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守住亚文化的价值底线

 木香草堂 2021-05-21

吕京笏

无论是“一起爬山吗”“爷青回”“你品,你细品”“耗子尾汁”等流行语言,还是“微整”“快闪”“云养宠”等休闲娱乐方式,抑或是以解构权威为目的的恶搞文化,高校青年亚文化借新型媒介平台,以迅疾而广泛的方式风行于大学校园。这种反叛、颠覆和边缘性的小众文化在张扬大学生自由、个性的同时,也不断冲击着他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行为。

守住亚文化的价值底线

从杀马特、火星文、“神马都是浮云”,到各种小众文化井喷,流量时代赋予了亚文化更多样的形态,为文化生活增添活力的同时,也冲击着主流思想观念与道德行为。唯有锚定立场、守住底线,广大青少年才能真正在亚文化的滋养下向阳生长,否则“活水”很有可能成为“祸水”。

不少亚文化具有强烈的狂欢色彩,容易滋生对真实的消解、对严肃的亵渎。永久下线的“内涵段子”“暴走漫画”等就是前车之鉴,饭圈文化、同人文中也时常出现不尊重历史甚至玷污英烈等行为,陷入娱乐至死的陷阱当中。

还有一些亚文化本身便蕴含错误的价值观。比如鼓励污言秽语、粗鄙暴戾的“祖安文化”,以生命健康为代价、以审丑宰制为娱乐的吃播、喝播,以及腐化意志品质、传递奢靡之风的名媛文化、消费文化等。它们披着文化的外衣,行毒害网络空间之事,拉低了社会道德水准。还有一些“二次元文化”常被诟病为“软色情”的载体,因改编成电视剧而出圈的“耽美文化”则被质疑会造成青少年性别认同的模糊化……这些备受争议的亚文化内容,只有去伪存真才能行稳致远。

个性不等于任性,圈子不是法外之地。亚文化无论如何发展,都要扎根主流文化的土壤,传播助力青少年成长的正能量,绝不可违背公序良俗,更不能触及法律红线。这是其必须坚守的价值底线,更是文化的应有之义。

社会层面,各内容生产和传播平台必须破除唯利润的商业逻辑,加强自查自纠、自律自管,不可要流量不要质量,放任不良内容大行其道;针对线上亚文化内容及线下亚文化活动,有关部门须加强监管与引导,坚持主流价值引领,从源头抓起。

守住亚文化的价值底线是一项文化议题,也是一项教育议题。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生态,学校与家长应该坚持“疏堵结合”的原则——既与时俱进,更新思想观念与教育方式;也立场坚定,做好负面内容的过滤网、防火墙。同时,重视文化价值观与自我导向机制的培养,促使青少年能自觉、主动地对亚文化进行辨析和筛选,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丰富多彩的亚文化是机遇也是挑战,为青少年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尊重健康亚文化的活力与特性,坚持守正与创新齐飞,主流与多元共舞,才能形成主流引领、多元互动的良性文化生态,让背离伦理价值的毒文化不再侵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中国教育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