们的“成功”中看到了一种实现自我救赎的可能性。

 

实际上,这种以直播平台为主要载体,兼具幻灭感、破坏性和超现实色彩的亚文化,与我们前所熟知的“非主流”、“杀马特”等身体美学类型,在文化上是一脉相承的。其践行者一方面以“改造”自己身体(如怪异的发型和着装)的方式来吸引主流文化的关注和审视,另一方面却通过建立一个具有高度排他性的虚拟社群,拒斥与主流文化的对话,以逃避后者对自己的鄙夷。这种亚文化在形态上有各种不同的子类型,但其践行者大多是中国社会急速转型过程中那些被边缘、被遗弃的年轻人:留守青少年、年轻的进城务工者、底层青年体力劳动者。他们大多出生于贫穷的农村地区,几乎是以一种被胁迫的方式被强行卷入城市文化生态,在经历了反复的震惊、自卑和逃无可逃之后,他们选择通过创造一种文化的方式来记录自己在社会变迁中的存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了从自己的文化立场和既定的社会秩序出发,对各种偏差性的文化类型和生活方式做出评价,并提出对其加以“解决”的方案。但实际上,各种“非主流”亚文化的存在昭显着社会分层的日趋固化:往往只有在政治和经济层面无法实现上升的情况下,人们才会退而求其次地选择文化抵抗。所以,当我们可以在舆论场中轻而易举地看到杜应伟这样一个看似独特(否则也不会被媒体报道)的案例时,我们的社会里已经有成百上千万个杜应伟正处于彷徨、幻灭与挣扎中。杜应伟不是个案,也不应该被当作个案分析。

 

当然,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去对个体进行关怀或批评,但更重要的是如何从个体遭遇处罚去度量整个社会的症候。杜应伟对刑法的无视折射出基本公民教育在这个边缘少年成长经历中的缺失,而动辄打骂的家庭教育方式在中国也绝不算是罕见现象。各类即时互动性的网络技术放大了每一个人的隐藏人格。城市中产阶级的朋友圈炫耀,与农村青年的直播平台喊麦,又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呢?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程度的杜应伟;我们让自己站在杜应伟的立场上去看待整个事件,就是忠于自己内心的体现。

 

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做什么。这个世界里有太多“绝然不应如此”却又“不得不如此”的事。在解决阶层分化带来的青少年人格与认知缺陷的问题上,法律、教育和宣传部门各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我想,对于其他所有看上去更“正常”的普通人来说,如何改变无责旁观的习惯和居高临下的姿态,以真正的同理心去看待网络世界里的无数个杜应伟,才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UC名家专栏,多元视角的严肃阅读,与你共享有温度的阅读好时光。官方微信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扫码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