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篆书十二字:''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 ''

 秦岭之尖 2017-09-28

篆书十二字:'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元春书法

秦十二字瓦当,一九五三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阳文篆书十二字:'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分三行竖列,行间及四周为乳钉和四叶纹。篆有方圆两种,惋曲刚劲,秀整可爱,布局协调,纹饰随圆形当面而变化。表达了秦始皇'天命'、'神授'及'千秋万岁'永恒不变的思想。

篆书十二字:

陈元春瓦当书法题拔。

篆书十二字:

篆书十二字:

附:试论秦文字瓦当作者: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瓦当,即筒瓦之头,个别为半圆形,多数为圆形,其上多有纹饰和文字,主要起着蔽护屋檐防风雨侵蚀的作用,它还是一种艺术品,富有装饰效果,使建筑物更加绚丽美观。文字瓦当是瓦当纹饰观美与内涵的有机结合,它不象图案瓦当那样间接或潜在的表现人们的思想观念,而是直接的将人们的思想意识用艺术形式作以表达。秦文字瓦当是秦宫殿与建筑物名称与属性的标识。

我国最早的瓦当是西周中期陕西扶风召陈宫殿建筑遗址和歧山礼村西周遗址出土的瓦当[注1]。战国时代瓦当的使用已相当广泛,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秦汉时期瓦当内容丰富,种类繁博,造型纹饰精美,称著于后世。文字瓦当是瓦当艺术的一支奇葩。关于文字瓦当的起源,史学家说法不一,综合有关资料,约有以下诸说:①“文字瓦当始于西汉”[注2]。②文字瓦当始于秦[注3]。③文字瓦当起源于战国[注4]。为了破译文字瓦当起源之谜,一九九六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雍城考古队在凤翔县长青乡孙家南头堡子壕遗址(本文以下简称为堡子壕遗址),进行了科学试掘,先后在秦代文化层和战国秦文化层中分别发现了一批文字瓦当,这批文字瓦当均为秦文字瓦当,考古工作者从而确认“文字瓦当起源于战国时代”[注5],我认为这一论断是科学可信的。

春秋战国至秦是文字瓦当的萌芽和初诞期,汉代文字瓦当的发展步入巅峰,可谓琳琅满目,绚丽多姿,如百花竞放。

现已出土的秦文字瓦当数量较少,经归纳整理文字内容以宫殿和建筑物名称为主,也有地名、市署、记事和吉语。属于宫殿和建筑物名称的秦文字瓦当有“蕲年宫当”、“橐泉宫当”、“来谷宫当”、“来谷”、“竹泉宫当”、“年宫”、蘭池宫当”、“楚”字、“卫”字瓦当;反映地名的瓦当有“商”字当;记事瓦当“卫屯”;属市署瓦当有“华市”;吉语瓦当有“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永受嘉福”、“延年”、“羽阳千岁”、“日月山川利”;其它瓦当有“佐弋”。

“蕲年宫当”发现于地处雍城西南三十余里、千河东岸的凤翔县长青乡堡子壕遗址。蕲年宫,又叫祈年观,初建于秦惠公时期,是秦惠公为祭祀后稷祈求丰年而专门修建的,此后又作为秦汉帝王祭祀五畴和先帝的斋宫。《汉书?地理志》载:“蕲年宫,惠公起”。《史记?封禅书》曰:“唯上雍四时上帝为尊……故常以十月上宿郊见。”《集解》曰:“宿,犹斋戒也。”蕲者求福也,蕲年意为祈求丰年。蕲年宫是秦代著名的宫殿,秦王嬴政在举行冠礼时,在蕲年宫住宿斋戒,嫪发动叛乱“将欲攻蕲年宫为乱”,被秦始皇觉察后率军迅速平息,“尽得等。”关于蕲年宫的地理位置,据《史记.集解》云:“蕲年宫在雍”。《三辅黄图》引《庙记》曰:“蕲年宫在城外。”从《史记.吕不韦列传》:“人之告,闻之,秦王验左右,未发。上至雍郊,恐祸起,乃与党谋,矫太后玺发卒以反蕲年宫。”的记载中也可以看出司马迁亦认为蕲年宫在雍城郊外。

