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陵想尔功之劝功法和练功法

 彼岸花开月未圆 2017-09-28

张陵想尔功之劝功法和练功法
 

    张建(公元34-156年),又名张道陵,东汉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曾任江州令。顺帝时(公元126-144年)率弟子前往四川鹤鸣山《今大邑县北约12公里处)修道,创建“五斗米道”。鹤鸣山成了道教发源地。用符水咒法为人治病,广收教徒。凡入教者,都要交五斗米。张陵的“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教化民众,又著《老子想尔注》发挥老子学说,普及静气功。,后去江西龙虎山(今江西省贵澳县西南)修道。其子张衡,其孙张餐三代传道不息。道教中人称张陵为“天师,,张衡为咬系师.,张普为“嗣师”。五斗米道又叫“天师遨”,是我国早期道教的一大流派。现在位于都江堰市的青城山就有“夭师洞”,并塑有张陵象,此处也是当年张陵修道传道的地方。东汉末年,张餐在汉中还建立了正政教合一的政权。

    由于道教是以神仙学说为中心,性命双修为手段,迫求长生不老为宗旨。因此十分重视气功导引的研究。道家虽不一定入了道教,但其哲学思想和气功导引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道教中的名流,则多是道家人物。张陵《老子想尔注》所载气功的功理、功法,可以说是对先秦道家特别是老子学说的发挥和发展。现将《老子想尔注》的功理和功法作一简介.


    道家气功张陵“想尔”功功理

    《老子想尔注》所言的气功,为有别于其他气功,我们姑且称之为张陵“想尔”功。《老子想尔注》是一部早期道教经典。现存抄本为教煌千佛洞石室传存下来的,为六朝人手笔(见图7)。

    《想尔注》从宗教角度,将老子的“道”神化,为其长生不老提供神学依据。摒弃其神学成分,振取其关子气功的论述,对养生保健是有益的。

    想尔功的功理在于.积精成神,神成仙寿”。指出了精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神是生命活动的集中表现,积精可以成神,神成才能长寿。所以《想尔注》说。“古仙士实精以生,今人失精以死。”因而反复强调,若欲长生,必须“宝精”,“结精为神,欲令神不死,当结精自守。”宝精守精的主要方法,是要注意房中卫生之术,“实髓爱精”,“还精补脑”。所以有人指出,“实髓重精,仙家之奥旨”。想尔功中的“还精补脑”术就是基于上述功理。


    道家气功“想尔”劝功法

    “想尔”功的具体功法,大致有如下步骤:

    1..真思志道,学知清静”。首先要求立志学功,只有坚定志向,练功时才有信心、决心和恒心。还要明晓“清静”的道理:“清静大要,道微所乐,天地湛然,则云起露吐,万物滋润”,“清静而睹众微,内自清明,不欲于俗”,所以第一步要求练入静功夫,达到高度入静时,静极生动,动则气血流畅,真气在体内运行的情况都能感知出来。

    2.师投晨墓,清静大要。有志修练,又懂得入静的意义,就要选择清静的时晨练功。在早晨大地清爽,阳气上升和晚上万籁寂静之时练功,能收到抑制大脑皮层活动,达到清虚益脑的效果。

    3.为气致柔,法儿小时。入静之后,要求呼吸匀、细、深、长,绵绵若存,如象胎儿那样进行“胎息”。

    4.弱其恶志,气归髓满。调匀呼吸,气沉丹田时,要排除邪念,遏制淫欲,结精自守,防精走泄。意念气归丹田,入督脉,周流脑海,以补益脑髓,生智生慧。

    5.积精成神,神成仙寿。练好上述功夫,还要注意房中卫生之术:“阴阳之道(性生活),以若结精为生。年已知命(50岁),当名自止。年少之时,虽有,当闭省之。”即要以精为宝,节制性生活,积结精气以养神、补脑,神旺脑健,就能聪慧长寿。

    积精成神,尚有“炼气化精”,“炼精化神.,“炼神生明”的过程,但《想尔注》未作具体介绍,后来的道家创造了具体炼法,欲知其详,可参阅以后各家的功法。


    原文选摘

    玄牝门,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注曰:阴孔为门,死生之官也,最要,故名根,男茶亦名根。……阴阳之道,以若结精为生。年以知命,当名自止。年少之时,虽有,当闭省之。绵绵者微也,从其微少,若少年则长存矣。今此乃为大害,道造之何?道重继祠,种类不绝,欲令合精产生,故教之。年少,微省,不绝,不教之勤力也。勤力之计出愚人之心耳,岂可怨道乎。·…用此道,应得仙寿,男女之事,不可勤也。(《想尔注》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注曰:谷者欲也,精结为神,欲令神不死,当结精自守。牝者地也,体性安,女像之,故不掔。男欲结精,心当像地似女,勿为事先。(《想尔注》第六章)

    故贵以身于天下。注曰,一人但当保身,不当爱身,何谓也?奉道诫,积善成功,积精成神,神成仙寿,以此为身宝矣。(《想尔注》第十三章)

    恶者,伐身之斧也,圣人法道不为恶,故不伐身,常全其功也。(《想尔注》第二十二章)

    道人当自重精神,清净为本。(《想尔注》第二十六章)

    身为精车,精落故当载营之,神成气来,载营人身,欲全此功无离一,……守诫不违,即为守一矣,不行其诫,即为失一也。(《想尔注》第十章)

    没身不殆。注曰:太阴道积,炼形之宫也,世有不可处,资者避去,托死过太阴中,而复一边生像,没而不殆也。(《想尔注》第十六章)

    腹者,道囊,气常欲实,心为凶恶,道去囊空,…虚去心中凶恶,道来归之,腹则实矣。(《想尔注》第三章)

    其中有信。注曰:今人但结精,便可得生乎?不也,要诸行当备。……夫欲实精,百行当修,万善当著,调和五行,喜怒悉去,……精乃守之……心应规,制万事,故号明堂三道,布阳邪阴害,以中正度道气,精并喻像池水,身如池堤封,善行为水源,若斯三备,池乃全坚。心不专善,无堤封,水必去,池为空坑也。(《想尔注》第二十二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