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肿瘤】四大名医传人:治疗肿瘤需要中医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渐近故乡时 2017-09-28


【导语】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公布的统计资料,目前全世界癌症患者约达1400万,每年新发病人数约700万,每年约有500万人死于癌症,约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癌症。


【专家介绍】

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委员

世中联肿瘤外治分会理事

北京天健医院主任医师

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先生学术传人

孔伯华名家研究室中医痿症防治学术带头人


【专家介绍】

肺癌、肝癌、肠癌、胃癌、肾癌、膀胱癌等各种癌症;肌萎缩、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病、三叉神经痛等神经系统疾病。


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吸烟者增加等因素,预计癌症发病率将会继续上升。到2020年,全球每年可能新增癌症病人1500万,癌症可能成为人类主要的死因,预测21世纪癌症将成为人类的“第一杀手”。


刘洋主任谈肿瘤


中医看病强调明确疾病的阴阳属性,叫做“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肿瘤类疾病的阴阳性质,如果按阴阳的功用分析,可以用“阳化气,阴成形”来概括。这句话用通俗的比喻来讲:阳可使阴形化气,使有形(三维立体)的东西化成无形质的气;阴可聚阳气成形,使无形质的气凝聚成有形质的包块占位。绝大部分肿瘤疾病都是实体有形的,都是“阴成形”的结果。我们知道阴性寒冷、沉降、晦暗,使人体的气血流动、饮食运化、津液敷布、糟粕排泄、甚至情绪宣畅等正常活动能力下降。就像交通一样,通行速度越慢,通行能力越低,越容易集聚壅堵,而且越堵越壅,通行能力更加下降,形成恶性循环。这种情形发生在人体内,就会形成积块肿瘤,随着病程的恶性循环,肿瘤就会越长越大,危及生命。



接着 “阴胜则寒,寒伤形,形伤肿”。阴胜则寒好理解,晚上为阴胜,就比阳胜的白天寒冷;冬季为阴胜,就比阳胜的夏季寒冷。关键是“寒伤形,形伤肿”,是说阴寒伤害的是形体,直接导致形体的“肿”。阴寒使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瘀滞,津液聚集成痰,使形体肿胀。就像手足受寒长冻疮,首先是受冻部位肿胀。如果体内脏腑器官受寒,也是一样要“肿胀”的。这种体内受寒肿胀的情况,不能说就是肿瘤完全形成,但起码可以说,这种肿胀为肿瘤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甚至是体内肿瘤形成的初起形态。“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随着肿瘤的不断生长,逐渐出现疼痛,这也是肿瘤疾病临床进展的常见情况。因此,肿瘤病性属阴,是“阴胜”之病。


寒为阴邪,最易损伤阳气,阳气有温热、兴奋、生发、运动的作用。阳气受损,则状态萎靡,生机不振,各种功能下降,也是肿瘤疾病发生的始动原因。《黄帝内经》中记载“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什么是“积”?中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将包块性疾病,相当于现代的肿瘤性疾病称为“积”。这句话是说,积块(肿瘤包块)的初始原因是感受寒邪,寒邪上逆就可以导致积块的形成。即,最容易导致肿瘤性疾病的是阴寒之邪。


《灵枢》讲述了几种因寒邪导致腹腔包块的情况,分析归纳后,刘洋主任得出有:一是寒痰致积,二是寒瘀致积,三是寒郁致积。贯穿了“无寒不作积” (或者“无寒不生瘤”)的理念。寒痰致积是寒邪凝滞人体的津液生成痰浊积块;寒瘀致积是寒邪使血液流动缓慢而聚结成包块;寒郁致积是寒邪凝滞气机运行、情绪不畅形成包块,这种情况也被临床流行病学证实,很多病人在肿瘤诊断前的几年里,有很严重的精神情绪刺激。



为什么寒邪在肿瘤发生的原因中这么重要?中医认为寒性凝滞收引,就像严寒时节的土冻河封,缺乏生机。无论寒从足起还是外袭皮表或者内生于里,都会由于寒邪的性质,出现以收引为特点的病理表现,使阳气的温煦生发功能下降,使津血流动性降低而凝滞聚结成块,形成癥瘕积聚(肿瘤包块)。因此,寒邪凝滞津血为肿瘤性疾病的主要病因病机。至于癥积形成以后产生的毒、热、痛、虚等,不过是瘤体压迫阻滞损伤带来的继发反应。因为实体肿瘤占位,可以阻滞经络气血运行,郁著不散则生热,阻滞不通则瘀痛,损害肌体则形伤,气血受损则正虚,正虚不荣亦虚痛。毒、热、痛、瘀、虚等现象,都是肿瘤的标象,是继发性症状。


如果详细分析《内经》原文,还可以得出下焦足胫、中焦肠胃、上焦皮表是最容易招致寒邪侵袭的部位。注意这些部位的保暖御寒,尤其是不留寒,对于肿瘤的预防是很重要的。联系现时女性生殖系统子宫卵巢肿瘤多发,也与女性穿着样式的薄、透、露,和短裙裤、低腰裤、露脐装等流行,不能御寒、身体不温有关。临床也可以看到肿瘤病人在着凉、外感、呕泻时,或加之情绪刺激,病情易加重和反复。


刘洋主任治疗肿瘤原则


《黄帝内经灵枢·病本》篇说:“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当分析清楚肿瘤的病因病机是感受阴寒凝滞津血成积(瘤),温寒散结就成为治疗肿瘤的求本原则。寒则聚结,温则流散,不温不散,温而行之,气血流通,肿瘤积块就会消散。目前流行的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化结、以毒攻毒、扶正祛邪等,可以根据肿瘤疾病的不同阶段的毒、热、痛、瘀、虚等标象,斟酌使用,但总的原则还是以温散为本。不能恣意寒凉,导致结聚不散。


