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性能及方剂组成 ①中药的基本性能 中药的基本性能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与归经及中药毒性。 中药四气是指药物具有的寒,凉,温,热四种不同药性,又称四性。寒凉与温热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寒与凉,温与热则表现性质相同,程度上有所差异,凉次于寒,温次于热。临床上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 中药五味是指中药所具有的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药味。一般来说性温,热,味,辛,甘的药物多升浮,而性寒,凉,味酸,苦,咸的药物多沉降。 中药毒性是指中药对畜体产生的毒害作用。中药毒性分级为“小毒”“有毒”“大毒”“剧毒”或“无毒”。 ②中药配伍的主要形式 配伍是指根据动物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性能,有目的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在一起使用。药物的配伍应用是中兽医用药的主要形式,临床上成为中药七情。 药物配伍效应对动物体或有益,或有害。根据传统的中药配伍理论,将其归纳为七种,称为药性“七情。中药七情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胃,相杀,相恶和相反。 单行是指用单位药治病;相须是指将性能功效相似的同类药物配合应用,以起到协同作用,增强药物的疗效;相使是指将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不同类药物配合应用,以其中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要药物的功效;相胃是指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相杀:是指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外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相胃,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不同提法。相恶是指两种药配合应用,能相互牵制而使作用降低甚至丧失药效;相反是指两种药物配合应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③中药配伍禁忌的主要形式 为了安全,有些药物或配伍关系应当慎用或禁止使用。中兽医临床上归纳起来主要有“十八反”,“十九胃”,妊娠禁忌等。 十八反:是指对动物产生毒害作用的十八种药物,故名“十八反”。主要有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蓟蔹,白及;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歌诀:“本草名言十八反,半娄贝蔹及功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是指配合在一起应用时,一种药物能抑制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烈性,或降低另一种药物的功效,称为“十九畏”。主要有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子,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荆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妊娠禁忌:是指动物妊娠期间,为了保护胎儿的正常发育和母畜的健康,应当禁用或慎用具有堕胎作用或对胎儿有损害作用的药物。属于禁用的多为毒性较大或药性峻烈的药物,如巴豆,水银,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斑蝥,三棱,莪木,虻虫,水蛭,蜈蚣,和麝香等。 ④中药方剂的组成原则 方指医方,剂指调剂。方剂是指由单位或若干味药物按一定组方原则和调剂方法制成的药剂。药物组成方剂后,能相互协调,加上疗效,更好地适应复杂病情的需要,并能减少或缓和某些药物的毒性和烈性,消除其不利作用。 方剂组成原则:根据方剂的药物组分,构成方剂的药物包括君,臣,佐,使四个部分,概括了方剂的结构和药物配伍的主从关系。 君药是指针对主病或主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又称主药。臣药是指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又称辅药,佐药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用于治疗兼证或次要证候,二是制约君,臣药毒性,三是反佐;使药是指方中的引经药,或协调,缓和药性的药物。 以主治风寒表实证的麻黄汤为例,方中麻黄辛温,解表散寒,为君药。桂枝辛温通阳,以助麻黄发汗散热,为臣药。杏仁降泄肺气,以助麻黄平喘,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⑤中药方剂的加减化裁 方剂的组成具有一定的原则,但可根据病情轻重缓急,灵活化裁。中药方剂的组成变化一般有药味增减,药量增减,数方合并和剂型变化等形式。 药味增减:是指在主证未变,兼证不同的情况下,方中主药仍然不变,但根据病情,适当增添或减去一些次药味,也称随证加减。 药量增减:是指方中的药物不变,只增减药物的用量,可以改变方剂的药力和治疗范围,甚至可以改变方剂的功能和主治。 数方合并:是指当病情复杂,主,兼各证均有代表性方剂时,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剂合并成一个使用,以扩大方剂的功能,增强疗效。如四君子汤补气,四物汤补血,由两方合并而成的八珍汤则是气血双补之剂。 剂型变化:是指同一个方剂,由于剂型不同,功效也有变化,一般注射剂,汤剂和散剂作用较快,药力较峻,适用于病情较重或较急者,丸剂作用缓慢,药力较缓,适用于病情较轻或较缓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