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家

 ldjsld 2017-09-28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欧阳修《田家》


田家

注释

①绿桑高下:形容桑树高低错落。
②赛罢田神:指春祭。
③笑语喧:喧-噪杂,热闹。
④鸠:一种小鸟。
⑤屋头:宅边,房前屋后。
⑥初日:雨后刚出的太阳。

田家

赏析

这首小诗一、三、四句写景,二句写农人。通过写景,描绘出一幅清丽无比的乡村图画。辽阔的平川是画面的背景,红日映照下绿油油的桑树、洁白的杏花使画面色彩斑斓,鸠鸟的鸣叫使画面充满了生机,而刚刚消歇的春雨则使一切显得特别洁净、清新。疏疏几笔,即传达出了春雨过后,艳阳初照下的乡村别具魅力的美。“赛罢田神笑语暄”是农人的精神状态,充满了乐观和愉悦,对生活的满足、对美好未来的自信尽在不言之中,而这又与乡村美景相得益彰。

田家

田家

田家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田家》

田家


解释

耘田:田间除草。

绩麻:搓麻线。

田家


译文

天去田里辛勤耕种,晚上回来还要织麻布,
村里的年轻人各自都得担负起家庭的重担;
天真还未懂事的小孩还没学会如何去帮助耕种和织布,
但也会在桑树下面学起了种瓜。

田家


赏析
  上半首写"村庄儿女"昼耕夜绩的劳动生活,赞扬他们年纪虽轻,却早已"当家",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后半首通过细节描绘,把从小热爱劳动而又天真烂漫的农村儿童形象刻划了出来,既生动又富有生活情趣,给全诗增添了活泼轻松的气氛。

田家


田家

田家

田家

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唐·聂夷中《田家》

田家

注释

 

①斸:大锄,这里用作动词。有掘的意思。
②禾:禾苗,特指稻苗。
③秀:谷物吐穗扬花。
爸爸在山上耕田,儿子在山下开荒,都6月份了,地里的稻谷还没有抽穗,而官家收税的仓库已经修好了等待征敛。

 

田家



赏析

中晚唐为数众多的悯农诗中,短小精悍之作首推李绅《 悯农二首 》,下来就要算聂夷中《田家》了。乍看去,此诗的内容之平淡、语言之明白、字句之简单,几乎没什么奥妙可言,但它能以最少的文字取得了很大的效果,显得十分耐读,这又决不是偶然的。封建时代农民遭受剥削的主要的形式便是地租 。在唐末那样的乱世 ,封建国家开支甚巨而资用缺乏,必然加重对农民的榨取。此诗的写作目的就在于揭露这样的黑暗现实。如果正面从收租情事落笔,所费笔墨必多而实际效果未必就好。此诗的写作特点之一就在于抛开这种正面的描写 ,而只选取收租的题前之景,即农夫辛勤耕作而官家等待收租情况 ,“官家已仓”句点到为止 ,修仓干什么,农夫的命运将怎样,一应留待读者去想。作者省却许多气力,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论者往往知道诗歌语言的具体形象之美,不知道亦有概括抽象之妙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诗句 ,就好在用泛写的方式 ,概括了一般丰年的情事,并不以具体形象见长。此诗前二句也一样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并不仅仅是只写一家父子的事件,而是高度概括了千千万万个农民的家庭,所谓“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正是农家普遍的情事;而“原上田”、“山下荒”也并不特指某山某原,而泛指已耕的熟田和待垦的荒地,从耕田写到开荒,简洁有力地刻划出农家一年到头的辛苦,几乎没有空闲可言 。十个字具有高度的涵盖力 ,增加了诗意的典型性。几乎成为封建社会农村生活的一个缩影。
在揭露讽刺的时候 ,诗人不发议论而重在摆事实 ,发人深省。“六月禾未秀”一句不单指庄稼未成熟 。按正常的情况 ,四五月麦苗就该扬花(“秀”),“六月”应已收割而“ 禾未秀 ”,当是遇到了旱情,暗示着歉收。而按唐时两税法,六月正是应该交纳夏税的时节 ,所以“官家已修仓。”官家修仓,本身就暗示着对农民劳动成果的窥伺和即将予以剥夺,而这种窥伺出现在“六月禾未秀”之际 ,更觉意味深长。“禾未秀”而仓“已修”,一“未”一“已”,二字呼应。农家望成的焦灼如焚,官家收租的追不及待,及统治者的不恤民情,种种事实,俱在其中,作者的忧民悯农之心亦跃然纸上。

题前摄景,洗炼概括,融情入事,其中任何一种手法都可以收到言简意长的效果。而此诗恰当地同时运用这三种手法,艺术效果也就更加显著了。


田家

聂夷中,字坦之,唐河东(今山西永济一带)人,以诗名世。现所知有关聂夷中的资料极少,据《唐诗纪事》和《唐才子传》,知聂夷中出身贫寒,与许棠、公乘亿等同为唐懿宗咸通十二年(871年)礼部侍郎高湜下进士,是该榜进士中最穷苦者。进士及第后,因为藩镇割据的战乱时有发生,不能正常铨选官吏,他在京城长安滞留了很久,穷到了皂裘破敝、谷米艰难的地步,后得调华阴县尉,到任后,惟琴书而已。这是聂夷中咸通年间的一点情况,至于此前和此后的情况,已难考知了。

