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能错过的《那年花开月正圆》美食大赏!秦商首富们都吃点啥?

 cxag 2017-09-28


最近一不小心追上了《那年花开月正圆》,万万没想到,竟然被当年的泡面头步惊云给圈了粉!


天天为着吴聘小哥哥的生死担忧,即便知道他的盒饭已经送到,还是要为他疯狂打call!结果他终于还是从树上掉下来,一句话都没留的走了,从此看剧的动力少了大半,吴聘小哥哥你为什么要吃那块毒甑糕啊!不过还好泾阳的美食为我开启了另外一条追剧之路。走吧,一起去穿去泾阳一饱口福!


这个讲述秦商的故事发生在富庶丰饶的泾阳县。泾阳县位于陕西中部,泾河之北。虽说是个小小县城,但离西安、咸阳、三原都很近, 所以剧中泾阳极具陕西特色的美食让我这个西安女娃亲切的一塌糊涂。

 

第一集一开始,我们就跟着周莹在集市上逛上一圈,三五个镜头就带我们感受了一把舌尖上的陕西。集市上各种小吃摊位一字排开,商业发达,人头攒动。



这边的老板正往羊肉泡馍上浇羊肉汤,辣酱、糖蒜、香菜都上齐了,还要内行的叮嘱一句“馍您自己掰啊?”




那必须的,正宗的老陕绝对自己掰馍啊!馍得掰的指甲盖大小,要均匀,还要每粒上都连着点饼皮,这样才能保证馍颗颗吸饱鲜美的肉汤,还能最大限度的保持馍劲道的口感。


而且掰馍的过程也不只是为了好吃,更重要的是图个自己动手的趣味和仪式感,只有耐着性子熬过掰馍的漫长过程,最后吃到嘴里的泡馍才最有独一无二的满足感。




传统的陕西家庭,小孩子掰馍坐不住,是要被大人训斥的;


而对正宗的老陕们来说,最奢侈的享受,是一大早就去泡馍店里掰馍,边掰边谝,万万着急不得。到中午才能掰好细细一碗,密密码好,终于吃上一碗最讲究最乡土的羊肉泡馍。




 隔壁的摊子上是腊汁肉夹馍。


虽然镜头只是一扫而过,但你也能看到白吉馍整整齐齐拍了一箩筐,泛着令人愉快的色泽,焦黄的形状蜿蜒在饼皮上,讲究个“铁圈虎背菊花心”,外酥里嫩。


剁肉的大师傅一手拿着大铁勺,一手拿着大菜刀,一遍剁肉一遍往肉里浇炖的醇厚的老卤腊汁,这样剁出来的肉才能充盈着肉汁,水灵灵的入口即化。




你要是仔细看,会发现剁肉的木墩子都已经剁出个深深的凹陷,像极了小时候我家楼下那家肉夹馍店,一看就是多年的老店啦!


哈哈,这么好吃的东西,也难怪后面几集中,沈家的小厮被派去守着吴家东院的大门,疲累不堪的时候,吃了少爷沈星移送来慰问的肉夹馍,俩人就立马眉开眼笑,原地满血复活啦!




再往前走是大刀凉皮。


凉皮多见,用大刀切出来的现在也只能在秦镇、泾阳这类保留了更多传统习俗的小城可以找到。



雪白凉爽的凉皮当然是主角,但也不会忘记码上面筋、豆芽、黄瓜丝,豪迈的浇上粮食红醋、蒜汁。


最后还一定要拎起一小撮凉皮,在浮着厚厚一层白芝麻的油泼辣子大碗里蘸一下,就刚好吸附了适量的辣油,一抹油亮红润,绝对是大刀凉皮的点睛之笔。酸辣清爽,看得我大半夜的忍不住狠狠地咽了咽口水。