一九八二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雍城考古队在凤翔县城西南三十余里的堡子壕遗址调查时发现这里是一处面积为二万多平方米的秦汉建筑遗址,“蕲年宫当”就在附近出土,根据文献记载和“蕲年宫当 ”出土的地层情况,考古工作者认为这里是秦汉蕲年宫的所在地[注6]。

一九九六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再次对堡子壕遗址进行了科学试掘,试掘面积约500平方米,结果在秦代文化层和战国秦文化层中共出土“蕲年宫当”16品,其中8品己残,一品后来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交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收藏(图一)。瓦当均呈深灰色,当面模制,较平整,边轮较窄,当背采用筒瓦及当面套接后用泥拍打整修法制作,所附的筒瓦内饰布纹,外饰绳纹,瓦径大致相同,约16厘米多,当心为圆乳钉纹,乳钉外用双十字线作分区,“蕲年宫当”四字小篆均匀分布于四扇面之中。其中“蕲年”二字位于当面右侧,“当宫”二字位于当面左侧。与“蕲年宫当”同时出土的还有一批制法基本相同的“橐泉宫当”,“来谷宫当”、“竹泉宫当”及秦代的夯土残墙和战国时期房屋倒塌堆积层。“这是首次在明确的秦地层中出土的文字瓦当,且数量较大”,由此考古工作者确认这批文字瓦当为秦的文字瓦当[注7]。其结论是令人信服的。

“橐泉宫当”共分三式。一九九六年凤翔县郭店乡三岔村附近出土的一品为Ⅰ式[注8](图二);一九九六年冬省考古研究所在堡子壕遗址试掘时发现7品,其中一件秦俑馆收藏,为Ⅱ式(图三);傅嘉仪《秦汉瓦当》一书中收录的编号“九零七”为Ⅲ式(图四)[注9]。这三种“橐泉宫当”的制作方法均于上述的“蕲年宫当”基本相同。Ⅰ式:瓦当较小,瓦径14.4厘米,当面中心为四叶纹,占面积较大,四叶纹外为一圆圈,圆圈外,用双线作十字分区,“橐泉宫当”四字以小篆体先右后左匀称分布予四扇面中,其中“橐泉”二字位于当面右,“宫当”二字位于当面左。由于瓦径较小,加之内圆中的四叶纹占面积较大,扇面内的四字均显窄长。Ⅱ式:瓦当面径较大16.5——16.7厘米,当心为圆乳钉纹,乳钉纹外用双线作十字分区,“橐泉宫当”四字匀布于四扇面之中。因瓦径较大,内圆占面积较小,因之字体结构宽博,笔画圆润,从字的书写风格看“宫”、“当”两字与Ⅰ式区别不大。但“橐”、“泉”两字与Ⅰ式区别较大。其中Ⅰ式“橐”字下边写作“小”字,Ⅱ式“橐”字下边写作“巾”字。Ⅰ式“泉”字上边为一窄长的“白”字,下方的“水”字写成一“小”字;Ⅱ式“泉”字上方宽扁圆润,“白”字底部一横由中部断开,由断笔处下折,形成“水”字下部的两长敝,“水”字中间的一竖断开,“泉”字从总体看下部修长。Ⅲ式:面径16.4厘米,当心及十字分区与Ⅱ雷同,但“橐”字中部、“当”字的上部与Ⅱ式有明显的区别,“泉”字中垂不断。

“橐泉宫”地望。《史记.秦本纪》云:“缪公卒,葬雍。”《集解》引《皇览》曰:“秦缪公冢在橐泉宫祈年观下”。《汉书.刘向传》云:“秦穆公葬于雍城橐泉宫祈年馆下。”汉代“观”与“馆”通。文献记载说明“橐泉宫”也在雍城且距“蕲年宫”距离不远。有的专家推理这两个宫殿很有可能在一个宫城中。关于“橐泉宫”的得名,橐泉为袋状水泉,以前考古工作者在祈年宫遗址考察时附近发现一古泉,水质甘甜,橐泉宫可能因此而得名。

“橐泉宫”的地理沿革。《史记.秦本记》云:裴駰《集解》曰:“橐泉宫秦孝公造”。《三辅黄图校注》何清谷按:“秦之橐泉宫汉代仍沿用。”据文献记载,汉代还有“橐泉宫

鼎”、“橐泉宫蹬”、“橐泉宫鋗”、皆汉宣帝橐泉宫中用物。据王学理先生考证,“汉代的蕲年,橐泉二宫建筑在先秦的两宫原址之上”[注10]。可见,橐泉宫秦孝公时修建,汉中叶犹存,属秦宫汉茸。

