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大澂琐记 | 关中访古为哪般

 d大羊 2017-09-28


自同治十二年(1873)秋至光绪二年(1876)冬,吴大澂督学秦中三年,访古最为勤勉,当然亦艰苦异常:“前日按临凉州,去秦中又二千余里,所经边外草地,数百里无人烟,汉时遗迹、西夏残碑遍访无所得。卒卒风尘,仆夫况瘁,无可告慰”(光绪元年四月致陈介祺书)。尤其石门访碑之举,在金石大家中似乎绝无仅有,一路艰辛,无法想象:


“同治甲戌(1874)十月之望,汉中试事毕,翌日策马至褒城。自龙王庙渡口泛舟而上,行里许,风甚湍急,挽索不前,篙师有难色。舍舟而徒,由东岸石坡,逦迤至白石土地庙,山径圩仄,崖谷峻险,距石门尚数里也。遇樵子导之下,折而南,又折而北,荆榛塞路,山石荦确。小憩玉盆石下,观宋人题名。循江北行,崎岖益甚,从者裹足,过一点油,石壁立数仞,下临深渊,山穷路绝,裴回久之。忽闻岭上人语声,隐隐在丛莽间,则打碑人张懋功也。懋功家在石门东,去此仅数百步,然可望而不可至。度岭而下约二里余,危崖陡绝,攀萝直上,如猱升木,石虎在其巅,险窄处仅容半足,虽太华苍龙岩,不是过矣。夜宿张懋功家,风雪满山,江声如吼,终夕潺潺不绝。黎明县令罗君遣舟来迎,遂渡至石门”(吴大澂《石门访碑记》)。


文中,打碑人张懋功家住石门东,具体在山顶鸡头关;县令罗君,吴大澂所记有误,当是褒城县教谕罗秀书。


隔月,吴大澂有书致王懿荣曰:“石门访碑甚苦,亦甚乐。鄐君开通褒余题字所缺尾段,亲访得之,风雪满山,未及手自摩挲,属工拓寄数纸,至今未到,尚在疑似之间。......汉中城内宣纸甚少,遍购得五十余纸。三汉刻、一魏刻可拓三分,以一分奉赠,一分寄簠斋丈,自留一分而已。惟崖谷严寒,非天气稍和不能上纸,每种仅拓一分,纸墨尚精,较之陈拓琅琊精本墨色少逊。续拓二分,尚未寄到,年内能否椎拓,亦未可知。此事颇不易,幸为秘之,恐纷纷索拓,无以应命”(《吴愙斋赤牍》)。有清一代,曾官秦中之金石大家屈指可数,如毕沅、王昶和吴荣光等,在实地寻访上能与吴大澂相比者恐怕仅有毕沅,但毕沅到过褒城,可未去石门。


作为金石收藏家,吴大澂的访古即为寻访金石碑刻。人们通常以为,其如此一般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弆藏,为自己罗致原石原器服务。吴大澂关中访古获得诸多钟鼎彝器,其中不乏精品名品,如愙鼎和乙亥方鼎,也获得一些碑刻的原石,最著名者如《唐文安县主李氏墓志》。二是传拓,即不但要访古,而且要传古。吴大澂访古一般带有拓工,随时捶拓,或远途者,如成县之《西狭颂》、《耿勋碑》和略阳之《郙阁颂》,派拓工如张懋功等前往椎拓,而更远者,如远在新疆之《裴岑纪功碑》和《沙南侯获碑》,则请求官中同僚的帮助,目的均是为了获得拓片以及帮友朋同好获得拓片,这一类多是久负盛名之品,多属丰碑大碣,毕竟关中金石大省,其时身处西北,较之他处金石之友便利许多。实际上,他访古还有着另一层含义:发现并记录既往文献阙如者,虽然这些多属年代稍后或并非上上之品,却能补前人之不载,尤其是毕沅《关中金石记》之不载,即他有志于写一部《续关中金石记》。这是人们通常忽略的,也是我们在此关注的。