 当然还少不了因为《白鹿原》已经大火了一把的陕西扯面。



抻面的师傅一定得把面狠狠敲击在案板上,biang biang作响,既能吸引顾客,又能赋予扯面劲道的口感。


各色蔬菜下锅,油泼辣子给足,原汤化原食的面汤都是清清亮亮。不管周莹在想啥,反正我是看饿了。




再说说咱们的女主角周莹,别的不提,单看这姑娘的饮食习惯,绝对是妥妥儿的陕西婆姨。


你瞧瞧她这一把一把瓜子儿的磕着,还有看见甑糕那两眼冒光的兴奋样,哈哈,实在是能看到太多身边的陕西女娃的影子。



尤其是这甑糕,作为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道具,想必已经勾引起太多小伙伴的好奇心和馋虫,实在是太想尝尝看了吧? 



据说甑糕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本是王子皇孙的御用美食,还曾出现在唐朝尚书令左仆射韦巨源宴请中宗皇帝的“烧尾宴”上,被称为“水晶龙凤糕”。但现在,甑糕早已是我们陕西关中地区特别常见的传统甜食,经常作为早餐出现在陕西人的日常餐桌上。



甑糕以糯米和陕西特产的大红枣为主料,还要加入葡萄干、红豆、芸豆、干果等辅料。枣与米三七开,一层米一层枣,如此层层相叠,一共七层,最后上屉蒸熟。



蒸好的甑糕枣米交融、红白相间、软糯香甜,滋味非常诱人。热吃枣味浓郁,香气扑鼻;冷吃色泽似琥珀,甜而不腻。早餐来一块甑糕,会让你一上午都沉浸在甜蜜里面。周莹啊周莹,你可真会吃!



其实啊,还不止这些。这部戏虽然才播了十几集,但细(吃)心(货)观(眼)察(馋)的我已经发现了更多更多熟悉的美食。

 

比如第十三集就是陕西美食集中出现的“深夜放毒重灾区”。


这集一开始,沈星移带着周老四下馆子,噼里啪啦点了一大堆好菜,什么酱肘子、奶汤锅子鱼、汆双脆、金丝发菜,还要了一大壶西凤酒。


酱肘子自不必说,这剩下的菜式,各个都是了不起的长安名菜。就凭这点菜的功夫,沈星移真不愧是顶级老饕,配得上“泾阳第一败家子”的“美称”!



奶汤锅子鱼,也出自唐中宗“烧尾宴”,叫做“乳酿鱼”,各色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煨出奶白的浓汤,鲜活鲤鱼入紫铜火锅,吃一个“鲜”字。



汆双脆,起源于唐武则天时期,据说原本是映射当时的当权酷吏,尚书左丞周兴和御史中丞来俊臣的。简单的滚水清汆猪肚头和鸭胗,只加口蘑和桃仁增加层次。吃的是一个“脆”字。



金丝发菜,用的是陕西高原干旱地区产的发菜,产量稀少,价格昂贵 。因为名字谐音“发财”,特别受富商大贾的欢迎,既有奇香扑鼻,又能讨个吉利口彩。讲求一个“香”字。


 

陕西名酒西凤酒,产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因此得名。始于殷商,盛于唐宋,是中国四大名酒之一。此酒甘香绵润,回味悠长,而且不易喝醉,形成了独一无二、自成一派的“凤香型”。喝的是个“醇”字。


 

鲜、脆、香、醇。单看这四个字,就能想象到这一桌陕菜的美味,实在是太让人向往了!