“来谷宫当”字体清晰规整,已发现有二式。一九九六年堡子壕遗址秦宫殿中试掘时出土了4品,为Ⅰ式(图五);一九九二年当地群众孙宗贤在凤翔县孙家南头采集到1品[注11],县博物馆收藏,为Ⅱ式(图六)。Ⅰ式:当面径约16.4厘米,当心为圆乳钉,乳钉外用双线作十字分区,“来谷宫当”四字从右向左匀布于四扇面中,即当面右边为“来谷”二字,左边为“宫当”二字,字体端庄,线条舒展;Ⅱ式:当面径16厘米,泥质灰陶,当背凹凸不平,当心为一乳钉,乳钉外用十字双线把当面平分为四个扇面,“来谷宫当”四篆体字匀称分布于四扇面之中,字体隽秀。与Ⅰ式不同的是当面四字从左至右竖读,即当面左边为“来谷”二字、右边为“宫当”二字。据刘亮、王周应《秦都雍城遗址新出土的秦汉瓦当》曰:“谷是农作物的总称”,“其意亦与祈年相类,”“来谷宫很可能是秦人祭祀农神一处宫殿”[注12]。属史书失载的一处秦离宫,其具体位置也在孙家南头一带。

“来谷”瓦当一品(图七),一九九六年堡子壕遗址出土,已残为四分之一,复原后面径约16厘米,瓦当为灰色,当面模制,下方一扇面内有右读的“来谷”二字,“来谷”瓦当也可能为“来谷宫当”的省称。

“竹泉宫当”(图八),一九九六年堡子壕遗址出土四品,其中两件残损较甚,制法与“蕲年宫当”基本相同。当径16.4厘米,当心为圆乳钉纹,乳钉纹外用双十字线分区,“竹泉宫当”四字为小篆体,匀布于四扇面之中。

“年宫”瓦当(图九),凤翔县南指挥乡东社附近采集,《秦文字瓦当的确认和研究》中有著录,“年宫”瓦当中心为乳钉纹,其外有一圆圈,圈外以十字双线将当面等分为四个扇面,上边的三个扇面内各饰羊角似的卷云纹,最下方的一扇面内饰阳纹“年宫”二字。据考古工作者考察“年宫”亦有可能是史籍失载的一个秦汉宫殿。

“蘭池宫当”,当面作“蘭池宫当”四字,阳文小篆,合成圆形,字体古朴美观。桂未谷云:“秦汉瓦头有蘭池宫当”马非百《秦集史.金石志》、王昶《金石萃编?卷四?秦》皆有著录。兰池宫是秦代著名的宫殿,秦始皇帝常游兰池,有时夜宿兰池。《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一年,“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蘭池,见窘,武士击杀盗”。兰池宫是一座游兰池时用来休息的离宫,因筑在兰池旁而得名。据何清谷的《三辅黄图校注》云:“今咸阳市东北的杨家湾,是一个呈簸箕形的大湾,北西东三面有高约五米的岸畔。南面平垣开阔而达渭河之滨”据考古工作者考察,这里有秦兰池“兰池是一个人工湖,湖面可以荡舟,又配有蓬莱山、鲸鱼石等景观[注13]。”汉代也有兰池宫,位于秦兰池宫的东南。

“衞”字瓦当,当面仅一“衞”字。马非百《秦集史.金石志》引朱枫《秦汉瓦当图记》云:“是瓦得之阿房宫东北土中。”《史记?秦始皇本纪》:“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今“衞”字瓦当是秦为衞国作宫室之瓦[注14]。《金石萃编?卷四?秦》收录有七种笔法不同的“衞”字瓦当。

“楚”字瓦当,《秦集史.金石志》引《长安志》云:“瓦作楚字者,秦瓦也,秦作六国宫室,用其国号以别之”[注15]。

“衞屯”瓦当:清冯云鹏、冯云鹓合撰《金石索》载,当面有篆体阳文的“衞屯”二字,合成圆形。桂未谷云:衞屯者,衞尉掌宫门外屯兵,当系《秦始皇本纪》所谓宫门以外衞屯兵所居周庐之瓦。

