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牌设计,重点却不在于设计!

 资源分享大叔 2017-09-28

品牌设计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呢?有人说就是做企业包装,让一个企业或产品看起来高大上,保证企业形象的高度统一性,这也是绝大多数设计公司或企业听到的理由,正确但不够深入和全面。

品牌在整个消费者过程中只是一个环节,脱离开消费者整个过程,只能称之为狭义的品牌设计。盲人摸象,不见整体的细节设计,对整个品牌起不到本质性的推动。

品牌设计,重点却不在于设计!

我们消费的过程一般是这样的几个阶段:问题缺口/周围刺激--产生需求--选择评估--购买决策--使用体验--口碑传播。

比如说中秋节我要送礼以巩固亲戚朋友的关系,这是问题缺口,或者周围人都在送礼,你也要送礼,就属于周围刺激,这是需求产生前的行为,属于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有了缺口就产生了需求,你就会想送什么礼好,月饼?酒?茶?螃蟹?……等等就会在你大脑中徘徊,其实这属于“品类”选择阶段,还具体不了某个品牌。你综合考虑之后,最后决定送螃蟹,这就确定了“螃蟹”这个品类。

品牌设计,重点却不在于设计!

第三阶段就是选择评估,螃蟹这个品类里面的品牌就会产生,螃蟹品牌很多,但是阳澄湖大闸蟹是全国最知名的品牌,送礼也有面子,所以你选择了“阳澄湖”这个知名品牌(实际上这个品牌已经成发展成为一个品类,也就是“大闸蟹”=“阳澄湖”的认知)。

第四个阶段就是购买决策,阳澄湖里面各个小的品牌商比比皆是,到底选那个,对比的时候你会看价格、产地、企业等作为衡量标准,这个阶段其实是“品牌核心价值”的比拼,那个品牌的核心优势足够简单明确具有促成购买的力量,谁就会在消费者大脑中胜出。最后你选择了阳澄湖最正宗认证,价格合适,冷链配送的品牌。

第五个阶段,快递很快,到手之后不但包装漂亮,打开一看盒子,螃蟹个个肥大,鲜活往外爬。你感到特别满意,也可能介绍给朋友等等。这就是整个的购买过程。

问题缺口--产生需求--选择评估--购买决策--使用体验--口碑传播。换算成品牌角度其实对应的是:消费广告刺激--品类选择--品牌选择--品牌优势--品牌体验--品牌传播。

品牌设计,重点却不在于设计!

如果要品牌产生购买的行动力,或者在同类品牌中脱颖而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单单做品牌视觉设计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有的时候好看并不能解决问题。 即使就是做品牌视觉方面的设计,也要知悉品牌在整个消费者行为“整体”中的位置,这样才能正确的认识“局部”。

我们做品牌做什么呢?这里有一个大概框架,抛砖引玉。

调研市场及消费者需求,确定品类和创建新品类,这也是《定位》中所倡导的,品牌=品类的说法,这个过于绝对,大多数品牌初期都是小品牌包含在大品类中。

然后就是确定品牌或产品的核心价值,也就是为什么选择你的理由,竞品无法跟你争的理由,可以是一句广告语加一些行动指向的系列广告,来不断重复传播这个过程,形成大脑和记忆的累积和站位。

早期红牛用“困了累了喝红牛”打下江山,拱手让给了东鹏特饮。“困了累了喝红牛”和“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那个更有行动力?

品牌设计,重点却不在于设计!

品牌设计,重点却不在于设计!

品牌设计,重点却不在于设计!

使用之后的传播主要体现在说辞上,你的优势体验能让消费者很清楚简单的说个别人听,而不是无法描述的好。这整个过程就匹配了消费者购买的整个过程。也会匹配不同的设计重点,让设计有目的输出。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做的不够准确,就要检讨自己,不断试错优化,只有更多的试错才能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不断聚效,优化体验。不断为品牌积累势能。

由此可见,没有目的的漂亮设计有的时候是解决不了关键问题的,往往是短暂的片段和眼前的问题。每一个设计的输出都要有标准,这个标准不是美,也不是客户喜欢,而是是否能在让消费者在看到设计时,产生直接高效的到达力、行动力和记忆力。

品牌设计,重点却不在于设计!

