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木杰氏反应和黎明现象是糖尿病患者两种常见的临床表现。它们都可使糖尿病患者出现高血糖的症状,因此很多人会将二者混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正确区分这两种现象对他们更好地治疗糖尿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什么是黎明现象 黎明现象是一种自然的人体生理性反应,因此正常人也可能会出现这种现象。人体内升糖激素的分泌量从凌晨3点左右开始逐渐增多,到早上8点钟时可达到高峰,从而会使人出现早晨空腹血糖升高的情况,这就是黎明现象。黎明现象发生的原因可能与午夜过后人体内胰岛素的拮抗激素(如生长激素等)逐渐增多有关。此时,为了对抗血液中逐渐增多的胰岛素拮抗激素,人体需要分泌较多的胰岛素才能将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但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已出现了胰岛细胞功能缺损的情况,不能相应地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因此就出现了黎明现象。血糖波动和高血糖所造成的糖代谢紊乱是诸多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始动因素。因此,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现自身存在黎明现象,就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积极的治疗。 什么是苏木杰氏反应 苏木杰氏反应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出现低血糖后,继发的反应性高血糖,例如,糖尿病患者在注射了过量的胰岛素后其血糖会迅速降低,这种变化会激发机体的自我保护反应,使其体内升糖激素的分泌量急速上升,从而会在发生低血糖1~2个小时后出现血糖升高的现象(即苏木杰氏反应)。这种血糖升高的现象可持续数个小时,甚至一整天。糖尿病患者出现苏木杰氏反应的常见原因有胰岛素使用过量、没有按时加餐及过多地进行体力活动等。 如何区分黎明现象和苏木杰氏反应 黎明现象和苏木杰氏反应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就是:出现黎明现象的糖尿病患者,在午夜不会发生低血糖。而糖尿病患者在出现苏木杰氏反应之前,会先发生低血糖。 签别黎明现象和苏木杰氏反应的具体方法是:糖尿病患者在常规使用胰岛素后,可从夜间0点开始,每隔2个小时测1次血糖,直至第二天早晨。如果在黎明前后出现了低血糖(低于3.3毫摩尔/升)的症状,则为苏木杰氏反应。如果在此期间没有发生低血糖,而血糖渐次升高,则为黎明现象。黎明现象和苏木杰氏反应的处理原则完全不同。 糖尿病患者在发生黎明现象时,应适当地增加睡前注射胰岛素的剂量,以控制清晨出现的高血糖。常用的方法是:中青年患者可于晚餐前注射一次6~8个单位的胰岛素。老年患者可于临睡前注射一次4~6个单位的胰岛素。 出现了苏木杰氏反应的糖尿病患者则要减少睡前或晚餐前注射胰岛素的剂量,并在睡前适当地加餐。此类患者只要不在夜间发生低血糖,早晨的血糖水平就会保持正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