“日月山川利”瓦当一品(图十),北京古陶博物馆收藏,面径14厘米。当心饰一“米”字纹,其外为环纹,环纹外饰水轮纹,“日月山川利”五字隐现于水轮纹之间,五字由左下方开始顺时针旋读,其中“日”、“川”二字不易辨识。据专家考证此瓦是雍城等故邑祭祀日月山川之神殿所用瓦,为战国时代秦国瓦当[注16]。

延年”瓦当:据《秦集史.金石志》载《金石索》曰:“当面作飞鸿,首尾两翼展作十字形。鸿头颈两旁有阳文方篆延年二字,桂未谷定为秦瓦。”

“羽陽千歳”瓦当(图十一):出土很早,北宋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曰:“秦武公作羽陽宫,在凤翔宝鸡县界,岁久不可究知其处。元祐六年正月,直县门之东百步,居民浚氏得古筒瓦五,皆破,独一瓦完整,面径四寸四分,瓦面隐起四字曰羽陽千歳,篆字随势为之,不取方正,始知其羽陽宫旧址也”。《秦金石刻辞》、《秦集史?金石志》均有著录。秦羽陽宫址据专家考证在宝鸡市卧龙寺的秦汉陈仓故城内。1940年该地曾出土“羽陽千歳”、“羽陽千秋”文字瓦当近万片。羽陽宫最初为秦武王时修建,汉代又重新进行了修葺。

“與天無極”瓦当,马非百《秦集史.金石志》曰:“当面作與天無極四字,阳文小篆,四字合成圆形,甚为美观。《金石索》云:《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作信宫渭南,更命信宫为极庙,象天极。此疑即极庙之瓦”。

“永受嘉福”圆形瓦当,《金石索》载,当作云纹美术体篆文“永受嘉福”四字合成圆形,申氏以其字系鸟虫书体。《秦集史?金石志》中有著录。

“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十二字瓦当(图十二),秦阿房宫遗址内出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期的产物。字体是标准小篆,笔法圆浑古妙,诸君皆断为秦瓦。面径16.4厘米。瓦文三行,每行四字,行间饰有十个小圆形乳钉,四边有蔓草图案,其中“灵”字的上部因残损字迹漫患不清。西安市文管会和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皆有收藏。1991年6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美术全集.工艺美术编》、傅嘉仪:《秦汉瓦当》、王昶:《金石萃编.卷四?秦》均有著录。徐卫民、呼林贵《秦建筑文化》图版中也收录有秦十二字瓦当。秦十二字瓦当文字内容明显为吉祥语,主要是赞颂秦的统一大业,宣扬王权统治和宗教迷信思想。

“ 商”字半瓦当,两品(图十三)。一九八零年陕西丹凤县商邑遗址出土一品,一九九六年配合312国道扩建进行考古发掘时在原址附近又出土一品。瓦当半圆形,高8. 2厘米,当面充满一模印的商字,此瓦用时文字横置。书体为小篆,字笔画比较细瘦,转折笔画生硬。瓦当是单独做好后嵌入筒瓦一端,筒瓦与瓦当接缝背面用泥条抹平粘接,筒瓦使用竹片类工具划开。呼林贵、刘合心:在《新发现“商”字瓦当时代浅议》一文中从瓦当的出土地点、制作方法、瓦当颜色、质地、字体笔画结构等方面对该瓦作了全面考察,认为“商字半瓦当应是战国晚期到秦代的作品” [注17]。据《史记.秦本纪》载:孝公二十二年,衞鞅击魏,虏魏公子卬,封鞅为列侯,号曰商君。“商邑”遗址为鞅封商君所建。王辉《秦出土文献编年》曰:“丹凤商邑遗址出土商字瓦当,约秦孝公二十二年(公元前340年)至秦二世(公元前207年)间”[注18]。由此可见,“商”字半瓦当是战国晚期至秦代作品无疑。

“华市”瓦当(图十四),一九八二年凤翔县高家河采集到一品,省考古研究所收藏,为战国秦瓦。傅嘉仪《秦汉瓦当》一书、焦南锋等人《秦文字瓦当确认与研究》一文均有著录。瓦当为圆形,瓦色青灰,当背不平,有明显的切痕,涂朱红色,瓦当径13.5厘米,中心有一圆乳钉纹,外饰弦纹,乳钉外和弦纹间上下排列“华市”二字。字两侧各饰一单线卷云纹,当左侧填一鸟树纹,右为一卷云纹。“华市”据专家考证为秦都雍城市署之名。此瓦当也曾有人著录为燕树纹瓦当,但不足信服。

