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图东馆今开工建设,还记得吗?那些年,上海市民在上图门口排起长队

 老沈阅览 2017-09-27

   “大家好,我是图小灵。”9月27日,位于浦东花木地区的上海图书馆东馆开工现场,智能机器人“馆员”首次亮相赢得一片掌声。“期待东馆为市民提供更创新、更智慧、更具交互感的新空间。”读者代表石李姗说。

   在淮海中路上海图书馆目录大厅,“阅读上图——馆舍沿革变迁图片展”同时揭幕,向市民讲述上图几代馆舍的故事,共同展望通向未来的世界级复合型图书馆。在第一次揭开面纱的上图东馆设计模型面前,读者指点交流,难掩兴奋之情。

   南京西路325号原上海跑马厅大楼,是上图最早的馆舍所在地。1952年7月22日,上海图书馆正式建成开馆。1958年10月,上海图书馆、上海市科学技术图书馆、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上海市报刊图书馆合并成为新的上海图书馆。同年,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成立。改革开放后,市民读者阅读兴趣高涨,上海图书馆常常出现排队入馆的盛况,这番情景至今令老读者津津乐道。

   1995年,上海图书馆与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合并,打破了系统及体制的界限,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省市级图情联合体,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公共图书馆和行业情报中心,图情并茂实现了文献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1996年,上海图书馆新馆在淮海中路开馆,成为上海十大标志性文化建筑之一和文化地标。新馆舍内部布局合理,静闹区划分明确,整个建筑气势宏伟,具有现代化风格;实行大幅度开架,大开架阅览,配备当时先进的设备和设施,现代化图书馆系统的成功开发和应用,表明我国图书馆计算机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如今,上海图书馆正期盼浦江对岸上图东馆的拔地而起。这座“可阅读的建筑”形似一块经过精心雕琢的玉石,建筑立面包覆着背衬保温板的印刷玻璃,切割和旋转后的图书馆体块映射着天空和周边公园景观,自然而成一片“文化绿洲”。建筑内灵活堆叠的开放空间,仿佛一块海绵,吸附知识智慧,浸淫文化氛围,期盼为市民读者创造新的阅读体验:悦读文字,基于更新的载体;聆赏馆藏,基于更为智慧的服务。

   展览最后一个板块名为“我为东馆献计策”,读者的期盼跃然墙上。“希望有更多艺术空间、创意工作室,东馆应该是一个人文、学术、艺术于一体的市民殿堂”,“希望东馆成为上海市民的文化精神新家园”,“希望在公共区域、等待区域播放背景音乐”……每位参观展览的读者都可以在留言板上留下自己的祝福、想法、需求、建议,为上海图书馆和上图东馆建设和服务献计献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