   虽则如此,聂夷中却是一位人所共知的人物。他名以诗传。在晚唐诗坛上,聂夷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诗人。

   因为出身贫寒,仕途险阻,进退维谷,饱尝穷因的辛酸与苦楚,对下层百姓的生括极为了解,对社会有深刻的认识,所以聂夷中的诗多伤俗悯时之作,多同情下层穷苦百姓,哀稼穑之艰难,对封建统治阶级进行含蓄的讽刺。《唐才子传》称他的诗多“警醒之辞”,认为“裨补政治,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正《国风》之义也。”这个评价是颇为中肯的。例如他的《公子家》诗:“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既讥富家子弟之无知,又叹世间有用之物遭抛弃,含蓄地谴责一种背悖情理的现象。《伤田家》诗云:“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写得尤为沉痛,读之感人。《田家》诗云:“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指斥剥削阶级不知人民劳苦,只知夺取人民辛勤劳动的果实。又著名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首,《全唐诗》一作李绅诗,一作聂夷中诗。即使确为李绅之作,所以被当作聂夷中诗,是因为这首诗从思想内容到风格,都与聂夷中诗相同。从聂夷中这此诗中可以看出,因阶级出身,生活状况不同,其爱憎、感情当然也不同。出身贫苦,同情贫苦劳众,方能为劳动阶级呼吁,其诗所反映的,才是劳动人民所需要表达的。聂夷中这样的诗人,方可称得上劳动人民的代言人。

   聂夷中的诗,所存不多,《全唐诗》存其1卷。他精于古诗,深得古乐府之体。这正是反映劳动人民心声的好形式,用语平白,通晓自然,近于民歌。用意委婉,憎爱分明,有补于时。所以《唐才子传》称其诗“正《国风》之义也”。

聂夷中是一个有才华而命运不好的诗人,亦即《唐才子传》所云“才足而命屯”。虽一生困顿,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他的诗将永远流传。

门外青流系野船,白杨红槿短篱边。

旱蝗千里秋田净,野秫萧萧八月天。

——宋·张耒《田家》

田家



注释

①青流--河水。
②红槿--种野生灌木,常种在宅前屋后。这两句写村里的荒凉景象。
③野秫--野高梁。这两句描写田野荒芜,庄稼没有收成。[1]


赏析

这首诗写农村旱蝗灾情。村里不见人影,田里不见庄稼。八月的田中本来应该稻谷累累,现在却一片荒凉。

 

田家



作者简介

张耒,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因其仪观甚伟,魁梧逾常,所以人复称其“肥仙”。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殁于政和四年(1114),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田家


南山尝种豆,碎荚落风雨。

空收一束萁,无物充煎釜。

——宋·梅尧臣《田家》

田家


译文

曾在南山下种豆,却被风雨打落。辛苦一场,收到的只是一把豆秆,用什么充饥呢!


注释

[1]碎荚落风雨:细嫩的豆荚在风雨中凋落。碎:细。
[2]萁(qí):豆秸,豆秆子。
[3]釜(fǔ):锅。
①南山:虚拟地名。《汉书·杨恽传》:“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诗意本此。
②荚——豆角。此句是“风雨落豆荚”的倒置。


赏析

这首小诗叙写了农民的劳而无获。南山种豆的艰辛、风雨催落豆荚的无情、农民没有收成的无奈、无粮下锅的辛酸尽包蕴于短短的四句诗中。而平实的叙写中又分明流露出诗人同情的叹息,及对农家艰难生活处境的忧虑,可谓语短意永。
诗以平易语言,勾划出农民的悲惨生活。此诗与《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是诗人在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做建德县(今浙江省钱塘、新安两江汇合处)官时所写,反映出同情民众疾苦的态度。


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宣城古名宛陵,世称梅宛陵。少时应进士不第,以父荫补太庙斋郎,历任州县属官。中年赐进士出身,为国子监直讲,累官至尚书屯田都官员外郎。他反对西昆派内容空洞、语言晦涩的诗风,对宋诗的革新起了推动作用。他与苏舜钦齐名,世称“苏梅”。他的不少诗篇含蓄深刻、平淡朴素、清丽闲雅。不少作品揭露了社会矛盾,反映了人民疾苦,体现了现实主义精神。但也有作品流于平而无力、淡而无味。有《宛陵先生集》。

田家


啾啾雀满树,霭霭东坡雨。

田家夜无食,水中摘禾黍。

——唐·王建《田家》

田家

 

注释

啾啾:形容许多小鸟一齐叫的声音。
霭霭:云雾密集的样子。
禾黍: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史记·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后汉书·承宫传》:“后与妻子之蒙阴山,肆力耕种,禾黍将孰,人有认之者,宫不与计,推之而去,由是显名。”宋曾巩《送程公辟使江西》诗:“袴襦优足徧里巷,禾黍丰穰罄郊野。”

 

田家



作者

王建(约767-约830年),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享年约六十七岁。家贫,“从军走马十三年”,居乡则“终日忧衣食”,四十岁以后,“白发初为吏”,沉沦于下僚,任县丞、司马之类,世称王司马。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又写过宫词百首,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著有《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皆作10卷,《崇文总目》作2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