在陕期间,作为金石老友,潘祖荫“尝贻书劝作《甘肃金石志》云:‘《甘肃金石志》向无人作,可为之也,以为何如?五涼石刻,可有访得者否?’”(转引自顾廷龙《吴愙斋先生年谱》)。左宗棠对吴大澂多有赏识,亦有书信谈及此事并提供墨本以资阅览:“尊意拟纂修《关陇金石志》,陇之得与存录者无多,盖汉唐以后临边者少文采也。敦煌碑拓手难得佳者,近日朗斋提军所拓佳纸麝煤,精光透露,谨呈一本坿览”(同前)。顾廷龙《吴愙斋先生年谱》后附吴大澂未刊书目有《续关中金石记》一书,引徵资料间接来源于吴大澂“撰陶子春《贞丰识》稿叙有云:‘余自癸酉入秦,搜访碑碣,拟续《关中金石记》’”。


实际上,在吴大澂与陈介祺的通信中,亦多次言及此事,并及所获一二,待续录之。如到陕西后,同治十二年(1873)冬,首次书予陈介祺时即有说到:“晚谬以菲材忝司教铎,问邠岐之风土,揽丰镐之人文,輶车所历,亦时策骑荒郊,流连古道,偶访汉唐碑碣,以弇山尚书金石记所载,按图而索,十不存五。自遭回劫,古刻销磨不少”(谢国桢编《吴愙斋大澂尺牍》)。隔年秋,予陈介祺书曰:“大澂往来北山,自夏徂秋,几及四月,仅于同官道中见唐人造像,下层正书廿六行,字稍平漫,最下断裂数寸,约缺七字,招之不得,碑阴碑侧皆有刻像,向所未见,弇山尚书金石记亦不载”(同前)。再年春,予陈介祺书曰:“自陇以西,古刻极少,荒寺颓垣,时一驻马物色之,并宋元刻石亦不可见。仅于宁州狄梁公祠内,访得梁龙德二年牛刺史修衙记,可补旧录所未及。承寄示陕西碑目与渭南赵氏所刻毕记后续目,大略相同。近今出土者,又可增数十种,俟录竟觅便寄缴”(同前)。


同治十三年(1874)夏,在给王懿荣的书信中有写到:“唐墓志不见著录者甚多,秦中绅士家往往秘之,亦不令拓工往拓。近又密访得十余种,皆所罕见。三原有魏造像残石砌入渠内,已属县令将他石易之,舁置学署,新正拓出寄览也。闻成县凤凰山修经阁有磨崖字‘汉’‘永制’‘二年’云云,已遣拓工往访之”(《吴愙斋赤牍》)。想必这些均前人未载者,亦待续录之。


或许笔者孤闻寡识,于现存文献中未尝再见吴大澂离开陕西后有关继续补毕沅《关中金石记》之事也。数月前,偶见广东崇正拍卖公司2017年春季拍卖会有吴大澂致曾君表书札一册十三开,个中一通全文钞录于此(见上题图,顺序稍有颠倒):


“君表先生知己,白门一别,倏已十日,未知金焦之游何日渡江而南。访拓宋元石刻有何新得乎。兄为痔疾所累,终日困卧,殊觉闷人,意非内外兼治不可。现赴孟河马培之家请其用药敷治,能得肿消脓止,稍有效验,即解维而归,重阳计可到家。闻王筠庄痔漏生管,经马公医治而愈,此老于外科必有把握也。孟朴三场十四艺必当录出清稿,以备朱卷全刻。闻叶菊裳今冬告假南旋,兄拟延订来舍,专修关中金石记,能有一年之功,此书可望有成也。岁月蹉跎,衰病如此,不知奢愿何日能偿耳。手泐,敬颂侍福,百不尽一。如兄制大澂顿首。次公师载兄二函乞转交。辛卯(1891)八月廿七月日,锡山道中”。


上款人曾君表,名之撰,字圣舆,江苏常熟人,同治光绪间曾任刑部郎中,曾朴之父。吴大澂此信写于因母亲过世丁忧守制回到原籍苏州期间,当年丧事已办过,次年远游庐山,正经无锡返回苏州途中,信中言及想请叶昌炽(菊裳)帮助修纂《续关中金石记》一书。看来吴大澂已无力单独完成此书了。当然,他闲暇之余,不止讌集招饮、书画结社、吟诗唱和,还是一直想着这件事的。遗憾的是,最终并未竟成。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