“佐弋”瓦当,清代孙星衍、刑澍合撰《寰宇记访碑录》据《秦始皇本纪》佐弋竭定为秦瓦。马非百《秦集史.金石志》有著录。《史记?秦始皇本记》《集解》曰:“秦时少府有佐弋,汉武帝改为佽飞,掌弋射者。”

秦文字瓦当制作特征,据《秦文字瓦当确认与研究》一文云:“秦文字瓦当的制法与同时代秦图案瓦当制法一制”。从己往出土的秦文字瓦当来看,多数瓦当与附着的筒瓦用泥条盘筑,一次成型;有的瓦当与所附的筒瓦分别制作,然后套接,背后抹平;也有的用切当法制作,并在所附的筒瓦上拍印绳纹,筒瓦内饰布纹。秦文字瓦当颜色为灰黑色或灰色。从书写的形式看,秦文字瓦当字体均以小篆为基础,除“日月山川利”、“华市”、有一些装饰性的变化,较难辨认。“永受嘉福”瓦当文字为鸟虫美术篆体,其它字均笔划规矩,布局严整,不求怪异。纵观秦文字瓦当的出土地点主要集中在陕西凤翔雍城、咸阳、宝鸡,在陕南丹凤、等地隅尔也有出土。

随着时光的流逝和人为的破坏,秦国当年那些曾经辉煌一世的宫殿建筑早已荡然无存,然而我们可以通过考古发掘和采集到的那些神采各异的秦文字瓦当遥想和领略当年相应建筑物内涵、风格及秦人的一些建筑思想文化,考究秦文字瓦当的出土地点还可透过时光的遂道隐现当年这些建筑物座落的地理位置。

①陕西周原考古队:《扶风召陈西周建筑群基址发掘简报》《文物》1981年3期;陕西省博物馆文管会歧山工作队:《陕西歧山礼村附近周遗址调查与试掘》《文物资料丛刊》1978年2期。

②刘庆柱:《古代都城与帝陵考古学研究?战国秦汉瓦当》:“目前已经考古发掘出土的文字瓦当从地层学上看,其时代上限没有超过西汉时代的”。科学出版社、2000年7月。

③徐锡台:《几个汉晋文字瓦当的考释》:“秦汉以前瓦当上均无文字,大部分为素面、绳纹、树木、动物、鸟兽、葵纹等,到秦才开始出现文字瓦当。”《考古与文物》1981年4期。张旭:《秦瓦当艺术》秦“开创了以文字作为瓦当图案的主题装饰”。《考古与文物》 1982年2期。

④ 钱君匋、张星逸、许明农《瓦当汇编》:“瓦当纹饰采用文字,秦惠公起,造祈年宫,在瓦当上铭刻年宫二字的篆文,恐是最初的创造。”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傅嘉仪:《秦汉瓦当》在陕西凤翔城遗址所出的战国秦云纹瓦当中发现了藻饰有文字的瓦当如:“华市、羊吉大利……这些文字或变形夹杂在云纹中,或藏饰在界格内,……这些类似图案的文字瓦当的发现,将文字瓦当上溯到了战国时代。”陕西旅游出版社、1999年1月。

⑤⑦⑧⒁焦南锋、王保平、周晓陆、路东之《秦文字瓦当的确认与研究》、《考古与文物》2000 年3期。

⑥马振智、焦南锋《蕲年、棫阳、年宫考》《考古与文物丛刊》第三号。1983年11月。

⑨傅嘉仪:《秦汉瓦当》1999年1月、陕西旅游出版社。

⑩王学礼:《秦物质文化史》1994年6月、三秦出版社。

⑾⑿刘亮、王周应:《秦都雍城新出土的秦汉瓦当》《文博》1994年3期。

⒀史念海主编、何清谷校注:《三辅黄图校注》三秦出版社、1995年10月。

⒂呼林贵、刘合心:《新发现“商”字瓦当时代浅议》《秦文化论丛》第七辑、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

⒃王辉:《秦出土文献编年》、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香港敦煌吐鲁番研究中心、合作研究丛刊。2000年9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