肺癌病例



高女士,83岁,甘肃兰州人,2016-12-20其婿经朋友介绍代诊。4月前因咳嗽,咯痰,气喘,胸痛,CT右肺下叶占位约5.0*4.8cm2,肋骨、胸椎骨转移,被诊为右肺癌伴骨转移。因年事已高,西医未行任何治疗。其婿诉病人已卧床,咳嗽,咯痰,动则气喘,胸背疼痛,饮食少进,大便干结。虽然未见病人,根据以往经验,处小青龙汤加减,炙麻黄、桂枝、桔梗、浙贝、枳实、生石膏、赤芍、生苡仁、炙鳖甲、干姜、生鸡内金、砂仁、细辛、生牡蛎、清半夏、石见穿、骨碎补、血竭、五味子、酒大黄。



20剂。嘱其1剂煎1次,分3次饭后温服,药渣温敷右胸背疼痛处。服、敷药物如无不适感觉可连续应用。


用药不到20剂,病人咳喘大减,疼痛消失,复能下床行走约1公里。其间其婿又复诊2次,最近1次为2017年9月21日,诉老人8月份到成都游玩1月,目前还有轻微咳喘,但生活自理,行动正常,CT肺部肿瘤虽有生长,尚未影响寿命和生活质量。守上方稍事调整续用。


肝癌病例



于女士,年龄已逾古稀。病人于2014年5月检出肝癌,很快行介入治疗,3月后出现肝区疼痛,腹胀痛,食欲下降。复查为肝癌复发,胸腹积液。其子经朋友介绍,慕名前来求医,时于2014年8月份。病人消瘦,面色灰暗,胁腹胀痛,进食少易呕。刘洋主任予张仲景《金匮要略》鳖甲煎丸加减,口服外敷。疼痛逐渐减轻,食欲好转。其间因亲属杂议,其子又到北京某三甲中医院另取他方中药服用,病人用后效果不佳,便一直刘洋主任方药,未再复诊。病人于2015年正月十五去世。后来病人的几个孩子见刘洋主任表示谢意,他不明所以。叙曰:其父,也就是这个病人的丈夫,也是死于肝癌,后期疼痛剧烈,当地几家医院的止痛药都供不过来。母亲肝癌介入后复发,子女清楚母亲的结局,就是担心她最后疼痛难忍,没想到其母直至临终一针止痛药也没用,神态安详地驾鹤西行了。


对于肿瘤的治疗,毫无讳言地说,中药直接杀伤癌细胞的作用没有西药包括手术、放疗的力量大。但中医药治疗肿瘤为什么有很好的疗效,刘洋觉得中医药是通过改善病人的体内环境来控制肿瘤。比如,房子漏了,屋子里漏到了垃圾,西医的方法是有垃圾就扫垃圾。由于房子漏了,垃圾不断产生,就不停地扫垃圾;而中医是把房子修好,扫一次垃圾就可以了。再比如,南方有梅雨季节,这个季节到处都长霉,洗掉再长,一茬接一茬。等过了梅雨季节,这种霉就很难生长了。为什么,日照多了,风刮起来了,这种环境不适合霉菌生长了。肿瘤病人的身体环境就像梅雨季节,有利于长霉。对于肿瘤病人来说,就是容易生瘤的体内环境,有利于肿瘤的生长、复发、转移,临床甚至可见到病人是多组织来源的肿瘤共生。梅雨季节单纯洗刷霉斑不能解决问题,要改变环境,使体内有充足的风吹日晒,就长不出霉。对于肿瘤病人,也就不容易出现复发、转移了。肿瘤如果不复发转移,结局就好得多。根据刘洋的临床经验,中医药干预越早越好,干预持续时间越长越好。


肠 癌



赵先生,73岁,干部,北京人,2012-4-12初诊。因间断性腹痛查出直乙状结肠占位,肠周淋巴结转移(1/15),术后3周。因身体极度消瘦,术后医院未行任何抗癌治疗,家属也无抗癌治疗要求。刻诊:面色苍白,身薄如纸片,走路需搀扶,动则气喘,虚汗溱溱,腹胀隐痛,消瘦食少,口干喜饮,大便干结,体虚乏力,舌白厚腻,脉涩,双寸沉。


炙黄芪、党参、生白术、茯苓、厚朴、赤芍、陈皮、天麦冬、五味子、桔梗、干姜、当归、柴胡、生地、肉苁蓉、玄参,10剂。嘱其煎煮2次,合并分3次饭后服,药渣温敷术口,凉即微波炉加热,一日可多次外敷。第2剂煎好后,换第2剂药渣外敷,依次服敷。


服、敷药后大便即解,腹痛亦缓,状态已有改善。后不断调方。4月后曾有频繁心绞痛发作,予中药抗心绞痛治疗,亦很快消失,至今未再发作。但不论方药如何变化,均嘱其外敷上腹部术口部位。迄今已5年半,从未行西医抗癌治疗,多次复查各项指标均正常。尤其值得惊讶的是术口疤痕几乎看不出痕迹,每到原手术医院复查,主刀医生就会召集下级医生、实习医生和学生,观看其手术部位,说这是他缝合最好的术口。


出诊信息

出诊医院:北京天健医院

出诊时间:周六上午、周日全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