刚眼巴巴的看完这场下馆子的戏,剧情还没进行几分钟,我这前脚积攒的口水还没擦干净,后脚吴家的漪妹妹就来探望吴聘夫妇,带来一大食盒好吃的。


其中还有让周莹香得眼睛眉毛都撮到一起去了的葫芦鸡。



这葫芦鸡也是陕西名菜,同样历史悠久,起源于唐朝。最讲究的做法,要选用西安城南三爻村饲养一年的“倭倭鸡”,这鸡幼嫩,净重一公斤左右,肉质最美。


整只鸡先清煮、后腌卤、再蒸笼、最后油炸,保持鸡的完整形态,却肉质酥烂,能用筷子轻易脱骨。整鸡上桌,色泽金黄、皮酥肉嫩,味道鲜醇,还要蘸着椒盐食用。因为鸡身完整似葫芦,因此叫做葫芦鸡。



这菜算是大荤的硬菜,做法工艺又繁复讲究,最早只是官府菜,后来即使传到了民间,也只有有钱人家能吃得起。周莹入了吴家东院,开了这极品的荤,正可谓跟着吴聘有肉吃啊!


再多看几集,发现吴家老爷吴蔚文也是个隐藏的吃货。一个大男人,常常吃不离口,不管是看账本、训儿子、做生意,嘴巴都停不下来。



找不守规矩的周莹前来训话,吴老爷正在喝着泾阳茯茶吃水晶饼。



这茯茶是深度发酵的黑茶,茶汤橙红透亮,茶香绵长。而且这种名茶的茶叶成品中富含一种独特的有益霉菌“金花菌”,因此具有类似土茯苓的药效,也因此而得名。而泾阳又是中国茯茶的发源地,茶叶金花茂盛,菌香四溢。



水晶饼也是陕西名点,是酥皮裹着玫瑰白糖制成的馅儿。因为金面银帮,色泽雪白,几近透明,所以叫做水晶饼,数西安老字号徳懋恭的最好。



吴老爷吃着糖重渗油的水晶饼,配上微苦甘香的茯茶,去油解腻,实在是太会享受了。



 吴聘来给他爹汇报工作,吴老爷正在认真的把麻花泡进小碗儿里面。



好多追剧的小伙伴都在好奇吴老爷吃的是什么?是不是把糕点泡在牛奶里?只有陕西的乡党们才能一眼认出,咱们吴老爷这是在吃咸口儿的油茶麻花呢!


这其实陕西的一道经典的早餐,油茶是用牛骨髓炒的面,再加炒过的花生杏仁,冲成糊状食用,虽含荤腥,却完全不腥不腻,绵软顺滑,微咸适口,味有奇香。



麻花要新鲜炸好,最是没有老油味。喜欢松脆的就直接浸入滚烫的油茶里面,只薄薄裹上一层就捞出来入口;喜欢软烂的,就提前把麻花一起煮进油茶里,待麻花软塌塌的卷曲起来,就是最入味不过啦。


吴老爷没事儿就把早餐当零食吃,佩服佩服!



钦差官员前来缉拿罪犯,大难临头的吴老爷还要淡定的喝完一碗胡辣汤。



我们陕西的胡辣汤与河南胡辣汤有所不同,你仔细看就可以看到吴老爷碗里硕大的肉丸子。没错,这就是我们的肉丸胡辣汤。肉丸胡辣汤曾经超越了凉皮肉夹馍羊肉泡馍,被评选为西安本地人最喜爱的小吃,可见其国民度有多高。


牛羊大骨熬的汤底,各色蔬菜和牛肉丸子齐全,勾重芡,下重料,有荤有素、又鲜又麻,一碗下肚微微发汗,浑身舒坦。



看着吴老爷带上镣铐被官兵带走,我的心里竟然升腾起无比遗憾的感慨:唉,这么好的肉丸胡辣汤,吴家老爷以后再也吃不到了!



追剧到现在,虽然为了吴聘小哥哥的黯然下线忧桑不已,但还好有剧中时不时冒出来的陕西美食,抚慰我这个迷妹受伤的心灵。


就好比周老四安慰被赶出吴家而心碎的周莹“呵,瞧着石子馍多好,咱们吃一块儿,你别伤心了吧!”何以解忧,唯有美食!


但还是忍不住抹着眼泪问一句:吴聘小哥哥啊!这么多这么好的陕西美食,难道还比不上刚刚加热的盒饭嘛?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