到达力:指的是从信息到消费者大脑中的到达力,我们品牌设计或营销等等本质上都是在做一件事,就是:传播信息、积累认知。我们每天从睁开眼开始到睡觉的一天,至少要有意无意中接受到500个以上的品牌,有的是定向的有的是无意的,在处处信息泛滥的时代,我们如何在繁杂的信息中脱颖而出,让消费者选择我认可我,而不是看到别人,而我们的视觉表现和语言表达,就是在解决这个到达力的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中要达到,你的信息注定要:足够简单、足够通俗易懂、足够准确。这三个要素才是评判设计最好的标准。如果达不到这三个要素,我们的信息是到达不了消费者大脑中的,更别说之后的行动力。

对照到我们的现实品牌中,广告语要足够的简单,尽量是通俗的大白话,而不是卖弄文采的白面书生,没有人会为一个自己都念不出来的广告语传播,像歌谣、口头禅等等都是很好的例子,同时广告语还要准确命中消费者需求,尤其对于品牌初期,告诉消费者你是干什么的?你在哪方面最牛逼?这很重要,比抒情卖弄情怀要有效的多。这个阶段同时也决定了第二个力,也就是行动力。

品牌设计,重点却不在于设计!

再说一个我们接触最多的例子,标志设计。 标志设计的选择确定标准是什么?当然不是挑最好看的一个,而是要把到达力考虑进去。那个到达力最高,就选那个。

还有一个现象,我们都喜欢释义多的寓意深的,这也是我们选择标志的重要标准,其实这是自娱自乐。标志的作用是让消费者更快的记忆和传播,产生好的联想。我这里的好的联想不是说标志本身要好看,而是好的产品服务体验会叠加给这个标志。

品牌设计,重点却不在于设计!

你永远理解不了用一大堆释义解释的标志怎么会传播出去,标志是为了化解认知障碍,而不是为了给消费者添堵,添加认知障碍。一个标志在几秒钟的那一眼中,怎么会理解到你身后那么多的含义呢,即使我们有时间,谁会对着一个标志猜后边的寓意呢,我想我们都没有这个癖好。所以标志要简单,简单到不用大脑考虑就能领会其中的含义,这才是一个好标志的标准。

其实这不仅局限于品牌建设,生活中我们演讲、谈话、汇报工作等等都是传播信息、积累认知。要简化信息,这样才能有效的到达,我们经常会见到一大堆文字的PPT,也会听到没有重点的报告,从这个形式本身,人们就没有信息看下去或者听下去,内容本身就无从谈起。这就是隐形的大门,看不到,却会将消费者拒之门外,而你全全不知。

品牌设计,重点却不在于设计!

行动力:就是能够促成购买的感召力。无论大设计还是小设计,要表达什么和怎么表达同样重要,尤其要自问我们到底要表达什么,要足够简单有力有指向性,然后再考虑怎么表达更好,图片也好,文字也好,简单也好,美观也好反而是其次。

设计往往容易沉浸在自己的艺术实践,字体、版式、装饰线、英文小字等等都是以怎么好看为标准,而不考虑我们设计是为了什么,客户往往也是被拉进了沟。当然,这个行动力主要体现在语言中,语言的行动力要比图片更加有力。语言的表达要考虑消费者心理,深入浅出的表达尝试,不断试错纠正,最终找到自己的核心点。

记忆力:人们喜欢记住和自己相关的,支持自己观点的同类,会排斥扭曲和自己不相关的异类。做品牌其实是一个认知积累的过程。你的每一次小动作如果有了到达力和行动力之后,都会在消费者大脑中留下记忆,不论这个记忆是好还是坏。我们成长的过程恰恰就是靠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消费者对你的认知也不是一天就种下的。

就像谈恋爱,也要经过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没有感情在就没有认知和了解,早晚会出问题的。我们认识一个人也一样,当你评价你的一个朋友的时候,也是在认识他以来整个时间中发生的关系的总和,而不是表面的衣着。

品牌设计,重点却不在于设计!

认知的记忆积累有个先决条件就是要准确,而不能失焦,没有目的的乱冲乱创只会浪费时间和钱,对的动作才能缩短品牌成功的时间。最普遍的就是,企业喜欢找不同的设计公司,比价格确定公司。其实这样是有风险的。我说的风险是,人们习惯于否定别人,另立章法,来显示自己的价值,而不考虑品牌认知积累,碰到牛逼一点的公司还可以,碰到L的公司,那么你浪费的不只是钱,还有时间,最重要的是一次对消费者的认知积累。

同时我们要认识到,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人,月亮还有阴晴圆缺,何况人呢。品牌也一样,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搞各种活动或升级产品来维系我们的消费者,事无巨细,我们一样会烦错误,有可能你的一次动作给消费者带了不好的印象认知,但是还有一点就是,好事和坏事会有对冲。

品牌设计,重点却不在于设计!

最后剩下的就是不断的聚焦、聚焦、再聚焦,重复,重复,再重复。重复到人人都知道,就像“过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一样不厌其烦。因为中国人太多太闹,你喊一嗓子,根本没人理你。你喊100下,有10个能听见就是不错的成绩,即使你喊的已经要吐要死,对于另外一个人来说,有可能还不知道呢,更谈不上认知叠加了。

综合来看,品牌设计不是设计品牌,而是设计消费过程,设计有效的认知体系,知道这些比视觉设计更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